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链认知篇⑨
足底筋膜及胫后肌群→膝关节囊及膝内上髁→内收肌群→盆底肌群→髂腰肌及耻骨肌→前纵韧带→膈肌→心包筋膜→舌骨及舌骨肌群→头长肌颈长肌
前深链维持身体中心的稳定,比如足弓。再比如盆腔,腹腔,胸腔的空间稳定。链条走向与诸多内脏器官有所连接,所以它是所有链条中,最能够影响相关脏器,产生病理性改变的链条。比如我们以长期逆隔案例的治疗经验来看,干预膈肌的工作能够很好的治疗此类慢性疾病。
同时,我们应该以立体的角度去看它。在运动表现方面,它也代表了核心的概念,这是一个由传统的“躯干核心”概念,转变成核心应该是从头到脚存在的概念。脊柱段的前深链条稳定腰椎,胸椎与颈椎,并且产生身体最重要的运动功能-呼吸。
前
深
链
①足弓塌陷与足外翻:
可能情况→胫后肌群无力
②膝外翻:
可能情况→内收肌群无力
③女性盆腔相关疾病,男性前列腺相关问题:
可能情况→盆底肌群紊乱
④腰痛,站立腰痛:
可能情况→髂腰肌损伤
⑤隔逆,岔气:
可能情况→隔肌工作异常
⑥咽喉口腔非病理性相关问题:
可能情况→舌骨肌群紊乱
知识加油站
核心肌群
近年来,在运动训练方面,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出核心训练的概念;在运动康复治疗方面,也越来越多的症状反应和康复原理指向了核心肌群的问题。
由此,我们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下核心肌群的众多概念:
①核心定义为腰椎骨盆髋关节复合体。核心是身体的中心所在,周围有29块肌肉连接于此产生核心控制的动作,它们为脊柱的中心维持稳定。
②核心的定义为身体的中轴段深层肌群。下有盆底肌群,上有深层颈屈肌群,胸腹腔体有腹横肌和隔肌撑住,前有髂腰肌,后有多裂肌,两侧有腰方肌和腹肌群。它们维持着脊柱的稳定,参与快速启动和快速停止的动作过程。其中,呼吸的功能连接了上下端的肌肉平衡与正常张力。
③核心肌群的定义为前深链,这是毕博士肌筋膜理论体系下的核心概念。核心肌群先于浅层肌群启动,产生身体的快速启动和制动,扮演身体功能中稳定的角色,不仅稳定脊柱,也可以稳定下肢和手臂(手臂的前后深链)。下肢核心为足,膝,髋,中轴段核心为脊柱提供稳定,上肢的核心为手臂提供精准的控制。
我们在上面分别介绍了三类核心概念的分类,三者都可以成为我们核心概念的参考,成为运动康复与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
三者共同阐述了核心肌群的概念:
⑴连接身体器官,骨骼或者关节最近的肌肉群。
⑵它们是身体的动态稳定机制,这种动态只是相对于静姿态。当然也包括身体静态下,核心肌群对呼吸系统的贡献。
⑶器质性问题并不是单一的问题,还与周围肌筋膜张力和脏器相关空间有关,具体参考《肌筋膜链认知篇1》。
⑷核心是维持我们体态的重要保障,比如生活中最频繁而持久的坐姿,站姿,走路和呼吸。
⑸核心中的核心,即身体腰腹段的丹田处。它控制着身体的气息。
呼吸是我们出生后第一个动作模式!呼吸是生命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复杂。
我们通常把呼吸机制分为三方面:
化学机制主要表现在呼吸的速率与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而我们的呼吸中枢的化学接收器会接受这些信息并且让呼吸肌群活性增加产生呼吸运动
神经控制机制主要是呼吸中枢控制呼吸节律性的一个过程
横膈膜的运动是我们呼吸的主要生物力学机制
呼吸运动可以分为不随意动作和自主意志控制性动作。而我们相关技术人员干预更多的就是自主意志性呼吸,以此来引导客户改变呼吸模式,进而由意识呼吸治疗行为到无意识正常呼吸行为的过程。
呼吸让胸廓产生开合运动,前后左右上下的肌肉群都为这项运动服务。从盆地肌群到颈部深层稳定肌群的张力稳定,都是呼吸模式正常进行的强力保障!
热爱生活之人喜欢完美的呼吸,空气本身存在,但那些呼吸模式紊乱的人群,根本算不到一天2万次左右的呼吸,累计错误对身体的危害。
正常的呼吸模式:
① 站姿情况下,呼吸无明显耸肩;
②站姿情况下,呼吸时前侧肋骨、腹部、胸部、侧面十二肋与后侧胸腰部都是有明显活动的;
③仰卧的情况下,两侧肋骨角夹角大约呈90度,并且双侧角度相同;
④仰卧的情况下,胸腹联动上下起伏,腹部在前胸部在后;
⑤盆底肌群在吸气时进行收缩稳定共同腔室的压力,这一模式的紊乱多在中年妇女漏尿的症状中较为多见,所以碰到中年女性客户,呼吸的训练加入盆底肌群的意志性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正常站立位下,下肢的稳定通过前深链和体侧链维持。前深链的缩短紧张或者变的无力,会产生高足弓或者足弓塌陷。建筑学名言说到:底层的基础决定了上层的建筑。身体也是如此:如果足弓,膝盖或者骨盆的稳定性不足,那上层的“建筑”也开始对应补偿。
⑴在足部,胫骨后肌群可以产生足部的旋后,而腓骨长短肌可以让足部产生旋前,它们相互拮抗,维持足部的静态稳定与动态稳定。
⑵在膝关节处。当下肢产生膝内翻或者O型腿,前深链小退及大腿部分变短,而体侧链的髂胫束和腓骨长短肌被收紧。膝外翻或者X型腿的情形正好与此相反。被收紧和牵拉侧通常会出现疼痛和症状,而我们该处理的地方应该是缩短的那侧!
