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8)
第五章、少阳病
第二节少阳病方证
3、猪肤汤
【组方】:猪肤一斤。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注】:这条虽然也是标以“少阴病”,实际上是少阴病转入半表半里的少阳病,心烦、胸满、咽痛这都是热向上炎的证侯,下利也是热利,用猪肤(猪皮)汤主之。猪肤润燥解热,加白蜜,甜而缓痛,加白粉即米粉,养胃。胡老说这是个偏于食疗的方子。
这条还应和283联系,是少阴病的一种特殊脉证的发展转属。伤寒论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阳指寸,阴指尺。寸尺候表里。紧脉应无汗,现在反汗出者,就不是太阳伤寒,而是表虚不固津液外亡之亡阳也。少阴病一般脉浮细,但现在寸脉紧是邪胜,上有邪热,预示后续有传少阳可能,继发吐利和咽痛。加上少阴病本来就津液虚,组织枯燥,故言“法当咽痛”。尺紧,主寒也主水饮,则“法当吐利”。反汗出,是亡阳。283条并不是马上咽痛、吐利,而是“法当”,即有可能转少阳,而310就来源于283。
太阳与少阴都是表证,太阳以传阳明、少阳为常,也兼有传太阴和厥阴,同样,少阴病以传太阴和厥阴为常,也有传少阳、阳明的。
310的病情并不重,所以用类似食疗的猪肤汤就行了。如果咽喉痛再重一些,就当考虑甘草汤、桔梗汤、半夏散及汤、苦酒汤;若兼下利厉害,得考虑黄芩汤之类,若咽痛且有下寒性下利则应考虑厥阴诸方证,如果上证又兼柴胡证明显,则当考虑小柴胡合桔梗等。因此310只是出一个不太厉害宜食疗解决的例子。
4、甘草汤
【组方】:生甘草二两。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渣,温服七合,日二服。
5、桔梗汤
【组方】:桔梗一两,生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
【注】:甘草汤和桔梗汤放在同一条文中。这也不是少阴病。把咽痛放在少阴篇是有用意的。比如扁桃体发炎,这种病都常带着感冒,开始发热怕冷,而咽痛重的忌发汗,所以放在太阳篇里容易当太阳病发汗。按理应放在少阳篇,口苦咽干目眩,眼晕耳聋,这类孔窍的病应该属于少阳,现在放在少阴篇里,是提醒,少阴病传少阳很多发生咽痛的情况。
一般的咽痛,都是一侧局部痛,就是扁桃体发炎这类,轻的用甘草汤,生甘草解热解毒止痛。重一点,要用桔梗汤。痰涎缠咽中而不堪痛楚者,则用半夏散及汤与苦酒汤了。
胡老还提出,根据情况,有用小柴胡加石膏合桔梗汤机会。还有针对阴虚明显可以用增液汤、玉女煎这类方子。增液汤是温病条辩的方,由玄参,麦冬,生地组成。玉女煎是景岳全书方,由生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组成。
【注】:这条在讲课中未安排,在这里补上。“咳而胸满且振寒脉数”,脉数就是里头有热,振寒是肺痈醖脓的标志。咽干而不渴,是热在肺,而不在胃。时时吐腥臭浓痰,预示不久就要吐脓了。桔梗汤主之。桔梗排脓。在肠痈篇里的排脓散、排脓汤,也都可以用。肺痈用桔梗,不只为排脓,并亦治胸胁痛,临床于肝炎患者,诉肝区痛剧则常于适方加桔梗,确有效验。故《神农本草经》谓桔梗治胸胁痛如刀刺。
又肺痈者,为咯脓或脓血的病证泛称,包含今之腐败性及化脓性气管炎、急性肺炎、肺坏疽、肺脓疡等证。
在《金匮要略》中,桔梗汤与桔梗白散主治相同,从而引起种种混乱。还是应当将桔梗白散归于治疗寒实结胸,而桔梗汤归于肺痈为是。
桔梗汤在肺痈中以祛痰作用为主,镇咳作用为客,不可误。
在用药上,半夏、桔梗在去痰上是有区别的。
半夏:主治痰饮呕吐,兼治心痛,逆满,咳,咽喉肿痛,悸,腹中雷鸣。若恶心呕吐已愈,则心痛逆满,咳,悸,腹中雷鸣诸证,虽不治亦自然消散矣。且本药不独恶心呕吐发作时有效,即于间隙时,亦可用之。故不可忽略其既往证之问诊。就中如恶心,不过纯然是自觉证,故病者若未说明时,易被忽略,是以问诊不可不注意之。半夏之散逆气、结气,除烦呕,发音声者,皆由利尿作用之结果也。则肺之停水咯痰,胃肠之蓄水黏液,腹部之膨满等,皆由水邪使然,只因其存在部位不同而异其形体耳。半夏主治此等诸证,皆因其有降水利尿作用。故小柴胡汤泻下药而能顺通大便,因有半夏之故也。
桔梗:苦辛微温。主治浊唾肿脓,或吐脓血,兼治咽喉痛,或祛痰困难。虽主治在肿脓,但于治咽痛祛痰困难也很重要。凡痰壅(壅滞于支气管或肺泡内而不得咯出者)、喘息(限于由咯痰之壅滞者)、鼻塞干咳(欲将郁滞者由咯痰咯出者,与其它干咳异)、胸膈刺痛(郁滞于肺泡内之咯痰刺激于胸膜)等,皆宜与桔梗。
