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11号员工解析:阿里是如何做人才盘点的?(完整篇)
导 读
战略确定后,如何能够顺利的执行?
人才盘点是链接战略和执行的关键,不仅仅是HR从业者也是所有管理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当企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 人才现状不清:业务急速扩张,谁能顶上?--人才欠缺阻碍了企业发展。
◆ 人才储备不足:创新变革,谁来引领?
◆ 培养发展低效:明星员工,如何保留?培养发展,如何精准?
启动人才盘点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盘点不仅仅能够看清人员的现状,更能够有效驱动人才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推进。
人才盘点是我在阿里做过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另外一个工作是九阳真经。
人才盘点是什么?
我给大家打一个比方,我们隔一段时间都要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柜,每年至少一次。因为我们的衣柜里边有很多衣服是你买了之后不怎么穿的,这些衣服要赶紧送人,否则就是资源浪费。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书柜,我也建议你们每年都要理一理自己的书柜,很多书你不看就赶紧送人,把它们转移到能够发光发热的地方。
人才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公司里我们是通过人去做事情,通过事情来判断人;我们要一手抓事,一手抓人。人不对,事怎么对?所以要定期进行人员梳理。
人才盘点这个词是通用电气(GE)发明的,阿里巴巴大概是在2008年开始做起来,马云当年就对这项工作的结果很满意。因为他觉得自己手里有牌了,没做这个事情之前他不清楚自己手里有什么牌。
我们讲到讲价值观就是麻将规则、广州麻将、四川麻将、成都麻将,每一个地方的打法不一样。我们还可以用麻将的比喻来说明人才盘点。打麻将就是要不断地抓牌、理牌,人才盘点就是理牌的过程,大家都希望自己手里有一手好牌。
阿里巴巴每年有三件大事:
9月-10月做战略;
11-12月做预算;
2月-5月做人才盘点。
人才盘点由我负责,在2月的时候开始启动。当时阿里巴巴集团有7个CEO,我逐个上门,为每个CEO和HR负责人介绍人才盘点的流程,他们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他们清楚了之后就会安排下去,要求各个总监向副总裁汇报,副总裁向CEO汇报。
也就是说下面首先要做小型的人才盘点,把结果汇报给副总裁,副总裁再把结果汇报给CEO。最后在5月里的一周,每个公司分别“过堂”,有的公司用半天时间,有的公司用一天时间。他们的核心团队来一一汇报。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盖洛普路径”,其基本思想是:
软指标带来硬结果。所谓硬结果(数据),就是企业经营的财务结果,软指标则是指人的态度和行为指标。
根据盖洛普路径理论,优秀经理帮助员工发现优势和因材施用,继而达到敬业,敬业员工培养和保留忠实顾客,推动企业利润增长和股票增值。
图片来源:领教工坊
也就是说,企业管理的水平决定了员工的敬业度,员工的敬业度决定了顾客的忠诚度,顾客的忠诚度又决定了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公司的收入利润又决定了股票价格。盖洛普路径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人的重要性,和我讲的“人不对,事不对”是一个道理。
做人才盘点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形成公司的人才观,建设起公司的人才体系,来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公司人才结构的问题,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现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客户服务官戴珊也曾经说过人才盘点这个问题,她说:“盘”本身不是重点,是个过程,关键是盘点以后的很多做法更是可以分享的。
那为什么还要盘点呢?
1)从人才角度:看人才本身是否增值。
2)从组织角度:树挪死人挪活,通过人才来激活组织发展。
除此之外,她也解释说明了人才盘点的价值,在组织盘点的时候,以下四点是需要考量的:
1)领导者对于战略、组织、文化是否是贯穿的?
2)组织是不是跟未来有连接的?
3)为了培养人才做了哪些事情,而不是只关注事情本身?
4)冉冉升起的明星是不是有足够大的舞台,是不是放到了合适的位置?
