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先行者居兆林

1958年8月1日,在中科院计算所里,在中国第一台计算机“八一”机前的合影中,有一位技术员叫居兆林,他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派到第一届计算机训练班的学员,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先行者之一。

1958 年8 月1 日,工程组在103 计算机前合影(秦鸿龄提供)。前排左起:柳浦生、王玉珊、张淑亚、张梓昌、莫根生、董占球、□□□;中排左二起:秦鸿龄、梅协英、居兆林、□□□、胡宗藻、舒诒庆、□□□;后排左起: 曲礼慧、钱凌雪、刘从信、李祖熙、李世伟、王行刚、□ □ □

居兆林在训练班学习之后,以协作身份留在计算所,那时有一些单位派出人员来计算所协作,也是为了更多的熟悉情况。居兆林和机要局的刘从信,哈工大的徐则琨、李学诗等人在计算机的工作期限较长,他们可以独立承担任务。居兆林是属于那种特别肯钻研的人,办事也是可钉可铆,认真负责,他担任了103 机工程组学术秘书,负责技术资料和业务活动安排。

1958 年103机调试成功,但是还不能提供算题。是年年底居兆林返回铁科院,参加本单位103 计算机安装。这是738 厂生产的第三台计算机,在史志中注明计算机“分配”给通信信号研究所。

铁科院通信信号研究所五室改为计算技术研究室。1963 年计算机调试结束,103 机初步投入使用,设立“通用计算机在铁路上应用”专题。“机车自动驾驶”课题组的多数人转到“通用计算机的调试与掌握”。

早期的计算机似乎是“国宝大熊猫”,没有多少时间做计算,大家反而要全力以赴伺候它老人家。铁道部计算机应用的第一步工作是“为103 机配套”专题,以磁芯存储器作内存替代出厂配套的磁鼓,增加光电输入、快速打印机,提升计算机的吞吐能力,消除虚焊,更换不当器件,提高整机稳定性,改进103 机的进位链,将运算速度从30 次/秒提高到1800 次/ 秒。

凌毓佩为应用项目负责人,李成俊、卢振元、陆志良、蒋尧根、赵国香、居兆林等21 人参加。他们使用自己的计算机,也能借用中科院计算所的103 机、104 机,承接了路内、路外的科研、计算任务。经过两年学习和工作,居兆林对计算机已经比较了解,不仅为单位的计算机配套和维修,还与多家计算机用户单位协作,居兆林经常到处跑路联系,当年这些工作每一件都有困难,而居兆林做起来得心应手。他是那种主动寻找问题的人,只要是计算机的事,不论那个单位,他都争取积极地参与,许多创业先驱都还记得居兆林。

五室完成了一个“计算机铺划单线非平行运行图”,这是103 机、104 机的应用成果,并于1961年,在华沙铁路合作组织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五年时间,中国人的计算机成果,通过应用环节又回馈给了苏联老师。

居兆林(右一)和计算机训练班的同事在颐和园

1972年居兆林因为要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困难,调到临潼711所,居兆林与吴几康先生住里外套间,一起讨论计算机的诸多问题,一起烧火做饭,这是他工作最顺利的时期。此时,妻子从老家调到陕西宝鸡市上班,走出了几千公里还是分居两地,只是探亲的距离近了和节省了路途时间和辛劳。1977年,他们得到机会选择回到老家,妻子在江苏太仓,他参军调入无锡一个计算机研究所,算是全家团聚了。可是居兆林突然病重,妹妹赶回无锡接他到北京309 医院肺科治疗,终于不治去世,享年52岁。

2010年6月,笔者带着笔记本电脑到了居兆林妹妹的家中,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在计算所机房的合影,居月琴女士一下就认出了她的哥哥居兆林。这就是张梓昌先生们当年拍摄的照片,也是新中国最早的计算机工作者的合影。看到50 年前这张哥哥的照片,居月琴和他家人都很激动,马上拷贝下来,要送给在无锡的嫂子。她说,哥哥一直两地分居,家人从来没有看到他的工作情景。居兆林一生清贫,所幸工作在计算机领域使他乐在其中。

今天,无论是计算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是早先所想像不到的,居兆林是计算机的先驱者,可是他没有看到计算机的普及,没有看到网络。妹妹说,他一生没有乘坐过飞机,没有享用冰箱,也没有能够安家的自己住房。但是他的工作,也为行业发展和应用尽了一分力量?今天大家知道了许多知名的计算机先驱人士,有院士、有研究员,也有许许多多获奖者;同时也应当记住那些没有得到职称,没有得到过嘉奖的早期奉献者,记住他们所添加的一砖一瓦。

居兆林,1932 年8 月5 日生于江苏省太仓县时思大队时思乡六队。1952 年毕业于太仓县娄东中学,1956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通信信号系,到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1972 年调入陕西临潼七机部711 所,1977年在无锡参军。1984年9 月14 日在北京病逝。

(0)

相关推荐

  • 看板的分类,用途及使用方法

    "看板"共有5种,不同的看板其用途和使用方法也不一样,以下分别说明: (1)工序内看板. 指某工序进行加工时所用的看板.这种看板用于装配线以及即使生产多种产品也不需要实质性的作业更 ...

  • 夏培肃

    夏培肃(1923.7.28-2014.8.27),女,四川省江津市人.电子计算机专家,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  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母". [2]  1945年毕业于 ...

  • 「荆兆林」|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荆兆林, 1958 年生,山西省临猗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人画院常务副院长.大鲁艺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专家学者书画院副院长.一级 ...

  • 【杨兆林经方传承】河南许昌张艳丽:治愈春节反复起痘病案

    应为小女出生时是冬天,我那时怕冷,把她里三层外三层裹的严严实实,屋里还开着空调,从那时她就开始伤热身上起痘痘.烂眼角. 后来的几年里一到春天她身上就开始起痘痘,到处都是,先是红点越抓越痒最后成一个个小 ...

  • 人文情怀|父亲的散文诗(外一首)文/吴兆林​

    父亲的散文诗(外一首) 文/吴兆林   一块蓝花布 用画粉描摹出春的愿景 时光一脚一踏的踩过 缝出一针一线的诗行   被农活承包了的时间 犁铧为你指路 夜风为你擦汗 两个箩筐在肩上来回荡着秋千   新 ...

  • 【杨兆林经方传承】病案指导对师承提高很重要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 ...

  • 【杨兆林经方传承】陕西宝鸡常卫江:心脏病中医经方是优势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 ...

  • 【杨兆林经方传承】师承医案选登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 ...

  • 【杨兆林经方传承】河南周口张钰:跟师一天诊,胜读多日书

    师承学习,课堂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临证实践跟诊更是不能少,师承后首次跟诊杨老师,遇到一位山东身体突然暴瘦半年的患者前来求治,诊疗过程对我启发很大,深感跟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病案如下: 一般资料:患 ...

  • 【杨兆林经方传承】山东菏泽张生:网诊感冒中医治疗也是速效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 ...

  • 【杨兆林经方传承】山东聊城宋广景:六经辨证解决疑难病案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