6、苦酒汤
【组方】:半夏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上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
【仲景训示】:
【注】:这条也不是少阴病。整个嗓子生疮,不能语言,苦酒汤主之。这也是热上犯孔窍的少阳病。苦酒汤重用半夏,鸡子(去黄)放壳里,再放上醋、半夏,再搁在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醋敛疮疡,这个病较重。
现代煎药可改用铝勺或砂锅更好,先用米醋适量煎半夏15克,约5分钟,然后加入等量鸡子清,看变白浊即离火,放磁碗中,放冷,频频抿服。
苦酒汤这个方子,米醋,的酸能酸涩收敛,消肿;半夏,《神农本草经》说,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医宗金鉴》说,涤痰;蛋清,甘凉,敛疮,清润利咽。
7、半夏散及汤
【组方】:半夏,桂枝,炙甘草,上三味等分,个别捣筛已,合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注】:咽痛指或左或右的一侧痛,为甘草汤或桔梗汤所主者。本条“咽中痛”,指全咽俱痛,为比较重的证,甚则痰涎缠于咽中不得息,或咽中伤而生疮,滴水不得下之急喉痹,宜以本方散邪消肿治之。
咽中痛特别凶,具有气上冲急迫特点。半夏散及汤乃桂枝甘草汤加半夏,其中桂枝甘草汤治气上冲。神农本草经说桂枝可治喉痹。同时,桂枝甘草汤也有一定解表作用,故《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曰:“此方宜于冬时中寒,咽喉疼痛者,虽有发热恶寒可治。”又若阴虚热而喉头糜烂,或涎缠咽中而不堪痛楚,饮食不能下咽,用甘草汤、桔梗汤及其它诸治无效者,用此方往往有验。
现在很少有人用这个方,遇到嗓子疼,大都是滋阴解热下手,但是胡老说还是用这个方子好。治咽痛,甘草汤与桔梗汤常用,咽中痛则用苦酒汤、半夏散及汤。
8、排脓汤
【组方】:生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9、排脓散
【组方】: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和服之,日一服。(参考枳实、芍药各10克,桔梗3克)
【注】:这两个方出于同一条文,有方无证,说明是通用方剂,无大热大凉药,寒热均可。排脓汤桔梗汤变化而来,排脓散由枳实芍药散变化而来。
排脓汤就其方名,知为疮痈排脓而设,由于来源于桔梗汤,若参照桔梗汤证而活用之,可无大错。桔梗汤证曰:“咳而胸满”、“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又:“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甘草缓其毒之急迫,而吐浊唾脓,非甘草之所主,乃加桔梗。胡老特别指出苇茎汤比桔梗汤祛瘀排脓效果好。对于咽喉痛,若肿痛急迫为主,吐浊唾脓为客时,则用桔梗汤。吐浊唾脓为主,肿痛急迫为客时,宜用排脓汤。
排脓汤 是在桔梗汤上增量桔梗,加强排脓的作用,复加姜枣辅甘草安中以养正,疮痈耗人气血,排脓养正是为要法。可以跨属少阳与阳明以及少阳阳明合病。
排脓散为枳实芍药散与桔梗汤合用之义。枳实芍药散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变化后的排脓散则治疮家胸腹拘满而痛,或又有疮痈吐黏痰脓血,或便脓血,心烦不安者。不论男女皆可用之,但病久痛有定处痛如刺者,应加用祛瘀药,或用下瘀血汤。因此排脓散主要治内痈,主治脓便而出,常见腹满挛急,小腹硬,底有硬物,重按之则痛。本方又常与排脓汤合用。
枳实、芍药主治在阳明,桔梗主治在少阳,故排脓散亦跨属少阳与阳明以及少阳阳明合病。
【药物】:
桔梗:苦辛微温。主治浊唾肿脓,或吐脓血,兼治咽喉痛,或祛痰困难。虽主治在肿脓,但于治咽痛祛痰困难也很重要。凡痰壅(壅滞于支气管或肺泡内而不得咯出者)、喘息(限于由咯痰之壅滞者)、鼻塞干咳(欲将郁滞者由咯痰咯出者,与其它干咳异)、胸膈刺痛(郁滞于肺泡内之咯痰刺激于胸膜)等,皆宜与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