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应禄:研发我国第一台国产碎石机,为患者免去开刀之苦
“一是不断提高人才质量,由对培养人才工程到提升为将才工程;二是竭尽全力,让跟我干的人都能成才。跟我干,不要考虑报酬,但我会千方百计让你成才。”这是郭应禄一生紧抓的两件大事。
郭应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泌尿外科和男科学学科带头人。曾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从医六十年来,他以开创性的工作为中国泌尿外科的飞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011年,郭应禄荣获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颁发的中国泌尿外科终身成就奖。
郭应禄
求学:被老师抓住“小辫子”
1930年5月4日,郭应禄出生在山西定襄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当时恰逢战乱,他和母亲在战争中与父亲失散。直到1942年,母子俩才得以和时任天津第二医院任外科主任的父亲重聚。
受父亲的影响,郭应禄立志将来自己也要成为一名医生。1951年,他考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院,这也是郭父的母校。郭应禄毕业后进入北大医院开始临床工作,他有幸被分配到北大医院吴阶平院士所在的外科教研组工作。
为了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1959年,郭应禄考取了吴阶平教授的研究生,并于同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3年2月郭应禄从北医研究生毕业
在吴阶平的带领下,郭应禄对泌尿外科有了深入的理解。
有一次吴阶平带着全体大夫查房。吴阶平查到郭应禄主管的病人床前,听他报告完病例后,吴阶平亲自给病人查体,并问:“什么诊断?”
郭应禄回答:“左肾结核。”
吴阶平又问:“发现什么阳性体征?”
他说:“没有。”
吴阶平提醒道:“你再查查阴囊。”
郭应禄一查,发现左侧附睾尾部有明显增大,质地较硬呈不规则形状,是典型的附睾结核表现。郭应禄心中忐忑,说道:“左边附睾结节,是附睾结核。”吴阶平点了点头,并未说话。
查房结束后,吴阶平把郭应禄叫到办公室。吴阶平没有生气,而是非常认真地对他说:“以你的水平,完全可以查出病人的附睾病变,但你没去做,这不对!真正了解一个病人必须作全面检查,把所有情况综合到一起,才能作最后的诊断,确定恰当的治疗,取得好的治疗效果。病人对我们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生的每个决定都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安危和康复,来不得半点疏忽,你要牢记。”
恩师的教诲郭应禄铭刻于心,时刻提醒他在临床会诊中要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马虎。
郭应禄院士在手术中
治疗:换个姿势想办法
上世纪80年代,全球医疗技术在飞速发展。
1981年,在参加美国泌尿外科年会时,一篇体外碎石的会议摘要引起了郭应禄的注意。回国后,他立刻开展了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研究。1982年,在有关院所的配合下,共同研发了我国第一台国产碎石机,并于1984年应用于临床。
在那个年代,德国碎石机国际领先,碎石技术也最成熟。1987年7月,郭应禄参加了中德远程学术交流。在病例讨论的阶段,郭应禄拿出一张X光片,询问德国专家的治疗意见。德国专家看了一眼十分肯定地说:“第一开刀,第二输尿管镜进去,超声碎石。但是最好开刀,这块石头太大。”片子显示,结石正好在输尿管中下段,这个位置被髂骨阻挡成为盲点,这在当时是个世界难题,体外碎石机根本无能为力。
听完德国专家的治疗意见后,郭应禄说:“我们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接着,他拿出第二张片子,结石碎了,第三张片子显示结石没有了。看着德国专家们惊讶的表情,郭应禄把右手一翻说:“很简单,翻过来,采用俯卧位治疗。”
德国专家这才恍然大悟,体位改变后,冲击波就不会被髂骨阻挡,不用开刀可以顺利击碎结石。郭应禄在这场学术交流中大放异彩,赢得了在场专家的一致认可。
也是在这一年,郭应禄带着首创的《俯卧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站在了国际舞台上,使中国碎石技术开始走向世界,也为无数患者免去了开刀之苦。
郭应禄向丁肇中介绍碎石机
创新:技术推广图发展
据统计,前列腺增生是我国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药物治疗需要终生服药,且价格昂贵;手术治疗多采用微创技术,但需要配置昂贵的仪器设备,治疗技术非常复杂,很难推广实施。
上世纪80年代,医学界曾出现过一种方法简便、创伤小的经尿道球囊扩张治疗前列腺增生技术,受到了诸多国内外泌尿外科医生的推崇。但最后由于远期效果不确切,逐渐被淘汰。
2010年,郭应禄得知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姜汉胜医师通过对导管水囊的改造,并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他在详细了解情况之后,专门派研究生去往平度市,经过数月现场观察与患者随诊,加上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以及导管改进定型和临床实践,他基本阐明了治疗机理,制定了操作规范流程,并在山东、江苏、山西、北京、天津等多家医院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创新能力,郭应禄结合从外国学习和引进的新技术,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经尿道手术、经皮肾镜、输尿管镜、腹腔镜手术和前列腺增生的热疗技术,以及激光、支架等多项新技术,主编了世界第一部《腔内泌尿外科学》专著,他也因此被称为我国腔内泌尿外科的奠基人。
育人:“将才工程”推动我国泌尿外科跨越性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培养尖端泌尿科专业人才方面,郭应禄更是费尽苦心。
当时,国家资助医生出国深造的经费较少,郭应禄便组织培训班让学生学习,并自己出资设立奖学金,帮助那些有求学梦的贫困学生出国深造。
郭应禄给学生们讲内腔镜历史
在他的感召影响下,台湾阳明大学的张心湜校长为泌尿专科研究生设“光华教育”奖学金。从1995年至今,已发放百余万元。
1995年,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培训中心正式成立(2004年更名为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吴阶平担任中心名誉主任,郭应禄担任中心主任,负责全国泌尿外科医师的培训工作与实施。
1997年,郭应禄在培训中心提出“人才工程”项目,他的目标是:5年内使全国80%的泌尿外科医师接受继续教育,以提高我国在这个领域的整体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郭应禄在全国各地开办培训班。1997年3月底,培训中心计划在昆明举办专题培训班。但当时郭应禄的父亲病重,他本想守候在父亲病床前,但考虑到那些奋斗在泌尿外科第一线,甚至路费都难以筹措的医师们,他毅然选择赶赴昆明讲课。在讲学期间,他父亲病情突然恶化,不幸离开人世。
后来,“人才工程”项目被列入北京大学“211”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成为我国泌尿外科人才教育史上规模最大、参与程度最广的在职培训工程,持续、快速地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骨干。
2002 年,在郭应禄的推动下,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培训中心与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启动“泌尿外科将才工程”,每年向境外派送100名以上主任级骨干做短期学习,并免费举办博导培训班。已有遍及全国各地的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1000余人次参加了境外“将才工程”培训,面对面向国际最知名的大师学习,进入手术室观摩手术,快速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泌尿外科之间的差距,实现了跨越性发展。
“医者,首先应该树立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也就是要爱国家、爱集体、爱专业、爱病人”,郭应禄说。从医60多年来,郭应禄一直本着“四爱”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救治了无数患者。如今,91岁的郭应禄依旧在为开展无创微能量医学的研究和实践四处奔波,为我国泌尿外科和男科学学科事业继续发光发热。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