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治疗疑难病经验(一)
路志正治疗疑难病经验
□高社光 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
1、从肺肾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案
黄某某,女,51岁,于2004年12月16日初诊。诉水肿15年,喘咳5年,近1个月病情加重。患者15年前因双下肢轻度水肿、乏力,在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Ⅱ°心力衰竭”,给予西药治疗,病情好转。近五年来病情日渐加重,每遇冬季寒冷天气犯病,渐至全身水肿,咳喘气促,不能平卧,动则喘甚。一个月前因受寒而病情加重,高度水肿,呼吸极度困难,咳吐多量泡沫样稀痰,在某医院住院治疗一个月,病情未能控制。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重度难治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瘀血性肝硬化,肾功能不全。刻诊见患者全身高度水肿,下肢水肿至大腿,腹大如鼓,两颧紫红晦滞(二尖瓣面容),唇甲紫绀,呼吸极度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吐多量泡沫样清稀痰,语声低微、断断续续,畏寒肢冷,额上汗出,大便3日未行,舌淡紫、苔白滑,脉沉细欲绝、至数难明,手足凉至肘膝。
诊毕,路志正沉思片刻,曰:“此乃肾阳虚衰,寒水射肺之征,恐有阴阳离绝之兆,急宜温肾利水、泻肺平喘,以求挽救于万一。”方用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之:制附子(先煎)8g,茯苓20g,生白术15g,白芍12g,干姜10g,炒葶苈子(包)15g,杏仁10g,人参15g,桂枝10g,五味子3g,炙甘草10g,大枣5枚。3剂,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嘱其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2004年12月20日二诊:药后小便量增多,水肿稍减,手足较前温暖,额上已无汗出。舌淡紫,苔白滑,脉沉细,指下至数分明。既见效机,仍宗上法,原方去干姜,加麦冬10g,益母草20g,生姜10g,再进5剂。药后诸症悉减,休息时,咳喘基本消失,动则仍喘,小便量多,大便日1行。守方略有进退,共服30余剂。水肿大减,腹水已消,下肢水肿(+),已能平卧,带上方药2~3日1剂,出院回家调养。一年后其丈夫告知,回家后遵医嘱基本服上方中药,稍有加减,病情一直稳定,现患者已能做轻微家务劳动。
按 《素问·水热穴论》在论述水肿病的病机时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本例患者因感受寒邪而病,日积月累,久病及肾。肾主水液,肾阳衰微,不能蒸腾气化,水液泛滥则为水肿,寒水射肺则为喘咳。阳虚水阻,四肢失于温养,故四末寒凉至肘膝。寒水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故面唇甲紫绀。肾阳衰微,恐有阴阳离绝、欲脱之势,故额上汗出。
路志正从肺肾入手,标本兼顾,方用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温阳利水、泻肺平喘,加干姜、桂枝、人参以回阳固脱。由于恰中病机,故效若桴鼓。
2、从大肠治疗高血压脑病案
沈某,男,66岁,于2004年5月13日初诊。诉眩晕、头痛、呕吐月余。患眩晕病(高血压病)20余年,常服降压片等药,血压维持在150~170/90~100mmHg。于今年4月6日因应酬烦劳,又喝酒较多,而致突然头痛加剧,伴眩晕、呕吐,随之意识不清、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当时血压240/ 120mmHg,肌肉注射硫酸镁等药。抽搐控制后,急住某医院,按高血压脑病治疗,静滴甘露醇、速尿、硝普钠、清开灵等药。6小时后意识转清,头痛好转,但仍眩晕,时有恶心呕吐,用甘露醇、速尿可缓解,停用则病复如故。
该院中医大夫曾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泽泻汤等方药,未收寸效。特请路志正会诊,症见眩晕,不敢睁目,天旋地转,时有恶心、呕吐,心胸烦闷,脘腹胀满,口出浊气熏人,大便10余日未行,小便短赤,面红目赤,舌红苔黄厚腻,脉沉弦有力,血压180/110mmHg。证属痰热内结,大肠腑气不通,浊热上扰之候。治宜大承气汤合小陷胸汤加味,以通腑泄热化浊、佐以平肝息风。处方:大黄(后下)10g,厚朴15g,枳实12g,芒硝(冲服)12g,全瓜蒌20g,半夏15g,黄连6g,天麻10g,双钩(后下)15g,蔓荆子12g。3剂,日1剂,水煎,频频服用。
5月16日二诊:1剂后患者腹中转气;2剂后,恶心呕吐止,眩晕减,矢气仍频,味极臭;3剂后下大便如球10余枚,腹胀顿减。建议停用静脉输液,上方去芒硝,改大黄为6g。再进3剂,诸症基本消失,舌微红、苔薄微腻,脉弦细滑,血压150/ 95mmHg,热势已去,腑气已通,痰浊未尽,法当健脾化痰、平肝息风,方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之,以善其后。半年后随访,患者饮食起居如常。
按 本例高血压脑病患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用西药甘露醇、速尿等有短暂效果,用泽泻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效果不佳,可见与前者脱水利尿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方药,虽为治疗高血压病常用之方,用之无效,说明药不对证。
综观患者脉症,路志正认为患者胸腹胀满、呼吸俱粗、面目俱赤、口中浊气熏人、大便十余日未行、舌苔黄厚腻、脉沉有力,显为阳明痰热内结、大肠腑气不通之候;眩晕、头痛时有呕恶,乃浊热上蒸清窍之象。《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亦为浊热引动肝风之象,故选大承气汤合小陷胸汤,清热通腑,导痰浊从大肠而出,加天麻、钩藤、蔓荆子,以平肝息风。药后腑气通,浊热除,诸症随之而愈。可见路志正诊病细致入微,用药胆大而果断,使顽疾重症应手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