⑶在髋关节处。它们也相互维持平衡。如果产生了骨盆向右侧倾斜,右侧的“髋三角”和左侧的内收肌群分别处于短缩状态,而左侧的体侧链与右侧的前深链髋处节段,都是被收紧和牵拉的。左侧容易出现髂胫束和梨状肌综合征,而右侧容易出现膝内侧的疼痛或者腹股沟疼痛。
前深链是我们肌筋膜链最为深层的一条,它的训练需要温柔的坚持。个体情感,个体认知和周围环境是决定前深链三大因素:
①前深链连接于身体脏腑器官,个人情绪与生活习惯都被此链“记忆”并且随着时间而改变
②训练需要控制,精细的呼吸控制决定了核心的启动和利用程度
③马拉西亚人很少有扁平足,但在中国上海,扁平足反而变成了“普通足”
①髋式呼吸训练
动作要领:
1.起始姿势跪姿箭步式,跪姿腿垂直地面,跨步腿屈膝90度,双手叉腰。
2.调平骨盆。如图,跨步后,右侧骨盆高,骨盆往左边旋转,并且右侧骨盆相对左右骨盆向前移动。反而行之,募集骨盆以及髋关节周围肌群
3.正常呼吸3-5次,主要以腹部和下腹部呼吸方式为主
4.手臂伸直,上肢胸廓产生相对跨步腿方向的旋转,保持呼吸,8-10次。10次旋转后交换腿
②短足训练
动作要领:站姿或者坐姿,摆正脚膝的位置,让五个脚趾贴紧地面打开(特别有拇指外翻的人群)。收紧足弓,维持脚趾与地面的抓力,将足弓升高,感受自己的脚变小的过程并保持3-5秒。8-10次单侧,做完后慢走,感受脚与地面的接触和工作。
①
运动控制的定义与起源
运动控制理论描述了运动是怎样被控制的。
运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有:反射理论,等级理论,运动程序理论,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
国际上控制控制的研究要追溯到19世纪,一直到目前为止,运动控制的概念都得不到完整的统一。但它们共同的研究方向一致,即动作控制是一个关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工作过程,周围环境,个体感知和个体动作认知等众多方面结合的复杂的整体过程!
动作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反应了运动控制的有效,世界肌肉骨骼康复之父Karel Lewit曾谈到:动作是大脑的语言。
②
运动控制之核心控制
意识支配着肌肉,肌肉控制着动作。一个关节可以产生众多方向的动作,比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而关节一个方向的运动即由众多肌肉群共同合作完成,这些肌肉群分为了:主动肌群,稳定肌群,协同肌群和拮抗肌群。大多的表层肌肉可以受我们意识直接支配并且表现,比如跳胸舞,又比如肱二头肌静态收缩,但深层肌肉受意识支配的表现是不容易直接被观察到的,比如瑜伽训练中的“瑙力”训练(如下图),着是需要长时间的功力积累才能去完成的动作。
身体重要的肌肉不受意识支配,比如心肌和平滑肌。身体重要的肌肉有可能是预先被神经募集的,比如脊柱深层肌群。肌电图研究表明:在一个动作产生的时刻,深层的肌群更快的被神经募集并且产生控制动作。
所以:运动控制,在肌肉募集的角度出发,也可以称作核心控制。如果把一个动作的过程比作一个建房子的过程,深层肌群就是“地基”,而表层肌群就是“房子”;深层肌群不被表象所体现,但浅层肌群即房子的表象。深层肌群很难被意识察觉并且控制,但它们的强大才是完美动作的前提。
③
运动控制之婴儿发育理论
生而为动,动作发育是人类相比其他动物最原始的优越。没有一类动物需要人类动作发育长达一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脊柱出现生理曲度,动作在不停的进化,身体各项功能不停的发展,神经系统不断优化...动作发育的完整和顺序,决定了婴儿长大后众多的身体功能表现,比如上下肢分布比例,身体协调性与运动表现等。
儿童学家Amold Gesell 早在1946描述了人类出生阶段正常的行为模式,他提出人类从头到脚和从近端到远端的行为发育顺序。我们比较笼统的认为,婴儿发育大致分为:呼吸,抓握,仰卧,俯卧,翻转,爬行,跪姿,站立,走路。这种线性的发育过程被大家方便理解。但Gesell认为,发育具有动态的特征,在所表现出的技能方面有着进步与衰退交互出现的现象。即婴儿开始进阶发育到每一个新技能时,它们将会倒退到一个更早期的行为模式,然后随着逐渐成熟和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正常的技能模式才出现。
之后,就出现了Gesell婴儿发育量表。
婴儿发育理论认为,这个大致一年的发育过程,决定了婴儿长大后动作的控制能力的动作表现。我们通常把婴儿阶段性的标志动作与成人的运动控制相比较,然后对应的进行动作控制的再教育训练,以此提高运动控制的动作表现。
肌筋膜认知篇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关注。后期我们将分享更多的关于肌筋膜链理论体系下的文章,为更多的专业人士送上最真诚的知识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