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盟镇:阴阳初分处 礼仪昌隆地
沁园春 会盟镇
肩挑邙山,身偎黄河,占尽地灵。更云烟岁月,英豪俊杰,文成武就,灿比繁星。画卦羲皇,阴阳分定,布阵周王斧钺横。惊雷过,还乾坤朗朗,翠藏春莺。
酒来且捺豪情。风细细蜻蜓逗绿萍。看门前树下,楚河汉界,一枰数子,了却纷争。一阵清风,一声畅笑,胜却厮杀刀剑鸣。荷塘里,任红花照水,叶颤蛙腾。
从连霍高速公路洛阳东下来,向北驱车十分钟左右就进入孟津县会盟镇。南有邙山呵护,北有黄河滋润,会盟镇狭长的空间,曾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是周武王会盟诸侯的地方,是神笔王铎纵情笔意的地方。
当现代化的收割机械一阵风似地扫去麦子的金黄,青青稻苗就润润地铺满田野。盛暑,笔者走进会盟,看到人们在的树荫下逍遥地闲话、弈棋,倾听到历史的天空与现实的大地悄声对话。
龙马负图:抒写山水情怀
铁炉村位于会盟镇中部,72岁的村民坐在写着“无事在怀为极乐,有长可取不虚生”的对联下面,拿出寸许厚的文稿。
邓丙立有个梦想就是上央视百家讲坛。他花了八年时间研究易经,写出讲义,便与央视百家讲坛联系,人家劈头第一句话问的是:“你什么学历?”老人回答说:“小学没毕业。”人家笑了,老人也自嘲地笑了。但对易经的研究并没有停止,他把研究成果用于主持当地百姓丧葬礼仪中,成为当地最有名的“阴阳先儿”。
就在邓丙立老人摊开他讲义的时候,从铁炉村向西,约十公里,龙马负图寺正在举办祈福大会。
龙马负图寺,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当时为佛寺,只因为这里是伏羲当年画八卦、分阴阳的地方,后改为礼敬伏羲的场所,里面供奉伏羲、女娲,称为“羲皇庙”。
《史记》等史书载上古传说,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先祖,生于今天的天水,他“出陈仓,下崤阪,至于孟河之津”,在会盟镇他从河中捕到一只怪物,龙首马身,生两翅,身上毛纹非常奇特,伏羲依之画出草图,这就是中华文明之源的“河图洛书”之河图。
后来,伏羲又“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画出八卦来,这就是“先天八卦图”。“一画开天”,“阐天地之密,立文字之祖”,中华民族从此摆脱了混沌时代,进入文明新纪元。
这是历史传说,而据现代思想史家论证,八卦的阴阳思想与五行学说相结合,构成古代中国人认识自然最基本的方法。宋代,周敦颐、邵雍、张载等新儒家利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宇宙的起源和事物演化的规律,并由此构建新儒家精神修养的方法。
如今的龙马负图寺藏有30多通古碑,展现邵雍、程颐、张载、朱熹、王铎等古代名人的诗文,修复或重建的三进高大建筑,抒写着眼下的国运昌隆,当地人延续着伏羲生日、祭祀日总要举行大规模庙会的传统,也展现如今人们对于伏羲的敬仰。
会盟人至今似乎还遵循着阴阳八卦的规则,任乎自然,山种树,水养鱼,平地种庄稼,山水与人共享,有了荷花节、梨花节、采摘节等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旅游项目。
邓丙立老人把丧葬礼仪细致分出上百条规矩,他理解的阴阳八卦就是秩序,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礼仪。“没礼,一切都乱了,话都没法说了。”日出霞飞,村民洒扫庭院,垃圾装桶放到门口,一会儿就有人将垃圾收走,统一处理。这一方人对这一方水土就是这么爱护。
会盟台上:演绎人间正道
伏羲八卦,到周文王姬昌那里演绎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就是《周易》。或许从易中获取了智慧,周部落迅速崛起,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在会盟镇两次会盟诸侯,向腐朽的商王朝发起攻击。
公元前1050年,周武王祭奠过父亲后,率领大军东进,在如今的会盟镇,大会诸侯,当时闻风而来助威的诸侯达到八百,周武王演习渡河后返回。史称“盟津观兵”,民间称之为“八百诸侯会孟津”。
到了公元前1048年冬天,看到商纣王更加暴虐,周武王载着周文王木主来到会盟镇,再一次会盟诸侯。在这里,他发表重要讲话,后被编入《尚书》中,称为《泰誓(上)》。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泰誓》喊出了民本思想。而这一事件,到了孟子那里,被总结出政治伦理:“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明确指出,武王伐纣,不是臣弑君,而是诛杀独夫民贼。孟子的这一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仁政理论的核心,以君臣之礼为纲构建的伦理体系,对下要求服从,对上要求仁爱。
武王伐纣,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前来拉住马质问武王:“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后来,周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上。
