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行
清远楼,位于古城宣化正中,是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结构精巧的高大古楼,被人们誉为“第二黄鹤楼”的宣化清远楼。
清远楼,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全楼高25米,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楼建在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安定,西与大新四门通衢。楼内有明代古钟,重约万斤,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镇城钟钟声悠扬洪亮,可远传40余里,故清远楼又俗称钟楼。
清远楼建筑风格独特,为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朔楼是宣化古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修建于明代早期,历史悠久,与当时大规模的城工同时兴建。
镇朔楼以明代宣府镇总兵例佩“镇朔将军印”而得名,是宣府军事冲要之地的标志。
古姿犹存、风韵依然的镇朔楼,向世人展示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汉民族的古老文化。
宣化博物馆有出土文物1,300多件,馆藏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共100余件。全年免费开放。博物馆所在的察哈尔民主政府旧址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化博物馆2006年10月18日挂牌开馆。
博物馆的藏品中,包括下八里墓群张文藻墓出土的辽代葡萄酒,葡萄酒出土时装在一只黑釉鸡腿瓶中,呈红棕色液体,经鉴定为葡萄酒。宣化区万字会村的一座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提梁壶,壶中盛有战国时酿造的白酒,壶和酒也在宣化博物馆展出。展出的文物还有下八里辽代墓群出土的“真容偶像”。了边关重镇的攻守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在宣化区的城区中,搜索着具有当地风貌的街区,果然在庙底街上那里有几幢房子是老的,大概就是历史文化的遗存吧。顺便把南清真寺也看了。
清真寺位于古城宣化回民聚集的庙底街,是燕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与北京牛街清真寺、包头大清真寺合称为北方三大清真寺,也是全国100座清真寺之一。
古色古香的清真寺
南清真寺于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由当地回族穆斯林民众创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因“寺传延既久,教人繁滋,欲为广建,与衙署相倚,不能伎展。”教人倡议、出资,移建南清真寺于庙底街。移建后的清真寺规模宏大,结构完整,装饰精美。殿堂建筑15座,占地4400多平方米。庭院宽阔,殿堂恢弘,斗拱交错,飞檐凌空,砖雕、木雕、石雕精美绝伦,门窗、额坊等处阿拉伯经文的装饰,古朴而肃穆。这里设有礼拜堂、经堂和澡堂。礼拜堂是教徒进行礼拜的大殿,经堂是讲经和传授知识的地方,澡堂是教徒礼拜前沐浴的地方。
清真寺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前后。全寺建筑总面积790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270平方米。
南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文化的载体,其丰富的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作为古代建筑的典范,其优美的造型,巧妙的结构,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近年来,历尽600多年风雨的南清真寺在区委、区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进行了全面保护修复,完成了全体穆斯林教民共同的愿望,让南清真寺又再现了历史文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