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 2 点,发完一条朋友圈他去世了”:这事杀死了 800 万人【一点资讯】
春节假期将至,一顿觥筹交错免不了。
同样,酒桌上的悲剧也如影随形。
这不,广东东莞的一名男子,就因一顿酒赔上了性命。
1 月 11 日晚上,黄先生所在的工厂组织了一场年会,大家一起吃饭喝酒。
那天晚上,黄先生吃了一些小菜后,就开始和工友拼酒,
啤酒、白酒、红酒,都掺杂着大口喝……
喝完这些酒,他又继续找老板敬酒。
一轮酒水敬下来,黄先生几乎是站不稳脚。
在年会结束之后,他被几名工友扶回宿舍休息,途中不慎还摔了几跤。
回到宿舍后当晚,黄先生想吐但一直吐不出来,之后又迷迷糊糊睡着了。
没想到第二天,意外发生了。
早上,黄先生的儿子去宿舍查看情况,
才发现躺在宿舍床板上的黄先生,已经没有任何反应。
情急之下,儿子连忙拨打了 120 急救电话。
可惜为时已晚。
经过医生的检查,黄先生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最后结果出来:因为过度饮酒,诱发急性酒精中毒,导致黄先生丢了性命。
一顿年会聚餐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不仅身体难受,还危及到生命健康,这实在是太不值得。
可魔幻的是,尽管大家都知道饮酒对身体不好,
但类似的悲剧却不减反增,依然在接二连三地发生。
这难道是因为饮酒者贪杯吗?
我想不是的。
或者更准确地来说——
错的不应该是酒桌上的酒,
而是害人不浅的“酒桌文化”。
此前,《柳叶刀》曾公布了一组数据:
在 1990-2016 年间,调查过 195 个国家的饮酒数据,
数据显示,在饮酒致死的人数上,中国“勇夺桂冠”,因喝酒致死的人数排名第一。
为什么在如今这个时代,饮酒已成为全球第七大致死因素后,
大家仍毫不在意呢?
大概就是因为中国人喜欢把感情放在酒里。
我敬你酒,你不喝就是不给“面子”;
喝下去,才是彼此感情深的见证。
而在酒桌上,行酒令和劝酒词更是不绝于耳: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人在江湖走,不能离了酒;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喝高;
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友;
酒是米做,不喝不行;
……
这些押韵顺口的劝酒词,成了酒桌上最毒的“一剂猛药”。
可殊不知,一旦饮酒出事,酒桌上每一位劝酒者,都推脱不了责任。
比如此前广东深圳某楼盘,两名员工被领导强行劝酒,发生意外的事件。
12 月 20 日凌晨,广东深圳一楼盘的两名保安,
因为喝酒,导致其中一名酒精中毒送进医院;
另一名保安,更是因为这场酒局而离开人世……
为什么两名保安会在上班时间喝酒?
其中一名保安小侯,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回忆说:
12 月 19 日的晚上 7 点,他巡逻了楼盘几次以后,楼盘的安保主任就邀请他以及另外一名保安小张,在监控室里一起喝酒。
小侯想着自己平时也不怎么喝酒,一开始是拒绝的,
但是后来保安队长也来了,也开始劝小侯一起喝酒。
小侯觉得不好推脱领导,只能参加进这个酒局。
于是他去楼盘旁边的超市,买了两瓶 43 度,500 毫升的白酒,一共是 30 元。
起初喝酒的时候,小张是一杯一次,小侯则是半杯一次。
喝完一瓶以后,小侯已经昏昏沉沉的了,靠在椅子上不省人事。
而小张又去了便利店,买了两瓶同款白酒继续喝。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20 日凌晨 1 点 20 分左右,安保主任和保安队长将小张送进深圳龙城医院,
但小张当时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
凌晨 2 点,两人又将小侯送进医院,小侯被诊断为中度酒精中毒。
因为一顿劝酒,小张赔上性命,小候躺在病床上不能动。
看到这条新闻,黎哥相信很多人会不以为意,觉得这是小概率的不幸事件。
但我想说的是,其实这样的悲剧并不是偶发性的,
相反,它每年都在发生着。
很多时候,我们默认劝酒是酒桌上的“规矩”,
自认为劝酒文化也是流传千年以来的“传统”,
可实际上,这背后需要付出的代价,超乎我们的想象。
而这一句“感情深,一口闷”,不仅让酒桌上的人无可奈何,
也更是让背后的家人经历无法承重的生命之痛。
在酒桌上,除了“朋友”的劝酒让人不好推诿外,
更让人欲哭无泪的,是生意场上的应酬。
去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曾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
电话里的男人告诉 120 接线员:“一个小时后,派救护车到 XXX 酒店来接我。”
原来,这个男人是某公司的销售经理,
因为临近年底,公司给他下达任务:收回客户欠下的 500 多万钱款。
为了收回欠款,小张约了客户到酒店聚餐。
客户知道后二话不说,在酒桌上摆下一大圈白酒杯,把 4 瓶 52 度五粮液分别倒满一圈酒杯,
对小张说:“你喝一杯白酒,我就给你 5 万,喝多少杯给你多少钱!”
