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嫠簋铭文,小结16,礼器
前面一句还是西周铭文中的通常用法,说明铸造这件器物的目的:
用乍朕皇考辅白尊簋
意思是:用来制作这件尊簋,以奉献给我的父亲,镈师、伯爵。镈师是师嫠父亲的职位,伯爵是其爵位。
如果有机会参观博物馆里的青铜器展览部分,很多器物被解释成礼器,很容易让参观者产生一种错觉,就是在青铜时代,当国王、贵族举行什么仪式的时候,所有这些展品都会被陈列出来,献祭给上帝或者祖先。事实上,这些陈列品来自于极为广泛的地域,可能跨越千年,它们有很大的区别。
根据殷墟(一期到四期)出土的青铜器,考古人员发现商代的礼器组合主要是觚和爵,是酒器,像鼎、簋、甗这样的食器也有一些,但数量很少,居于次要位置。
商人信鬼神,历代商王大概都自认为神在人间的代理,他们事事要咨询上天的意志、事事占卜,因此他们需要通神。通神需要让人进入灵魂出窍的状态,这个只能借助致幻的药物来实现,按照目前传世的记载,中原地区却很少有这样的药物,如此只能通过大量饮酒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当时酒的度数很低。
这些很可能是继承了良渚文化的传统,从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像玉琮玉璧显然与人神沟通有关,可以被认为是原始的宗教祭祀用具。觚和爵这样的酒器,从其形状判断很可能起源于东南沿海。
当周武王率领军队偷袭商都朝歌时,商纣王首先想到的大概是通神,他去了鹿台询问神的旨意。但这次周武王和姜太公没有等他得到神谕,而是直接发动了进攻,商军将领无法得到领导的指示,不知所措。面对步步逼近的周军,临时拼凑起来的士兵阵前倒戈,朝歌陷落,纣王自焚,商朝莫名其妙地灭亡了。
周人推翻了商人的统治,他们总结出商人灭亡的原因:一个是不把人当人,一个是喝了太多的酒。西周建立之初,周公制礼,用礼制取代通神,主祭礼器排除了酒器觚和爵的组合,取而代之的是食器鼎和簋的组合。
有意思的是,鼎和簋的组合最初也是来自于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有鼎豆壶的组合,后来商周的簋大概就脱胎于良渚文化的豆。
周人的文化大概远比商人落后,基本继承了商人的器具和技术,比如他们还是留下了的酒器,但做出了严格的规范,纳入礼制系统中。另外,把大量祭祀鬼神的仪式都取消了,这就是后来孔子所说的“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理论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