三厂记忆,五

中心小学

大生三厂于1921年开工后,员工越来越多,子女上学没有着落。1926年春,张謇提议在厂址附近办一所职工子弟学校,不久张謇去世,这个提议遂成遗愿。厂董事会抓紧实施,于1927年建成几间教室,成立一所简易小学,取名为“海门县私立三厂初级小学校”,校址位于厂区西南的工房区,相当于后来花园街的位置。

随后几年,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原址空间不够,先租用民房上学,但不方便。1933年,在厂区东南建起新的校舍,就是学校现在所处的位置,校门西距我家一百多米。1939年,为了纪念张謇,以张謇的扶海垞,改名为扶海小学。注意到1939年是日本人占领、汪精卫准备组建傀儡政府的时期。

垞,读音为【chá】,意思是小土山,多用于地名。

1958年,学校归属权由南通市纺工局转为海门县教育局,可能在此前后更名为三厂镇中心小学,现在的校名是海门市三厂小学,不知道以后还会改成什么名字。

我1975年入小学,此前我在小学校园东南角的幼儿园待过一段时间,具体多久我不记得了。那时候我外婆(我叫奶奶)把我送进幼儿园,她前脚走,我后脚就跟回家了。奶奶很生气,威胁说要把我绑在桌子上,免得我在外面瞎跑,我屈服了,她再把我送去幼儿园,我就只能老实地留在教室里。很多年以后,我儿子进托儿所的时候,好像也演出了类似的一幕,难道这也遗传的?

北方人住四合院,如果一个单位的职工集中住在一起,那个叫大院,王朔的小说讲述了大院的故事。我们这儿前后邻居的房子是平行的,院子多为共享空间,我们把这种结构叫“场心”。

我们这个场心有五个同龄的孩子,以冯晓峰为首,还有吕勤慈、陆裕萍、沈刚和我,一直到小学毕业都是一起玩的。他们都是1968年生人,我是1969年初的,相差不到一岁。当时小学入学标准是1968年9月1日前出生,或者至少年底前出生,虚龄为八岁。家里人知道我希望和他们一起入学,就虚报半岁,让我入学了,并且教我一旦有人问,就说自己是八岁。

入学不久,老师问我几岁?我毫不含糊地说八岁。老师又问我属什么的?我回答属鸡的,于是穿帮

。老师威胁要把我送回家,我一抬腿就冲回家,很紧张地告诉奶奶,奶奶安慰我不会有事的,让我赶紧回校上课。后来果然没什么事,我们这种小镇,大家基本上都认识,根本不会为这样的事计较,不然我后来的人生轨迹很可能截然不同。

中心小学正门朝北,进去第一进大概就是1933年建成的校区,四面的房子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大院子,相当于操场,可以开大会和运动,主席台位于操场的东首,面西,开大会时领导坐这儿。

这圈房子的屋檐下有走廊,走廊外面有小路,操场中间也有小路南北相通,当年都是青砖铺的,我们进校的时候已是坑坑洼洼,上面长着青苔(启海话叫清塌皮),下雨时容易滑倒,但最初应该是为方便师生行走而设计的,感觉是花了功夫的。

后来学校向南扩展,这一圈教室只供低年级学生使用,我小学一年级时的教室在北面一排,门对面是一口井,外面有一圈圆形的围墙,上面似乎是封顶的。抗战时期,中心小学是日军司令部,据说这口井是日本人折磨抗日志士的水牢。围墙里面阴森森的,我不怎么敢走进去。后来不知是哪一年,这口井连带上面的建筑被拆除。

老师办公室位于南边的房子里,我进去过几次,感觉很挤。这排房子的南面是一个小花园,里面种了一些树,记得最多的是冬青。自然常识课讲到植物时,蟾蜍老师就告诉我们可以到这个花园里认识冬青树,至于其他有什么品种,他也不是很清楚。

小花园南面有一排教室,从西往东是依次四年级教室、一个很宽的过道、五年级教室和幼儿园的教室。这排教室南面是大操场,比北面那个操场大,一圈是200米,当时对我来说400米算长跑,跑第一圈还能坚持,第二圈就很吃力了。

大操场的南面正中有一个简易的台子,开运动会时组织者在这个台子上,“振兴中华”后,在台前竖起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早晨有升旗仪式。当时非常羡慕那些参与升旗的同学,他们都是大队委员和中队委员,而我是属于小队这个级别的,一条杠。

操场南面是一条河,终年碧绿的,这条河应该是活水,现在似乎被填埋了。

原来的镇南河现在是一条路,从这个位置北望,中间那栋白色的楼房是今天三厂小学的南界,下面看不出有河,只有一排水杉,可能还是当年的老树

(0)

相关推荐

  • 桂花飘香再忆石梅(续)

    2021年的桂花,香得特别晚.国庆过后18天,流星老师带我重游石梅,桂花亭前.桂花树下.桂花香中,我盯着汲古阁大石盆看了好久,感觉梅花缸变小.幼时人小视野窄,因此望出去的路都特别长.石梅小学也特别大. ...

