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梅 | 蝈蝈趣

蝈蝈趣


蝈蝈,是螽斯科中的大型鸣虫。蝈蝈不是蟋蟀,蛐蛐学名才是蟋蟀。蛐蛐属于蟋蟀科,身体为黑褐色,背顶漆黑而有反光,上面有橙黄色纵纹,触角较长,呈丝状,雄性蟋蟀善鸣,好斗。蝈蝈外形和蝗虫相似,身体草绿色,还有浅绿,淡褐和草白,触角细长,雄虫尾巴上有一根长针,书上叫卵鞘。雄虫前翅互相磨擦,能发出“吱吱吱”的声音,清脆响亮。

蝈蝈善于鸣叫,因为它们是个拥有七千多品种的大家族,不同蝈蝈鸣叫的节奏、音色、声频、响度都不尽相同。所以它们的叫声或急促或柔和,或清脆或沙哑;或高亢洪亮,或低沆婉转;或如孱孱流水,或如疾风暴雨。

我前几天在家中就邂逅了一只蝈蝈。午后,秋风习习,我刚在厨房忙完,准备休息一下。一阵特别响亮的叫声传了过来,循着叫声,我蹑手蹑脚地往阳台花盆那里靠去,影影绰绰看到一只浅绿的蝈蝈藏在一盆万年青的叶子后面。颜色如其叶子一样翠绿欲滴,两翼轻盈如纱,正煽动着两根触须,像古代将军头盔上的雉鸡翎,瞪着墨绿色的双眼,神气十足,如一位风流倜傥的公子。感觉我的到来,它立马停止了歌唱,这只蝈蝈从哪里来的呢?我突然发现阳台的窗子是敞开的,窗外是一片原野,杂草丛生,它一定是从这里飞进来的。我一时兴起,悄悄向它移去,心怦怦跳个不停,食指和拇指齐下,紧紧攥住它的脖颈。它便张开两只大牙,拼命挣扎,弄掉了一条大腿,还没等我眨一下眼睛,便噌地一声,蹿得无影无踪……

等到夜晚,家人都睡了,半夜时分,我被一阵“吱吱吱”的叫声惊醒。我从床上起来,光着脚,顺着声音寻找,原来是白天的那只蝈蝈在叫。它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的房间,我打开灯,循声望去,它正趴在纱窗上面,对着窗外的一弯明月,叫得正欢。

我顿时睡意全无。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和祥和,月亮在高空慢慢移动着,发出玉石般的光芒,柔和而又清幽。蝈蝈还在纱窗上“吱、吱、吱”地唱着,悠然自得。我想起法布尔《绿色蝈蝈》中蝈蝈叫声的描述,“像是滑轮的声响”,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窸窣作响”,“在这暗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歌声非常柔和,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当不过。”

蝈蝈,人们把它归属鸣虫。因为它叫声好听,大人小孩都喜欢。它美妙的声音把我带回到有趣的童年,美丽的乡村……

最难忘的是每天放学,要经过一条小河。河堤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最使我们这些小顽童感兴趣的是草丛中藏起来的那些蝈蝈。烈日似火,大地蒸笼一样,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唯有蝈蝈对酷热不以为然。河堤上,河对岸的庄稼地里,旋风样地响着“吱、吱、吱”的歌曲。那声音有尖有细;有哄亮有粗狂,有嘶哑有低泣;那声音,成波,成涛,成海洋;那声音,铺天盖地,像沸腾的水与蒸汽组成的热浪冲击锅盖的响声,十分刺耳。我顽皮地对着河水大喊一声,那里的歌唱嘎然而止,接力赛样地传染而去,由近及远。霎时,河道上、庄稼地里、草地上,便无声无息。眨眼工夫,一只蝈蝈试探着,又开始了歌唱。于是,河道上唱起了,庄稼地里唱起了,草地上也唱起了共同的旋律,像拉歌,似比赛。我们一个个汗流浃背,穿梭在草丛,庄稼地里,河道上,终于,几只蝈蝈败在我们手下,成了我们的俘虏。

