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先要治一治未富先懒的“穷根”

本广告位招商

前不久,外地某镇某村一七旬老头因车祸不幸去世后,儿女们发现父亲竟然留下了140多万的存款。这位村民早年做过裁缝,种植、养殖什么都干,连蝉褪下的壳都拿到镇上的中药铺去卖钱。

一些乡邻谈到他时,有的人把他当做一个“笑料”——这位村民非常节俭,经常穿着一双款式、颜色不同的旧鞋,上街赶集都舍不得吃一碗小面……言下之意,他这么勤爬苦做,挣那么多钱都没有享受到,活得太没有意思了。

几年前,有位机关干部告诉笔者,有一次,他和同事下乡去联系点开展扶贫工作,给困难村民发放慰问金后,与他们摆龙门阵时,有的村民显得“很不耐烦”,甚至催促说“好久完哦” 。村干部事后说,有的村民因病致贫后,习惯了吃低保,盼着过年过节有人来慰问,习惯了去“坐茶馆”或在院坝晒太阳,田土撂荒了也不管。

笔者认为,那位七旬村民的“活法”并没有什么可笑之处。与那些未富先懒的人,等、靠、要的人,得过且过的人相比,他的奋斗精神非常值得乡邻学习,更值得所有人学习——低保和慰问金都是杯水车薪,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靠自己勤奋获得的殷实生活才能够持续、长久。

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因此,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更需要困难群众主动参与。对于扶贫干部来说,在帮助困难群众时,要先“扶心”“扶智”,要转变“未富先懒”的观念,让他们反思自己贫穷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解决了观念、思想上的“穷根”,在奔往小康的道路上才有了动力。有了动力,自然会主动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脱贫攻坚的具体举措,“未富先懒”的“穷根”一旦去除,他们就能够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获得殷实的生活。

穿双破鞋都不同款,这个百万富农哪儿可耻?

一勤天下无难事

都市农夫轶事

宠物猪小白列传

午夜奇遇,一个年轻女医生的技艺……

重庆的市树好奇怪!什么时候是春天或秋天,都由自己说了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