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腾讯微卡开放指南
在ToB行业里,一个产业链的链条非常庞大,我们不可能闭环去包揽所有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产品的“开环”。
腾讯微卡现已开放一系列的产品能力,面向不同类型团队提供不同合作模式。不论大家的产品是App、小程序、H5、甚至硬件设备,都可以提供支持码能力和精细化的支付能力,共建行业生态。
如今移动支付大规模普及,今天我们在超市、便利店,可以很方便地用微信支付来消费。但在很多企业和学校里,许多人还要用一张实体的卡片,并往里面充值消费。
在一年多前的腾讯,内部论坛中也有一篇帖子表示“为啥我们还一定要用实体工卡”,引起5000多人次围观。
实体卡携带麻烦、易丢、易损,为什么还存在于许多行业中呢?
进入10多年没有变化的to B行业
在上世纪8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10年代初,企业学校食堂消费已经逐步告别领取饭票核销,转变成派发一张实体工卡、或者校园卡。
实体卡行业的本质也是:以管理为核心的、对固定人群的后勤服务。
对于企业的后勤管理者,企业、学校都是封闭场景,外来人员不可以随意进出我的企业和用餐,卡片是识别身份和管理的手段。
对于用户,通过实体卡能够享受企业内食堂消费、门禁考勤这些公共服务。
这个服务中充满着现有移动支付解决不了的管理诉求。
在2000年~2015年,一卡通都是曾经的最优解。但在这几年,人们的生活习惯已经变化,手机成为了身体的延伸。在这样的情况下,实体卡与移动互联网化的生活方式之间正在融合。
所以,腾讯微卡来了。
做到更快、更安全、更多选择
我们的产品是什么样子?
以腾讯公司为例,上图是鹅厂员工都在用的电子工卡。它的核心,就是围绕用户在企业内的身份,用一个电子码的小程序,串联起企业内所有的线下服务。
腾讯员工刷电子码支付
此外,在微卡的方案里,并不仅仅只有电子码,员工可以同时使用刷工卡、刷脸、刷电子码,进行食堂消费、门禁核验、坐公司班车等。
可能很多人会说,电子码那不是很常见吗,最近几年很多地方都有。那它的难点和门槛是什么?
场景一:需要更稳定电子码的弱网络环境
在地铁、大楼一些网络不好的地方,市面常见的有些电子码,很容易加载不出来。而且很多市面常见的电子码是明文的,如果拿来用做企业内部身份管理的工具,很容易出现安全漏洞,被人破解盗用身份。
腾讯餐厅和深圳大学食堂
而来到企业和校园的食堂场景,就餐高峰期人非常密集,一旦有一两个人打开码或刷码卡住了,整个队伍阻塞,对于后勤来说就是运营事故。
图为手机和机具均未联网下完成支付
所以在电子码这个作为切入点的最核心环节,腾讯微卡在产品策略和技术方案上,投入了大量的成本。核心动作是两个:
第一是提前预下发离线码,从而做到弱网无网也能秒开。第二是动态的加密策略,保证你个人的员工码,不会被其他的人冒用。
图为普通付款码和电子码刷码速度对比
这是一个食堂的支付场景,上面展示的是普通付款码的交易速度,下面展示的是微卡电子码的交易速度,可以看到,微卡电子码比上面要快大概1、2秒。不要小看这一两秒,对于食堂高峰期排队体验的差异是巨大的。腾讯电子卡能做到的,就是它远比市面上其他刷码的速度更快、更安全。
但仅有电子码,在许多实际场景也并不能满足。
场景二:不同客户需要统一的多介质能力
在企业,虽然有一部分人习惯使用手机,但也有一部分人习惯使用实体卡;再比如在中学,学生可能没有手机,他就没有办法刷码。
所以微卡打通了刷码、刷卡、刷脸多种介质,在企业大家通常都会在胸前佩戴一张工卡,那你可以既刷卡,也可以在没带卡的时候刷码;在高校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度很高,我们几百所高校中,80%以上的交易,都是来自刷码,所以高校我们直接主推刷码;而在中小学学生没有手机,那就刷卡和刷脸。
山东日照中学生通过微卡刷脸能力完成支付
在定制化项目中标准化丰富SaaS能力
在电子卡的上述能力被众多企业客户接受后,我们也遇到了to B产品都会面临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
客户需求各不相同,如何在定制化和标准化中做抉择?