在河边,幼小的我们一个个慢慢摸索,历练成捉蝈蝈的高手。我开始小心翼翼地去捏住它们的翅膀,可它们会挣脱翅膀,剩下半个翅膀仍奋力逃跑。有时情急之下还被它腿下的倒刺伤了手臂,鲜血直流,也没见哪个小伙伴哭。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蝈蝈采取背后的突然袭击,食指拇指掐住它的头两侧,蝈蝈便乖乖成为浮虏。有时捉到手里,它还拼命挣扎,露出凶狠的牙咬你一口。当视为有一线活路希望,便双腿一缩狂蹬,俘虏似地拼命蹦逃而去,藏于草丛,灌木或其他隐身之处。

我们把捉来的蝈蝈统统放在一个狗尾巴草编成的简易蝈蝈笼子里,如获珍宝。捉到的蝈蝈大致有两种,通体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体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有着有力的看法大锷,锋利的钳子,我们叫它“扁担钩”。还有一种,长得很壮,脑袋憨脖子粗,一对大牙,能咬断草棍。两条大腿,上面有尖锐的倒刺,手指被它蹬一下就会流血。有两对翅膀,外面的大翅膀是绿色的,很硬,里面还有一对粉红色的小翅膀,我们叫它“老飞头”。老飞头最厉害,我们都怕它。管它是扁担钩还是老飞头,统统装进笼子里。看它们在笼中打架,老飞头直翅竖立,双目怒睁,呲牙咧嘴地怒视等待敌手的进犯,这不由地让我想起唐朝韩愈用诗描写斗鸡的场景:“大鸡昂然来,小鸡竦而待”,“高行若矜豪,侧睨如饲殆”。斗鸡场上那些志高气昂,盛气凌人的雄鸡,面对气势汹汹的对手,鸡冠厉竖,双翅直立着,似死地摆动着。扁担钩则不然,姿态庄重,步伐稳健,沉着迎敌,从容应战。一旦拉开大战,两只蝈蝈互相乱咬,咬颈,咬胸,咬腿,野蛮之至。也有时抵头角力,互不退让。

每年白露过后,黄豆、玉米砍倒了,就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了。就会有蝈蝈惊得飞起来,蝈蝈此时好像飞不远了。真应了那句话:“秋后的蚱蜢,没几天蹦头”。几人分头追,三步两步就捉到了。蝈蝈太多,有时两只手忙不过来,慌忙中装进口袋里,一路飞快回到家。

一进家门,看见母亲正在烧饭,灶膛正旺的火光映红了她的脸。我忙兴奋地向她炫耀我的“战利品”,可手伸口袋一摸,一个蝈蝈也没有,看来它们是在我回家的路上偷偷溜掉的,粗心大意的我竟然一点也没察觉。我忙放声大哭起来,那可是我费了好大劲才捉到的,后背到现在还汗涔涔的。无论母亲怎样安慰我,我仍越哭越伤心,晚饭也没吃,一直哭到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我一睁开眼,就看见我的小伙伴都带着蝈蝈来送给我,他们个个脸上露出淳朴、友善的笑。母亲看着我开心地笑了,立马为蝈蝈们安了安适的家。

时光流逝,苍狗白云,以前捉蝈蝈的黄毛丫头已年过三十,儿时的小伙伴已各奔东西,母亲也日渐苍老,但还算硬朗,她带着我年幼的儿子捉蝈蝈。关于童年的那些蝈蝈趣,会一直珍藏在我的心底,伴我终老,怡我情怀。

纱窗上那只蝈蝈还在吱吱地唱着,我在它的轻歌声中进入了梦乡。

张继梅,个体经商,现居河南新县。热爱生活,钟情文字,努力成为一名好的写手。

(0)

相关推荐

  • 河东菜地里的那些生灵

    作者马守喜,回族,内蒙古克旗人,多年从事教育.新闻工作.2002年在赤峰日报传媒集团退休,有多条稿件见诸报端. 河东菜地里的那些生灵                                   ...

