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肥胖日:这种毁健康的减肥误区,医生求你别再糟蹋自己
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自从2013年美国医学会经过激烈的辩证,最终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
然而,回望这几年的数据,全球肥胖问题也逐渐严重,世卫组织也将每年的5月11日定为“世界防治肥胖日”。
而在2016年数据显示,我国男性肥胖发病率从70万上升到4320万,女性从170万上升到4640万,一共有8960万中国人已明显发胖,这个数据远远超过肥胖大国----美国。
通常我们要判断一个人胖瘦,往往只是以“多少斤”来区分,但目前医学上,真正意义的“肥胖”,通常是以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²(m²))、腰围来界定,若BMI≥25是超重,而≥30就是肥胖。
不过这个公式本身是站在更健硕的欧美人种,而对于身型更瘦的东亚人而言,却有更适用的分界点,所以一般中国人BMI≥28是肥胖。
且胖好不好,还得看胖在哪里。比如腰围就很重要,若腰围粗就代表脂肪多分布在腹部,也有可能内脏脂肪较多,自然一些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也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即便相同的BMI,腰围粗所面临相关疾病的风险也就更大,所以平时自称“胖”,很多时候还真不算医学上的“胖”。
然而,国人最大的减肥误区就是在这。
很多女同胞在减肥期间往往一点油星都不吃,也不怎么吃含油的食物,吃任何东西都得查一查,看到有脂肪就直接不吃,简直就将脂肪当做“身材苗条”的万恶之罪。
但脂肪可是身体细胞构成主要部分,细胞膜的磷脂与胆固醇都是脂肪,食材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都是需要溶解在脂肪里。
若人体缺少一定脂肪,这些营养元素也无法溶解,时间一旦久了,自然会因维生素缺乏而营养不良,轻则会影响精神状态,重则会影响生理活动,引发内分泌紊乱。
由于体内缺少脂肪,雌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钙与骨结核,无法维持正常骨密度,引发骨质疏松,还会引起减少大脑动力,引起记忆衰退。
滴油不沾的道理,往往奔向并不是身体健康。
而减肥过程中还真没必要过多纠正“少油”,我们更需要对好的脂肪、坏的脂肪进行区别。
那么,好坏脂肪又有何区别呢?或许,这张图能够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