因这件事,会盟镇有了个扣马村,就是当年伯夷叔齐扣马谏的地方,扣马南边的北邙山一段,就是首阳山了。
历史不只在书本里写着,也在大地上呈现。
扣马村古寨墙上还存有明代嘉靖八年河南巡按王洙等所立的《重修夷齐祠碑记》。1962年,黄河枯水,村民在村北面约3公里的河道中发现一处古村落遗址,还挖出了一块没有具名年代的青石匾额,上面刻着“商夷齐扣马地”。上世纪九十年初,扣马村人、著名作家焦景周编剧的电视剧《五男二女》拍摄,村民与剧组一起,用古碑石彻起了会盟台。
历史也不只在大地上呈现,也在人们心中流淌。
荷花初绽,会盟镇荷花节开幕,扣马村村民朱玉红所办的庆典公司忙上了,制作标语,搭建台子,文化就在这琐碎的工作中传承。朱玉红在郑州礼仪学校进修后,又结合当地风俗,丰富婚庆及企业活动的礼仪。她最感兴趣的是当地谢厨的礼仪。当地祖辈相传的规矩,婚丧宴席开宴后,主家要向厨师敬酒,发红包,以示对厨师劳动的尊重。朱玉红认为,这最能体现当地文化,甚至与武王《泰誓》中民本思想如出一辙。所以,当为企业举办庆典时,她总是要求企业加上这一道程序,有些企业主不解,她便拿出易经上的话劝说:“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居上位而无骄,才能朝乾夕惕,兢兢业业。要让居下位者无忧,就得尊重下属的劳动,给下属以尊严,这样,就不会出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动辄有悔的情况了。
历史从未离开,像影子一样,在现实的生活中闪现。
王铎故居:书写人生情趣
公元1651年,在扣马村西约十三四公里的老城村,一处宏阔的三进院落里,一个病体支离的老人,向他的儿子提出一个要求,把他写的字刻在石碑上,彻在家里墙壁上,给后代子孙一个衣食饭碗,子孙即使时运再不济,再没能耐,靠卖拓片也能养家糊口。
这个老人就是王铎。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从清末到如今,他的名字就与书法联在一起。当代书法家启功有诗赞曰:“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秉持着民本思想,王铎在讲经筵上向崇祯皇帝进谏,反对赋外加赋,指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民不堪命,牵妻携子,四处流离。崇祯皇帝死后,王铎又追随南明小王朝,可政局非他一个文人所能改变,以杜甫为榜样,又抱忠君之心,他在政治的旋涡里不断呛水,最终伤病在监狱中,与南京城里的南明官僚举城投降清军。
政治上失志,或者说毫无建树,让他的人生在艺术上舒展。晚年的王铎,执着于书法,他的行草被当时人称赞说:“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知大限将到,王铎所宝贵就是他的书法。他儿子无咎到山东请来刻碑高手,用了三年时间才将石碑刻完,这就是留存到现在《拟山园帖》。
王铎于开工刻碑第二年去世,他想给子孙留下的碑刻,成了给予这方水土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镶嵌在墙壁中的石碑,每年不知有多少书法爱好者前来欣赏、学习,学书法练书法更成了会盟镇的风气。
“农家小院载雅竹,黄槐枝叶罩我屋。此家主人庆小仓,兴趣广泛尤善书。闲暇舞墨宣纸上,形神兼备如怀素。”此语何其狂也!庆小仓,何如人也?会盟镇双槐村一农民也。
庆小仓61岁了,与老伴两个打理承包的20多亩地,可谓辛苦,可再忙再累,庆小仓多少年来雷打不动每天都要练书法一小时左右。他家小楼的二层,有他专用书房,长案横陈,宣纸满案,墨香四溢。自称“书法仿效王铎师”,最爱行草,写字他不叫写字,叫“舞抡”,“兴来喝酒七八两,笔下生风龙凤舞”,大口喝酒,一口四五两,喝两口,就吆喝老伴,老伴就赶紧给他展纸,于是满纸就铺展开他喷涌的酒意、生活的快意。
王铎故居有个王铎书画院,来自会盟镇及附近乡镇的三十多位书法爱好者每月雷打不动到此聚会,你写我写,互相评点,互相促进,别小看这些农民,他们多省市书法协会员。
来自台阴村67岁的陆树森没有庆小仓那样狂烈的性格,对书法的热爱却一点也不输于庆小仓。少年时,在药铺当医师的父亲,用一叠纸、一块板拉陆树森走向书法之路:“在这纸上写字,要一页写得好过一页,写不好,打板子。写好字,走到哪儿人都看得起,拽着呢。”
陆树森年轻时当煤矿工人,那时候条件差,挖煤更多靠人力,危险性极大,可谓生死一线间。繁重的劳动,沉重的压力,书法成了他惟一慰藉、惟一希望。矿上看他字写得好,又能画,所有的黑板报都让他一人做。一次,为做黑板报,调整了他下煤窑的时间,结果窑下出了大事故,8个工友丧生。陆树森说:“写字,说拽算不上,但写字,救了我一命。”最终陆树森靠着一手好字,调离了煤窑,进了洛阳一家色织厂。写呀画呀,更下劲儿。“黑板报比赛,我做的黑板报得过全洛阳二等奖!”说起那段经历,他很自豪。而说起退休后的农民生活,他很满足,兴之所至,他摊开宣纸,写下一首诗。“五谷高歌峥嵘日,新楼排排笑朝阳。”陆树森笑了说:“诗不合辙,但合我意。”
天空云飞云散,大地青翠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