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论读书
经常有人问我,读书有什么用?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曾经就有很长一段时间盛行“读书无用论”。现在风向有些变化了,一些人发出了反问“读书真的无用吗?”。至少,读书没有坏处。既然没有坏处,干嘛不读书呢?其实,读书还是有用处的,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
首先,读书是修心养性的上佳工具。如果一个人总是心神不宁、心浮气躁,总是烦恼不断、忧郁苦闷,不妨捧起书来读吧。
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颐告诉我们,“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读书人身上有一种特别的书卷气,可能就得益于书本,因为“近朱者赤”!
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郑成功也说,“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真的其乐无穷,为什么有些人偏偏觉得读书很痛苦呢?
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孟德斯鸠说,“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跟郑成功是英雄所见略同!
其次,可以获得智慧,掌握真理,以便指导自己的行动。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说得好,“读书使人心明眼亮。”反过来,不读书,可能会变傻,至少会变得非常平庸。
美国发明家、科学家爱迪生说,“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一个人思想要进步,读书是最直接的方法吧!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俄罗斯文学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说,“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所以,读书会让你明白很多道理,让你站得更高,站到伟人的肩膀上。
你以为自己读了很多书,要来解决问题是不是跟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感慨一样?“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于是,就有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开拓者孙中山先生那样手不释卷,“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什么重要?财富?不!
南北朝、隋朝的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给出的答案是“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大才子也是这样的主张,“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
苏俄诗人、剧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米哈尔科夫说,“无论孩子们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多么有趣,可是如果不去阅读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贵的书,就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一样,其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
总之,读书是积累精神财富,是自我革新的有效途径,是服务社会的前提。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饭者生疾病。”所以,读书不能胡乱读。那么,如何读书呢?
有人主张多读,我国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不这样认为,“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要能够消化,这是第一位原则。
这就要求做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没错,这又是朱熹说的,概括得多好!要边读边思考,尽可能提出自己的疑惑,否则就是被动读书,“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第二要勤。清代著作家、思想家阮元说,“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头悬梁,寒窗苦读,板凳须坐十年冷,经过这一番功夫,石头可以练成玉,铁棒可以磨成针。
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语)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资料,应及时摘记或作索引;阅读中还常常会触发深刻的思考,而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又往往稍纵即逝,因此需要边读边动笔。
第三要做到辩证分析,不能“迷信书本”, 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叶圣陶说,“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变成“活死人”!
第四要学以致用。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有人说,爱读书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愿你是一个爱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