  • 陇西的“秋蝉子”

            西北天寒地凉,鸣虫本就少,最有趣的鸣虫当属蝈蝈了. 陇西管蝈蝈叫"秋蝉子",大概是这种鸣虫在夏天最热时出现,能叫到中秋的缘故. 本地的蝈蝈长约一寸,通身麻绿,与产地 ...

  • 天下文章——刘国儒《蝈蝈》

    刘国儒,毕业于昭乌达蒙古族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在宁城天义中学教书十年,后改行从警二十八年.工作近四十年,不慕名利,追求自由,轻松快乐是生活主旋律.           蝈蝈 我家有只蝈蝈,无论是白 ...

  • 给蝈蝈们的叫声归归类

    鸣虫成熟后,雄虫会通过摩擦双翅鸣叫发声.吸引雌虫与之交配.繁衍后代.当这种本能行为被人们发现后,蓄养鸣虫听叫就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广泛爱好.每种鸣虫都会因为自身体质.品类.成熟程度的差异,以及玩家的蓄养 ...

  • 张继梅 | 我来你的城市陪你吧

    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你梦里有我,我醉了也忘不了你.我如何知道这是白天?你在我生命里,我如何知道这是夜晚,你在我心上. 我想我们都有彻彻底底地爱过一个人,我们都能理解想要放下却放不下的痛有多痛, ...

  • 张继梅丨十七岁那年的夏天

    十七岁的夏天,在蝉鸣风吹的树下,你抱着篮球笑嘻嘻来和我告白.我问,为什么要和你在一起啊?你说,因为夏天到了啊,人们相爱会变得很容易. 我闻到空气里的橘子汽水味儿,看着你亮晶晶的眼睛和额头上的汗滴,心想 ...

  • 张继梅丨会有天使替我好好爱你

    楼下的花又开了,拐角的咖啡店好久没去,天总是晴了又下雨,心情总是明了又暗,你,还好吗?我们在一个城市,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感受着同样的温度,看着同一片天空,只是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 十年来,我流浪过许多 ...

  • 张继梅丨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我喜欢种花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也学苏翁,生命对绿色的依恋无疑已到了十分难解的程度. 每天清晨,我在阳台浇花的时候,我会对花草说话.或者背诵昨夜读到一段动人的经典,或者 ...

  • 恬淡人生丨月儿/张继梅

    一位长者告诉我:太阳和月亮,太阳是小姑,月亮是嫂子.小姑害羞,不让人看,人看她,她就用绣花针刺你的眼.做了媳妇的嫂子,尝到了爱情的甜蜜,变得温顺可爱,总是用柔和的眼睛看着人间,也让人间随意看她. 今晚 ...

  • 张继梅丨碎文字

    一 我真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春天的美,也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此刻午后清静恬淡的心情,只想轻轻地唱一首小曲- 轻歌中,小草醒了,在白雪的被子底下,把一个个冬天的好梦都捡在怀里.那星星点点的嫩绿,倾听春天的脚 ...

  • 张继梅丨我的继父

    我的生父,一个现在我才慢慢读懂的人.在我幼小的记忆中,他留给我的形象是一个严厉的一家之主,还常常吸烟,酗酒,并且还绝对权威.他板起脸来,母亲和我们姐弟三人,就如对暴风雨有感应的鸟儿一般,幼小的我对他是 ...

  • 张继梅丨时光河流中的声音(外一题)

    我看到那些原件还在那里,电路板也没腐朽,找来烙铁.镊子.尖嘴钳收拾着,把它们组装成原来的样子.确定好可变电容的两极,然后将一根红线,一根绿线接好,装上电池,扭动开关,很快里面那只小喇叭里传来两个人说话 ...

  • 张继梅丨人生路上,煮字疗饥

    我的写作梦或许从来就没有实现过,但它真实地来过我的心里. 记得在东莞那个电子厂,我在工厂偷偷写作被工友冠名为"作家".那个贵州籍已四十多岁仍长满一脸青春痘的组长在车间当着五六百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