定制代表着在少而精的大客户这里追求高客单价,按项目制的模式运行,这样才能抹平掉定制化带来的产品研发成本。需要有强大的商务资源,能够把大客户拉进来,并且有贴身的服务能力。
而如果选择做标准化,那其实是SaaS化的模式。你可以服务小客户、也可以服务大客户,但你一定要有将产品和服务标准化的能力,并且能够批量获客。在这种模式下,单用户收入可能没有这么高,但是可以把规模做大。
腾讯微卡通过在众多定制化项目中的研发,拆分并标准化众多服务能力,我们举两个例子。
例子一:精细化的支付能力
第一个关于定制化和标准化选择的例子,是在消费场景:比如深圳大学,每年要给每个师生发100元补贴,这个补贴仅仅能在体育馆使用,食堂吃饭不能用;再比如腾讯,早餐是免费的、午餐员工自费、晚餐发夜宵券抵扣一部分现金。
我们的处理方案,就是标准化成了两大模块,福利的部分和自费的部分。
腾讯微卡将实名支付管理,抽象成了多维度、可控制的产品能力,以满足不同客户述求的无穷变化。
福利部分你可以只核验身份不扣费、也可以发满减券。自费部分员工可以自己充值,也可以绑定微信直接扣费。管理员也可以在多控制维度上完成多种消费限制。
上图为腾讯早餐免费后的刷码展示
下图是用电子码刷电子夜宵券
例子二:硬件设备的云管理
而当许多客户体验了电子码,接下来很自然的一个点,就是想让电子码跟各个高频的线下场景硬件设备连接起来,让员工都用起来,产生高活跃行为。
但难点就在于,各个企业的线下场景、以及硬件设备供应商各不相同。对接、管理成本都很高。
腾讯微卡自研了软件部分,推出了标准化的主控系统和SDK,一套代码控制所有设备业务逻辑。
如果是消费场景的硬件设备,考虑到场景的严谨度和复杂度,已经降低厂商的开发成本,我们通过在消费机里安装微卡的主控系统完成对接;
如果是非消费场景,那只要对接微卡的SDK。众多非标的硬件设备,就可以通过很标准化且低成本的方式管理起来,并进行强控制。云端管理平台实时监测每一台POS机联网、运行情况,可进行云升级和异常告警。
微卡目前已对接数十种线下场景、100+款硬件设备,一码通用。
微卡业务的核心,就是围绕管理端和用户端两个目标对象,把电子码、实体卡和脸多个介质,与线上线下各个场景和硬件设备串联起来。一方面给管理端提供内部的管控力,另一方面给员工提供便捷的后勤服务。
开放产品能力,融入行业生态链
ToB的业务,始终围绕的是你的目标客户和场景,去提供一个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完整解决方案,这跟ToC有比较大的思路差异。
ToC是MVP的思路,在每个时期把产品优势集中在一个点打穿市场。比如微信最早版本的发语音,后来为了切支付做发红包,每个阶段都有很明显的侧重点。
而ToB是解决方案的思路,将客户在特定领域的全部述求给包住,他需要的不是单独的电子码,也不是单一的硬件设备,而是整体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解决方案完全构建好了,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与行业中的上下游生态进行协同。
在ToC,你要独立地将用户带进来你的产品,并且留下来,在提供产品价值的同时产生商业价值,有一个完整的链路。
而在ToB行业里,一个产业的链条非常庞大,一家企业不可能包揽所有的事情。所以腾讯微卡选择“开环”去完成上下游的连接和协同。
对银行的“开环”
第一个例子,上游业务是银行。在教育行业,银行一般投资了不少学校的一卡通系统,来获得学校对公账户和学生银行卡账户的入驻权。
他们看到腾讯微卡电子码后,就很想把电子码嵌入他们的App中。因为原来学生使用一卡通,每个月只需要充值3、4次;而学生使用电子码之后,每天都能够打开3、4次,能够非常有效地带动银行的交易笔数和活跃。
我们和中行以这样的方式在深大落地后,大约有4万名师生,每天展示10万次以上的电子码,在食堂、校巴日均消费5万笔,所有支付100%通过中行卡完成。
在这个合作中,微卡给学校的价值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给上游银行的价值,就是给他带了非常高的交易和活跃,这就是我们对他的开环。
对智能柜厂商的“开环”
第二个例子,是这样的一个智能零售柜。以前很多零售柜都会在城市商圈投放,使用移动支付扫码购买饮料和零食。现在他们也想进入企业和学校的市场,但它只有匿名的移动支付,所以进不去。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用了一种很简单的对接方式,你有个柜子,我有标准的消费机,我们中间通过标准串口插上连接好,在你柜子上下单,我的消费机来完成收款。比如我们在福建的60多个中小学,联合硬件厂商落了200台的牛奶柜,学生可以使用学校发放的营养补贴账户,刷卡、刷脸购买牛奶。
在这个项目合作中,微卡助力学校实现了牛奶柜的投放落地,也提供给智能柜硬件厂商精细化的支付能力,更有竞争力的进入这个市场。
对综合集成方的“开环“
第三个合作的例子,是上游的综合集成方。一般在ToB行业面对大型客户会有很多这样的模式,集成方将所有服务整合在一起,去给客户提供全套的产品和售后服务。
在上海交大,集成方就用微卡做了一个全套的一码通方案,他们直接使用微卡的小程序和消费机,无对接工作量,并协调原厂商接入微卡解码SDK学校内所有的食堂、校巴、门禁都可以刷码进出。
除此之外,学校信息中心还用微卡的数据接口,在疫情期间做了一个实时的就餐指数,学生在宿舍就可以实时看到各个食堂的人数,决定要不要立马去食堂吃饭,防止人群聚集。
整个交大,大约是5万多师生,日均打开小程序10万次以上,其中刷码消费4万次,通行签到2万次,线上服务使用5000多次。
这几个例子,都是想给大家说明,开环的ToB产品,生命力才会越来越强。ToB是慢的,因为它没办法像ToC一样通过一个很小的点做出爆品,它需要时间来锤炼,需要反复打磨在解决方案上的完备性。
这个行业很大,你一定做不完所有的事。腾讯微卡向大家“开环”,与生态一起探索上下游的连接点。具体的合作方式也可以观看下方视频。
如果你的产品想要和我们合作对接,欢迎扫码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