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杂谈(二)
庙堂(一)儒家的天命观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
或许是基于个人经历的一种感悟,孔子把天命推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论语·尧曰》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知命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论语·季氏》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三畏,又把天命放在了首位。
君子是孔子推崇的理想化人格,为什么成为君子,要知天命,还要畏天命呢?为什么孔子之后的孟子、荀子,又一再强调天命呢?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君子概莫能外,什么意思呢?世界看上去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实质上,优者未必能淘汰劣者,强者未必能战胜弱者。你百般努力,却发现不如你的人过得比你好,你费尽心机寻求的,却发现他人触手可及。一个人通过正常方式达不到目的,不知命畏命,就有可能选择寡廉鲜耻,铤而走险,寻求捷径,君子自然就当不成了!
《中庸》曰: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君子知晓这是自己的命故不妄为,小人不知晓自己的命就想通过侥幸获取非份的利益。世界上的事,一半天命,一半人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力的极限,只有一半。儒家推崇天命,一方面为了提高个人的道德修持,一方面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这与儒家构建道德社会的政治理想是一致的。
孔孟生活的年代,算命术尚未产生。知天命是教人们坦然面对成败得失,畏天命是告诫人们安守本分。后世命理学的发展,是对儒家天命观的一种阐释和量化。
可能有朋友会问:你一个道士,为什么一再强调算命跟儒家的关系呢?因为这是个客观事实。道教讲:顺成人,逆成仙。我且问诸位:算命是顺成人的学问,还是逆成仙的学问呢?当然是顺成人的学问!命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参照的是物质世界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趋吉避凶,更好的生活。
古代批命,五个点:妻、财、子、禄、寿。妻,古代是男权社会,对于女性有德容言功四点要求,到了现代,代表了婚姻。财,世界是物质组成,财为养命之源,在商品社会中,没钱寸步难行。子,子息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尤其在古代。禄,我们都知道俸禄、爵禄,禄是名望荣誉和社会地位的表征。寿,一方面是健康,一方面是寿命的长短,多子多寿,乃人之所望。
妻财子禄寿俱全,不论古今,都是上等命格。再看看僧道的命理特点:
四柱纯阴,易入空门。四柱纯阳,易入空门。华盖临时值孤寡,为僧为道得安静。
柱中无财,僧道之命。十干临死绝之地,遇孤寡,僧道之命。累犯空亡,重临华盖,为僧为道。
身旺无财,有出家之心。火盛而身心禅定。日上刑冲带杀,性急而傲俗,求化无缘。
华盖逢死,僧道无疑。财禄官星俱无,出家为僧为道。金水双清为道。水土为僧。
僧道的八字要么是孤辰寡宿,纯阳纯阴,要么是无官无财,临死绝之地。从世俗角度讲,都谈不上好八字。为什么这样的八字,偏有佛道之缘呢?这是评价标准决定的,一个热衷于追求名利且财官双旺之人,可以在世俗里打拼出一片空间,让他去当和尚道士,就是缘木求鱼。反过来讲,什么孤辰寡宿,华盖逢空,四柱无依的人,对世俗生活本然的没什么兴趣,偏好于徜徉于精神世界,让他们去学道参玄,正是如鱼得水了。
经常有人来道观问孩子的命怎么样?所谓命怎么样,问的是能不能当官,能不能发财,能不能光宗耀祖。我要是告诉他,这孩子命不错,以后出家学道,准能当神仙,位列仙班。包准以后再也不带孩子来了,怕我们把孩子拐跑了。
庙堂(三)立言
古人讲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能立其一,便能流芳千古。儒家对三不朽推崇备至,算命术的历史沿革中,庙堂一脉之所以不可磨灭,正在于著书立说,流传后世,即三不朽中的立言。
命理学部分公认(有一部分不认)的鼻祖为唐代的李虚中,李虚中是唐朝的天文学家,贞元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世传《李虚中命书》。李虚中病逝后,李贺邀请韩愈为李虚中撰写墓志铭:《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称: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百不失一二。韩愈说李虚中用人的出生年月日,生克制化,旺相休囚,为人推算寿夭贵贱,百不失一。有了韩愈的佐证,客观上奠定了李虚中的历史地位。
李虚中发明了年柱、月柱、日柱,即三柱六字论命法,在此基础上,北宋徐子平加以完善,增加了时柱,形成了四柱八字论命法,八字命理学,又称子平术。南宋末年命理学家徐大升,根据徐子平的《渊海》、《渊源》两本书,汇总编撰成命理著作《渊海子平》,流传于世。徐子平属于神秘人士,《四库全书》曰:“子平事迹无可考,独命学为世所宗。”故而列入世外一脉。
明清两代,命理学发展出现了高峰。命理巨著《三命通会》一书问世,被《四库提要》评曰:“自明以来二百余年,谈星命者皆以此本为总汇,几于家有其书。”其作者万民英,明朝进士,先后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福建兵备参议等职。
徐乐吾在《子平真诠评注》序中说: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为完备精审,后世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滴天髓》的作者传为明刘伯温(有争议)所作,刘伯温乃明朝开国功勋,亦是当时的名士,《子平真诠》的作者为沈孝瞻,乃乾隆年间己未年进士,饱学之士。
人们的印象里,算命先生都是坑蒙拐骗的下九流。实则算命术的主流在庙堂,亦称为书房派,重视理论研究和完善,多为当时的文人、名士及官员组成。有一种说法认为书房派不重视实践,这是想当然了,假使没有实践,书中的大量案例从何而来,理论何以完善呢。
文章重在说理,有争议之处,采取了较为普遍的说法,限于篇幅,没有展开来写。有关算命类的文章,很好写,也很不好写。说好写呢,在众人眼中,算命是神秘文化,写一些见闻经历,一些专业术语,就足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说不好写呢,算命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宗教现象,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写出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很难。故而我姑妄言之,诸位姑妄听之,咱们下一篇见!
福生无量天尊!
算命杂谈系列:
算命杂谈(一)算命术的追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