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博影视海报,美醉了!

如今,文物博物馆已经成为影视、动漫制作机构争相追逐的热门IP。文博类影视节目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

为了提升收视率,制作单位使出浑身解数搞宣发,甚至有些节目还没播出,观众就已经被精美的海报瞬间圈粉。

文博圈小编整理了近几年的文博影视海报,真个是张张用心,页页都美!

醉了!

01
国家宝藏

每期博物馆的海报

九大馆长宣传海报

文物预告海报(三种风格)

人物版海报(第一期)

人物版海报之

护宝人海报(现代风、古风、剧照三种风格)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不但节目很火,而且预告海报也被网友多次刷屏。不用修辞,直接拿来当手机屏保,没毛病!

该节目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第一季首选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九大博物馆的27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国家宝藏》还通过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不仅是一件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

随着节目的更新,都能引来一波波的博物馆热、文物热。尤其是作为新生一代的90后观众,燃炸,打CALL成为网友最多的评论。

02
如果国宝会说话

▲如果国宝会说话

▼如果国宝会说话

▲如果国宝会说话

▼如果国宝会说话

再来一组!

节目未播先火,成为《如果国宝会说话》的一个大标签。用100件国宝述说中国古人的创造力,美哭了又接地气的海报,文物萌萌哒,海报用第一人称口吻表达文物最精彩的亮点和特征,让人记忆深刻。

节目共100集,每集5分钟,通过讲述一件文物,介绍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以全新视角带您读懂中华文化。

03
我在故宫修文物

纪录片版

《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纪录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

该片历经5年的项目调研,4个月不间断的纪实拍摄,总长三集,每集展现几类关系密切的文物修复和性情各不相同的修复大师。2016年底,同名的电影上线,所到之处也是热受追捧!

电影版海报

04
故宫100

本片通过100集每集6分钟的短纪录片节目,讲述一百座建筑的命运,呈现故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一百个空间故事,建构一个故宫的全息建筑影像系统,以既富现代感又多样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筑的功能、意象及美学价值演绎,进而推中国文化中的普遍意义,面向世界,令观众产生共鸣。

05
故宫

《故宫》讲述宫闱内不为人知、真实鲜活的人物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感悟众多精英人物的命运,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见证故宫百年大修的整个历史过程。

06
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呈现和深度解读藏于台北故宫的珍贵文物,并向人们揭示当年那次史无前例的文物大迁徙的真实过程。台北故宫珍藏的六十五万件传世珍宝,绝大多数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

纪录片从《国宝迁台》开始讲述,《北沟烟雨》回忆了文物十五年间安放台中深山,随即从后续集数介绍台北故宫藏的青铜器、瓷器、书画、古籍、珍玩,最后一集《承古开今》总结了台北故宫以高科技手段让人们能通过更多途径领略文物。

07
国宝档案

《国宝档案》栏目每期节目将介绍一个具体的国宝文物,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历代传世国宝文物,既有受到政府保护收藏在祖国大陆各个博物馆中的,也有收藏于民间被国人精心呵护的;既有因历史原因东渡海峡存于宝岛台湾的,也有历尽磨难流失海外漂泊他乡的……

08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于2014年4月正式启动。全片分为7集,每集50分钟,从航运、物产、贸易、科技、文化、民心和梦想等丰富多元的层面,不仅回溯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与文明,更注重凸显当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风貌与成就。

09
新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不再是丝绸古道沿线的纪实报道,而是选择了丝路沿线的楼兰古城遗址、和田、敦煌等10处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地点进行深度挖掘报道,每个地点各自成章。

摄制组在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和青海等地奔波数万公里,走访了瑞典、英国、俄国、德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博物馆,获得了当年西方探险家的日记和路线图等珍贵资料,拍摄了一些从未公开过的文物及许多新的考古发现。

10
中国官窑

中国官窑瓷器,是中国古代封建帝国最辉煌的工业成果之一,是集中国美学特色之大成的艺术品。这是第一部梳理中国官窑瓷器审美风范及其管理制度的纪录片。

11
敦煌画派

《敦煌画派》从敦煌博大精深的美术遗存和历史传承入手,甄选了莫高窟横跨10个朝代的经典壁画和雕塑精品,由中外一流的敦煌学者和美术家作权威解析,高度提炼和归纳了敦煌艺术精神,为敦煌画派立言立论,为中国美术在21世纪的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呼唤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12
敦煌

