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与我的聊天记录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在这里跟你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吟哦娱笔,抒怀述志,点情碰心......
老师:给你们传一张老人合影——这是泰兴中学六四屆部分同学聚会,是毕业五十四年的欢聚,在泰中母校原教室楼前合影留念。惜我这个当年的班主任远在海峡对岸未能应邀参加。对你们来说应是师哥师姐了。
我与他们通过视频一 一对过话。他们当年的青年形像立即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是在文革前毕业,多数考上大学,也有不少人在党政部门任职(像周冬成在教育部任司长,孙龙山曾任泰兴常务副县长后去靖江任书记及省厅长,还有秦明泉、耿邦英、肖茂成等多人在泰兴乡镇等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在外地任领导职务的也不少)。他们与我建立了联系群,这是我任教的第三屆学生。现在他们多己是白髮苍苍的古稀老人了,不少人对我口称“恩师”,真是既让惭愧又令我兴奋。想当年我考取南大自然地理却因病退学未能完成当科学家的梦想,但考上师院做了名普通教师,做后进者的垫脚石,任教高中数学三十八年,培养三千学子,今日收获如此深厚师生情谊,也算是人生最大乐事。有此,则夫复何求?!
长贯:恩师发于我的学兄学姐的合影照片让我万分感慨。一是这些哥姐们都可算是功成名就的了,思来我却时运不济,以致壮志未酬人已衰,而不由怅恨生愧。只是我又无愧,因为毕竟我亦步入杏坛承了师志,于三尺讲台耕耘40余载,亦有了那桃李春风常快慰,恰如恩师所言——有此,则夫复何求?!二是见照片上的哥姐们如今都已芳华不再了,真正是“风流终被风吹雨打去”,岁月是把杀人的刀啊!不过,大家都直面岁月的流逝,而珍惜这曾经的同窗之谊,多好!暖心的幸福,不言过往,不畏将来,浅念安然,不留遗憾,让孤独的心不再冷漠,简单的生活不再荒凉,于平淡静和的岁月里相容相依,让日子安暖生香,也许才是我们所取的正确的人生态度!
恩师:我将当年(一九六二年)留存的一张照片也传给了他们。这是我当年给学生的影像,又学习时麾搞了自拍,留下八十老翁的照片,看看白髮还不多,尽享今日幸福生话了!
长贯:看了恩师的这两幅照片,更是慨叹不已。恩师与师母当年真是帅哥和美女啊,的确是天造地设,郎才女貌。只是一年四季,风水轮流,揪不住的时光,衔不住的岁月。“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时光就在转眼间。因此,我很感悟,觉得对时光应保持敬畏之心。时光,让我们由单纯到复杂,再回归成熟的单纯;由混沌到清醒,再回到清醒的混沌;由聪明到智慧,再回归到大智若愚。有人说,成熟,是一面明亮而又不刺眼的镜子,是一种处变不惊的淡定,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更是一种洗尽铅华的宁静。那么在历经时光的洗礼后,我们成熟地懂得了珍惜,学会了珍惜身边的幸福, 欣赏自己的拥有。我得向恩师学习,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始终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童趣,这样,就会乐观,就会精神不老!人老,先老的是心。不怕岁月刮过心灵的沧桑,怕只怕那脆弱不堪的敏感,突然变成了一道包浆和加固的堤,就像满树凋零,天高云淡、落叶纷飞,大雪封路的四季,路上行人都与我无关,分分离离都与我无缘,不再担心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不再想起远方会莫名的怦然心动,从此以后,路归路,桥归桥,没有远方,也没有期待,那就真正老了。所以,我从恩师发于我的照片中很受启示,就是人老不是年岁,不是容颜,而是心。童心在,人不老,这其实也是我的座右铭呢!
作者简介
杏园挂鞭人李长贯,昵称杏园秋雨。职业与兴趣使然,为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写作协会会员。昔教余喜涂鸦,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亦常有短文小诗散见于报端杂志;今赋闲书斋,借微信平台,于“杏园乡轩听秋雨”,聊天说地,结远朋近友,快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