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明:学者也是优秀的组织者
1972年夏,黄德金、张修、许孔时三人访问加拿大,回国后写出访报告时,将 software 译为“软件”。
“软件”,对这个译法当时有不同的意见,两年后才逐渐为相关单位、科学情报机构及出版媒体正式接受。
1974年,北京举办了“全国计算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发言中,许多人呼吁要重视和加强“软件”工作,软件在中国初露头角,开始为众人所知。
20年前,专业名称是“计算数学”,职务还是“程序员”。
程序员要和“点点滴滴”的二进制编码打交道,他们的工作是字符的“转换”和“搭桥”,行话是“编译”,有点儿潜伏和破译的神秘色彩。把脑海中的运筹帷幄变成计算机的健美动作,在静默无言中展示自己的“高深莫测”,收获惊喜和赞叹,这或许就是程序员们的最大快乐!
要将计算机应用起来,就少不了大批程序员,可是要将他们组织起来,形成合力,让分散的程序形成一个整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键在于组织者、领导者和带头人。
张克明(1915——1990)
数学家张克明,他是早期计算机事业的组织者,也是卓越学者。张克明读高中时曾获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第一名,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曾得熊庆来先生悉心指导,1936 年加入抗日民族先锋队,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7 年赴延安途中因病返家,在当地参加工作。
到中科院工作之后,他对科技人才十分爱惜,1956 年调入计算所三室的上百位年轻科研人员,在他的努力和帮助下,顺利通过培训、实习,投入业务工作,虽然这一年政治运动风起云涌。
1958年 8 月首台电子计算机调试成功,全室人员都参与到计算机应用和后续计算机开发项目的工作中。张克明认真贯彻中科院“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以任务带学科”的办院方针,在设置科研小组时,既考虑按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和线性规划等学科划分,又以国防或国民经济重大项目为背景,接受委托任务。
张克明的事业心、责任心特别强烈,千方百计尽力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不计个人名利,默默无闻工作,他考虑问题、安排课题任务都从工作大局出发,组织全室顺利完成多项“两弹一星”工程任务,是一位能与大家沟通的科技领导者和优秀组织者,受到科技人员的爱戴。
张绮霞说,她接受的东方红卫星的轨道项目,要求非常高,按照她的“政治条件”本来可以不给她的,但是张克明没有那样做,照样将工作安排给了她。最后,这个难题还是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获得了成功。
张克明专业造诣深厚,1955 年 2 月,他的几何学专著《直线形》,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半年中至少加印了六次。可后来他的精力主要花费在组织工作、行政事务和科研管理上,他每天上班要从居住的中国人民大学步行到计算所,身患严重的冠心病,走路必须走走停停,非常艰难,但他从不缺席、也不迟到。退休多年后,昔日的同事们还与他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一个部门有这样一位领导者,是众人的幸事。
张克明,1915 年 4 月2 日生于江苏省泗洪县峰山乡前窑村(原属安徽省),13岁入南京安徽中学,在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学校读高中。1934 年考取清华大学数学系,1940 年入党,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成立安徽淮北中学并任校长,在党政军中都有任职经历,1951年,张克明出任中科院人事处副处长等职,1956 年秋,任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委会委员、第三研究室副主任,1990年 1 日 17 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