无奈之下,小张决心拼了。
他先到走廊为自己报了 120 急救电话,
回到餐桌上,他拿起酒杯就往嘴里灌。
等到喝第 15 杯的时候,小张开始意识不清,随即昏迷倒地,
所幸,他提前拨打的 120 急救人员赶到酒店,通过及时抢救保住了小张的性命。
但这次的急性酒精中毒也给小张带来了肝损伤后遗症,
导致他在平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性的腹泻、恶心、呕吐。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被动饮酒:
结婚、晋升、应酬、买房……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不得不举起酒杯来“附和”,
但请切记,豪饮与拼酒给身体造成的损伤,一点都不比长期饮酒带来的危害小。
如果可以,尽量在喝酒前填饱肚子,以减缓酒精的吸收,为身体争取更多时间来排解毒素;
也可以在喝酒期间,吃点酸奶水果,来加强肝脏的解毒作用。
比起酒桌上的豪饮,厕所里的催吐也暗藏着风险。
小孙因为年底回家探亲,同乡的老友亲戚每逢酒局都会叫上他。
短短一周,他已经喝了不下 10 场。
最后一场聚会,他决定用“抠嗓子眼催吐”的方式让自己清醒。
来来回回催吐了几次后,小孙感觉胃部已经隐隐作痛。
在最后一次“抠吐”的时候,小孙直接吐出一大口鲜血。
小孙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表示:
因为喝酒过猛,导致胃压过高,胃部功能薄弱;
并且抠嗓子眼会加重食道损伤,造成食道溃疡,引发大出血,
如果严重,会引发胰腺炎,直接危及生命。
所以,看到这里的读者朋友,请一定要记得:
醉酒可以通过食物来解醉(比如西红柿蜂蜜水),千万不要用催吐的方式给自己醒酒,
否则一个简单的动作,也可以夺去人命。
相信在酒桌上,大家都听过一句话:
“小酌怡情,适度饮酒有利于身体健康。”
其实这句话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伪命题。
2018 年,《柳叶刀》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
这项研究显示: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对健康造成损伤;而严重的长期酗酒,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并且有大量的数据和既往研究证明——
41% 的口腔癌,23% 的喉癌,22% 的肝癌和 21% 的食管癌,均与饮酒相关。
包括人们口口相传的“女性喝红酒能够美容养颜、细化血管”的言论,
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严谨来说,女性喝红酒不仅不能美容养颜,还会增加患乳腺癌的概率。
而那些通过养身健康的概念,将饮酒合理化、长期化,也是极不靠谱的。
因为从科学角度而言,再昂贵的酒,本质都离不开酒精,
恰好,酒精就是诱发人体癌症的主要病因。
所以,如果真的想养生,最好的办法就是烟酒不沾。
一方面,在了解饮酒的危害以后,做到尽量少饮酒;
另一方面,在寻常生活中也要时刻记着:
以下的药品和酒,千万不能混搭。
头孢类药品+酒=毒药
头孢类抗生素会抑制乙醇转化排出,乙醇在体内堆积过多会导致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头疼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症状。服药者饮酒后 5-10 分钟就会发病,反应严重者会直接致命。
降糖药+酒=低血糖休克
降糖药和酒精两者相遇,可能引起头昏、心慌、出冷汗、手脚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危及生命。
感冒药+酒=肝衰竭
在服用感冒药期间饮酒,会增加肝衰竭的风险。虽不致命,但伤害翻倍。
抗心绞痛药物+酒=头痛、休克
如果在服用抗心绞痛药品期间饮酒,可能会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疼、血压骤降,甚至休克。
看完以上 4 条禁忌,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觉得这是夸大事实。
你要知道,每年新确诊 1500 万的癌症患者里,有 80 万患者都是喝酒喝出来的。
简单来说,酒喝得越多,患癌风险就越高。
所以在此,黎哥很诚恳地告诉大家:
酒不管喝多喝少,对身体都会造成伤害的,
从养生角度出发,最好的建议就是——
滴酒不沾。
当然,如果年关亲朋好友聚会,把酒言欢,
确实无法保证在酒桌面前能够做到全身而退,
那么,心里就一定要时刻谨记「适量」而为。
最后,以一首打油诗做结尾吧:
聚餐不用盲目劝,感情在心不在酒,
适度饮酒莫强求,健康平安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