十集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敦煌》纪录片向世人展现敦煌二十四座以往从未对外开放过的珍贵洞窟,极富历史意义及美学价值。

13
圆明园

本片采用线性叙事,用“他言”的方式讲述了圆明园的建筑历史与遭际命运,并真实地再现了圆明园以及潜藏在它背后的人物和历史的沧桑巨变。

14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以位于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为讲述对象,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从汉代开始直至今天,河西走廊及其连接的中国西部的历史,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和文明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15
金城兰州

纪录片《金城兰州》是一部反映“一带一路”的电视纪录片。全片共分《渡口》《枢纽》《重镇》《明珠》四集,从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多个角度,系统讲述金城兰州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史,凸显兰州对于西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军事、地理、政治上的战略意义和在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的支撑、辐射作用。

《金城兰州》以艺术的手法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很厚重地把兰州展示了出来,展示了一个伴河而生的兰州、丝绸古道的兰州、西部重镇的兰州和生机勃勃的兰州。

16
东方帝王谷

帝王谷是埃及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位于卢克索西岸,埋葬着古埃及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60多位法老。

而该纪录片是讲述中国陕西一个更宏大的“帝王谷”。正如当地民间流传的顺口溜所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那里见证了十多个朝代的更迭,拥有72座宏伟的帝王陵,其中包括著名的周武王陵和秦始皇陵。

17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故宫》《台北故宫》姊妹篇,纪录片源于卢浮宫在故宫午门举办“拿破仑大展”。这不仅是一次展览,它实际开启了一扇大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门。将两座博物院放在一个片子中,通过它们馆藏的文物对比整个中西文明。

18
我从汉朝来

《我从汉朝来》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线索,在中国大地上拍摄了一百多处历史遗迹,以及鲜活的现实情境、人物故事。

19
瓷路

《瓷路》聚焦中国陶瓷文化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从9世纪的大唐帝国到19世纪的鸦片战争,从中亚到罗马,从世界重要沿海口岸到欧洲各大首都,历史上重要的地标和时间点都被中国陶瓷的故事所标注。

在这贯穿全球的瓷器之路上充满了创业、探险、财富、战争和沉船的重大事件。《瓷路》是一部与瓷器有关的真实故事,而中国,则是这一切故事的起点。

20
China·瓷

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博特博物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瓷之韵”展览,展出中国历代出口陶瓷、欧洲仿制中国陶瓷以及英国收藏的中国陶瓷精品。

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央视纪录频道首次联合这三家博物馆,共同摄制的2集纪录片《China·瓷》。《China·瓷》讲述了数百年前,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与整个世界接触和互相影响的故事,通过这部纪录片,观众可以看到瓷器融入西方的社会生活、艺术宗教、政治经济的历史轨迹。

21
帝陵

纪录片《帝陵》是通过手工制作实物角色模型和场景模型的制作方法、结合中国传统壁画的表现风格、开发利用“数字多空间要素定点跟踪融合匹配技术”拍摄的编年体动画记录片,形式新颖,别开生面,为影视记录片模式创新揭开新的一页。

《帝陵》以每集40分钟的动画记录形式,通过对帝王及其陵墓的详细介绍,展现华夏民族从形成到鼎盛的千年历史。通过皇帝本人的自述,还原皇帝及其生平中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透过皇帝的自我反思,王朝的兴衰成败,起到启迪今人,《资治通鉴》的作用。

22
西夏

20世纪初,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考察西夏王国黑水故城遗址(今内蒙古额济纳旗)时,发掘出了大量西夏文献共2000多种,其中有9000多个编号的西夏文佛经、兵书、社会文书、法典,以及中原汉文典籍的西夏译本。

由此,西夏文献成为中古时期除汉文文献外,保存文献种类、数量最多的一种民族文字。近些年随着大量西夏文物的出土和对西夏文献的进一步研究,西夏学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显学”,那个神秘的西夏王国逐渐清晰起来。

电视纪录片《西夏》将以近些年对西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电视化的表现手段,生动地向大家展示一个神秘的西夏王朝。

23
大明宫

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王宫。它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也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点和对外传播的动力中心。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兵火。

纪录片《大明宫》由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他引领国内顶尖摄影、美工、电脑特效制作团队,让一千余年前中国历史上最繁华荣光的时期——盛唐,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影像呈现于观众面前。

2018年《中国博物馆》杂志订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