  • 给女儿的第134封信:幼儿园第二周

    亲爱的豆丁: 这是爸爸给你写来的第134封信. 阴雨绵绵,豆丁开始了第二周的幼儿园生活. 早上由奶奶送到幼儿园,早上7点30左右,奶奶就给豆丁开始穿衣服.紧接着刷牙洗漱吃早饭,零零碎碎下来,时间就到了 ...

  • “爷爷,抱!”

    爷爷喜欢讨好孙辈的.外孙女在泰州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怎么说也要接送一次.这是凉风习习的中秋时节,我排在长长的爷爷奶奶队伍中,等待幼儿园大门敞开时间的到来.门终于开了,我直奔老伴告诉我的教室位置.站到门口 ...

  • 难忘的母校田背小学

    我的家乡田背村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她依山傍水,群山环绕,一年四季鸟语花香-- 我的母校田背小学是个美丽的学校,她绿树环绕,环境优美,每天清晨书声琅琅. 我童年最难忘的当然是我的田背小学,从我家到小学校大 ...

  • 还记得小学那个“高大上”的“草房子”吗

    点击上方"窗外的白杨"关注我们,一起分享精彩人生- 还记得小学那个"高大上"的"草房子"吗 得知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 ...

  • 三厂记忆,三十五

    三厂浴室 新华书店东面是供销社,临街的供销社商场,我们叫高楼房,高楼房东边是原来的三厂浴室.当年三厂镇在有浴室的地点好像有三处:通棉三厂.化肥厂和三厂浴室,企业里的浴室是免费的,但需要熟人带,不然只能 ...

  • 三厂记忆,二十五

    神医神药 从菜场再往西,今天都是菜市路,我觉得以前西边一段是花园街,三厂镇中心小学丙班的学生来自这条街道.我们同一届的施霞.高海燕住在附近,但不明白为什么张青和王卫东也是丙班的,他们都住在北面的工房街 ...

  • 三厂记忆,十五

    打香烟壳子 打香烟壳子曾经很流行,很可能是全国性的,三厂镇也不例外.我看到有人介绍,他们那儿把烟壳折成三角形的,也有折成长条形的,三厂镇上的孩子玩的是后一种. 比大小是按照香烟本身的价值,当时三厂镇男 ...

  • 三厂记忆,三十六

    北面邻居 茅益群家南边是沈金贵家,他家有四五个孩子,最小那个儿子沈刚是我同学,小时候我们经常去他家玩.在普及水门汀之前,家家户户的地面都是泥土的,但夯得比较坚实.印象中沈刚家的地面乌黑发亮,不是很平, ...

  • 三厂记忆,三十四

    新华书店 回到钟楼前面那条路,在龚正杰家的东边,有两排房子,住在里面的有他的表兄弟秦建波,还有二位美女同学:罗爱清和单红梅. 小学一年级时,旁边坐了一个女生,穿得不知道算不算时髦,就是感觉像一个天仙似 ...

  • 三厂记忆,三十三

    相亲 高新家西边是姜红霞家,姜红霞是中心小学和海门中学的王军霞,天生是长跑健将,不过那时候马俊仁还没有红火,国内省内没人关注中长跑这些项目.话说回来,就算遇到了马俊仁,是福是祸也难说. 从姜家再往西, ...

  • 三厂记忆,三十二

    雪狗和高新 前进中学的北墙外有几户人家,记得最东边的是雪狗家.雪狗家是父子二个,好像姓朱,我一直不清楚雪狗是父亲还是儿子,就当是父亲的名字吧. 我进过雪狗家,那间小小的堂屋北向,采光差,室内很暗,真正 ...

  • 三厂记忆,三十一

    青龙港 从南河沿一直向南,是青龙港.青龙港是通往上海的门户,当时整个苏北通往上海的港口寥寥无几,最繁忙的要数南通港和青龙港,启东有一个港口,但太偏远,扬州也有一个港口,但基本上是通往镇江,到上海的船次 ...

  • 三厂记忆,三十

    清明祭扫 我兄弟张汝春当年说我们沙地人不祭祖,是沙蛮子,我当时想的是,不祭祖有什么关系呢?很长时间里,对于"刨了谁家的祖坟"这件事,竟然是不共戴天的仇恨,我也无法理解.对于很多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