人才盘点背后是一套系统在提供支持。马云手里面大概是200-300张牌,杰克·韦尔奇手里面有5000张牌。
假如杰克·韦尔奇今天来上海出差,他就会打开记录,看上海有谁是那5000张牌里的,他就会约他喝咖啡,聊聊天,聊的时候他做笔记。他会不断地到世界各地见这5000个人,记笔记。所以他其实是GE最大的人力资源官。
杰克·韦尔奇
杰克·韦尔奇有两个动作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每个月他都要赶到GE的克劳顿维尔领导力培训中心,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来听听这些骨干们在忙什么,跟马云一样的用鼻子嗅一嗅味道,这样就知道前线发生什么事儿了。另外当然他也会分享他的想法,给大家讲GE的使命和愿景。这是他20年里面每个月坚持要去干的事情,很了不起。
第二,坚持做人才盘点,5000个人他坚持逐个去见面聊天做笔记。通用电气有一项要求,就是在全世界这么多子公司里边,任何一个CEO离职,都会在24小时之内宣布其继任人选。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手里有足够多的牌。
我们不需要管那么5000张牌,我们需要管大约一副牌:52张。
人才盘点要盘三种人,一副牌:
第一种人是你的直接下属,5-10个人。
你如果管不好自己最重要的5-10个人,请你先不要管别人。马云说过,如果你的下属和老婆闹离婚了你都不知道,那你就是失职了。所以你的直接下属你要了解得很清楚。
第二种人是你下级的下级里面的“2”和“1”(注:指最优秀的20%和最差的10%),大概有10-20人。
这就像一个学校的校长要管好学校的班主任,5-10个班主任是必须要管的,然后每个班级里面的两头也要管住,英文叫“dean’s list”(校长名单),就是请每个班主任跟自己讲清楚,你们班最优秀的三好学生是谁,每个班最差的10%学生是谁。
第三种人是公司里的明星,也是10-20人。
公司里除了管理岗位,还有同样重要的技术岗位。在这些技术岗位上有我们最重要的销售,最重要的设计师,最重要的技术专家,等等。
人才盘点针对的就是这三种人,加起来差不多正好是一副扑克牌。你应该有自己的一副牌,知道谁是你的A,谁是你的K,谁是你的Q,谁是你的J。当然随着你管的人越来越多,手里面牌的数量也会增加。
马云手里有两三百张牌,他自己关注的范围可能是一打,后面有阿里的组织部帮他管。杰克·韦尔奇手里有5000张牌,后面也有人力资源团队和管理体系帮他做人才盘点。
戴珊在分享到阿里是怎么做人才盘点时,提到了三点最重要的经验:
1)视人为人:看人性,看人的本质,带有温度的;
2)问题导向:谨慎去判断,是人的能力问题,还是业务发展的问题?很多时候业务会变化,我们的业务已经往那个方向走了,可是人还站在这里。
3)自上而下:从马云到彭蕾亲自抓,抓人的亮点,给平台和土壤。
那当阿里人才盘点结果被质疑的时候,怎么办呢?
第一,用数据说话;
有时候数据比人靠谱(从数据来看,第一年的数据比往年的晋升比例还低,更严格了,也因此沉淀了很多人的数据,比如说选什么样的人,面试官觉得什么样的人合适);
第二,做开放平台。
有条件地公布(因为它是一个公开的平台,很多新的苗子会从自己的业务里面被整个全淘宝看到)。
首先我们要结合每个人的简历、业绩表现、潜力如何、排队怎么样,潜力怎么样以及他的八卦情况,对他形成一个基本的了解。
其次,我们要分别观察他们的“心、脑、手和钱包”。这个管理人才的四个方面是我的一个发明。
心,是指他的兴趣和激情所在;
脑,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工作阅历,出身不同,他的思维方式、习惯也不同;
手,是指一个人拿结果的能力,这个人过去做了什么事情;
钱包,是指这个人的利益、需求是什么,如何让他的利益和公司结合起来。
在阿里关于人才会有四种“比喻”:
1)明星;(指有才又有德的员工,阿里的态度是对明星大胆用。)
2)野狗;(指有才无德的员工,对野狗限制用。)
3)黄牛;(指能力差一点但任劳任怨的员工,对老黄牛放心用。)
4)小白兔。(指有德无才的员工,对小白兔不使用。)
阿里每年盘点,特别关注在公司很多年,又没有潜力,很多年不被晋升的人,即“老白兔”。因为组织在快速发展,这部分人在公司越来越多,会影响很多新人对这家公司的信任,甚至因为他们占了这个坑,本来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因为他们在,所以很多机会就没有看到。
