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塔,门前江水可掀天(上)——杭州3日(12)

★旅游地点:杭州西湖之六和塔文化公园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大桥附近,离虎跑不远,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的古塔之一。

这里原来是五代吴越国王的南果园,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是钱弘俶舍园所造,同时还建造了塔院,不过后来六和塔毁于兵火。后来南宋绍兴二十六年重建,历时十年才全部竣工。

历经几朝兴废,到清雍正年间,李卫巡抚浙江,对六和塔作了大规模的修缮。后来兵荒马乱,六和塔也被毁损过。建国后也经过多次维修,1991年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更换了所有层顶的瓦面。

六和塔文化公园的核心景点,当然是六和塔莫属,本来就是因塔而建园的。建塔的目的,是为了镇压钱塘江的江潮。原来的六和塔塔身共有九层,塔顶装有明灯,为夜晚航行的船只指路,有点类似于灯塔的作用。

不过现在的六和塔呈平面八角形,外观似乎有十三层,里面大约七层的样子。其余的六层是暗层,夹在七层之间。整座塔高约60米,占地800多平方米,塔基外表用条石砌成,塔身则是砖砌,外檐为木结构。

虽然从层数上似乎是比原来少了,不过规模依然很宏大,有足够的资本跻身中国名塔。当然,其置身于风景秀丽的西湖风景区,可能也是一个加分项。

对于六和塔的得名历来有很多说法,相比较于去佛经中寻找典故,我更倾向于民间流传的六和镇江的故事。据说古时候钱塘江的龙王性情十分暴躁,经常无缘无故就兴风作浪,打翻渔船,淹没农田,让人们又惧又怕。有个渔民的儿子六和誓要学精卫填海,用石头填满钱塘江。

他扔了七七四十九天石头,终于降伏了龙王。后人为了纪念六和的壮举,就在月轮山上修建了六和塔。不过,这钱塘江的龙王未免有点太弱了,估计最后是被六和的毅力感动的吧?

六和塔是可以登到塔顶的,每一层都可以走出去凭栏远眺。当然,最受游客们追捧的,无疑是在六和塔上观钱江大桥。郁郁苍苍的群山,当然也是很赏心悦目的。

自外及里,有外檐、外墙、回廊、内墙和中心小室,内墙和外墙形成了内外两环,两环之间是回廊,木楼梯旋转而上,直达顶部。大概是游客实在太多,所以木楼梯有些旧了。同样旧的还是砖雕,虽然漆色剥落,但仍看得出雕刻的形象很生动传神。

这些砖雕是宋代的,一共有174组。不过我们数的时候有点岔了,居然数出了两百挂零……看来需要重回小学上数学课,咳咳。雕刻的内容很丰富,人物花卉、飞禽走兽、云纹团花等图案丰富多姿。

塔的底层壁龛上嵌着南宋《金刚经》刻石四块,由宋代贾昌朝等32位名士分别书写。年代已经久远,字迹也看不大清。不过可以对照《金刚经》原文来看,不影响理解。

其他各层的佛像多已不存,但是壶门上方以及壁龛中,原来的粉墙上还能看得出曾经的壁画痕迹,多数应该与佛有关。

乾隆也很喜欢六和塔的风光,他在任期间曾经两游六和塔,还撰写了一篇塔记,并在塔前的牌坊上题写了“净宇江天”四个字。不仅如此,还在六和塔一到七层赏赐御书四字匾额。

这位风流皇帝的墨宝,在江南已经不算稀奇了,但每一层都御笔亲题匾额,实在是绝不多见的。每层还有楹联,我们没有一一细看,第七层的楹联很有气势:“一塔登临,涛壮云奇供胜览;千年俯仰,花开月满动遐思。”

我们都知道盐官钱塘观潮,其实六和塔早在南宋的时候,就是观赏钱江秋潮的最佳地点之一。登古塔,观大潮,宋元明三代还形成了许多传统的人文活动景观。虽然自明代以后,由于江道弯曲,潮势逐渐东移,盐官镇就成了新的观潮中心,但六和塔依然是重要的秋观江潮的地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六和塔一直是杭州的地标建筑。这座塔曾经多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水浒传》中,鲁智深在这里圆寂。

登上六和塔可以看到横贯大江南北的钱塘江大桥,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是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的。桥下,是宽阔的江面。桥后,是连绵的山峦。

开化寺由宋太宗赐名,南宋的时候规模扩大,当时有房屋一百来间。不过后来寺也毁了,经过几代名僧的修建,到乾隆年间规模又大了起来。不过民国后期,寺宇就败落了,现在只剩下南北向的两进院落。入口处还有大肚弥勒像,很受广大游客的喜爱。事实上,不喜爱弥勒像的游客几乎绝无仅有。

自驾游:杭州西湖之六和塔

10月初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