当公司很小的时候,对公司伤害最大的永远是野狗,当公司大了,机制又完整了以后,对公司伤害最大的不是野狗,“老白兔”的影响是很大的。
另外,阿里巴巴在做人才盘点的时候会讨论一个人在公司里发展得是不是太顺了,是不是没有摔过跤,这个人是不是一直挑老板。如果他在公司里总是挑老板,那么我们这次一定要给他换一个可能会让他觉得难受的老板,看他能不能过这一关,如果能够过这一关,我们下一步再重用他。
“三年动一动”也是我的发明。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如果连续三年没有动过,建议你考虑给他动一动。
原因是什么?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一个连锁品牌的重庆店业绩非常出色,在公司里全国排第一,但是那个店的总经理已经在这个岗位上连续做了9年了,这个人已经完全没有激情了,这就是问题所在,他早就应该被解放出来去做更大的事情,比如去负责一个省,一个大区。
但是他9年来一直在做这个重庆店的店长,更糟糕的是他的两个副总也都跟他做了8年了。所以在人才盘点中如果发现有人在他的岗位上三年没动过了,建议你打一个问号,考虑一下要不要给他动一动。
图片来源:领教工坊
我们画同心圆,三个圈,从里到外分别是:舒适圈、挑战圈和恐慌圈。
一个人在哪个位置的状态是最佳的?
我的答案是:最好的状态是一只脚在恐慌圈,一只脚在挑战圈。这就像好未来张邦鑫说,“免费试听,随时退费”让我们战战兢兢,也使我们更强大。
所以一只脚踩在恐慌圈,一只脚踩在挑战圈的状态就是最好的时候,因为这是一个人最紧张、最有危机感的时候,这时候最能激发他的斗志和创造力。
最糟糕的是完全待在舒适圈里面,当然完全处在恐慌圈里面也不行。所以人才盘点的时候我们要搞清楚,团队里谁在舒适圈,谁在挑战圈,谁在恐慌圈,我们应该怎么办。
评价之后紧接着要落地,变成下一步的行动,制定出3个月的行动计划。如果只是评价,没有接着行动计划,等于白盘。
这里我也再次提醒大家,我们用人应该是用人之长而不是去改其短。因为一个人在30岁以后就改不了了,除非遇到重大挫折或变故。
现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客户服务官,戴珊
盘点的结果如何应用?戴珊说:
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考核机制,而且要有非常量化的要求,但在量化的要求下,可以做得人性一点。
在很多外企,很多时候做了正确的决定,可是过程太冷血,于是结果就不那么好。对于我来讲,我能理解跟着公司做了很多年,特别是在过去还曾经有过辉煌战功的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是,当有一天发现他不合适的时候,怎么办?如果你因为不敢跟他谈留着,双方都痛苦。他不痛苦吗?新人不断进来,他的地盘越来越小,职责越来越小,层级在变化,薪水也没有涨,别人还这么看他,不痛苦吗?
为他好,就应该作出一个决定,领导者一定要站在员工的角度,到底什么决定对他是最好的?不一定留在这里是最好的,不是说离开阿里就没有好的工作。作为领导者,当有一天他们离开你的时候,他会活得更好,这才是我们要的,而不是一直留在身边。
请人走的方式有很多,但没有某一种适合所有人的方式,因为还是要基于你对于个体的判断。有的人我是立马请他走的,一刻都不会挽留。你的谈话是以人为本的谈话,还是以事情为本的谈话,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另外一个话题,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随着公司成长我们很关心随着公司的成长,估值的变化,公司的团队有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嘉御基金内部也在不时地讨论,哪家公司团队发生变化了。
我们投这家公司的时候团队是这些人,这两年三年下来,如果团队没发生变化,没有随着公司的估值提升同步升级,很可能这个公司就没有后劲了,因为业绩的成长是靠团队的成长,这二者之间是有直接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