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未知死,焉知生

( 张瑞华 摄)

——读《死的况味》

夫子言“未知生,焉知死”。而我今日要说:未知死,焉知生!盖死亡本是人生之一部分,就像人生的其他知识一般,或学到,或习得。然对于死亡,学校教育即付之阙如(当然也有例外,女儿高中语文老师,曾让他们当堂给自己写作《墓志铭》);而家庭生活又刻意让孩子回避之,因为在相当一部分城市家庭中,老人或病者都是在医院过世的,孩子无由得见。
甚至就连墓园,传统观念强的老人,也以阴气过重,对小孩不好,禁止家中的幼童涉足。许多人都十八岁了,还从未经历过亲朋之死亡场景,如此以来,其对死亡完全没有概念。遽然而遇身边的亲人过世,对他来说,何啻晴天霹雳,其冲击之大,可想而知了。
我六岁时,奶奶因患癌过世。记得那天早晨,刚刚出生不久的三弟在放声大哭。家里来了不少的人。邻居领着我去大队部玩耍,给了我一个像鸡蛋大小的钢球。大队部的墙上,张贴着如何预防原 子 弹袭击的宣 传画(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到处挖防空洞)。奶奶的过世,似乎并未令我特别的悲伤。
一九九八年九月举家迁沪,次年头上爷爷去世。寒假回去给爷爷上坟,听家人讲述爷爷辞世时之情形,悲痛莫名。
即便如此,六年前当妻子因病过世时,我仍然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难以自拔,最后还是借助文字的力量自我疗治,我一边流泪一边写下《终于来写你》《生命路上》,那悲痛似乎就凝固在了文字上,而我也慢慢恢复了正常。
然陷入其中难以自拔者大有人在。亡妻曾教过的一名女生,擅长英语,在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因病去世。其父母难以接受爱女过世之事实,终日以泪洗面,工作辞去,生活乱套,恨不随女儿一起走。夫妻二人双双患病,每日的主要工作,便是怀念女儿!我想,假如他们能够提前读到《死的况味》中所选、由卡乐斯改写的佛教寓言《哀伤的愚行》,或许便不至于如此罢。
故事讲述高黛美的独子不幸夭折了,她“悲伤逾恒,带着已死的孩子到处求药”,最后找到了释迦牟尼——
这个女人到佛陀那里哭诉道:“大师慈悲,请给我药救治我儿!”
佛陀回答道:“给我找一把芥子来。”
她听了非常高兴,答应马上去找。
“别忙,”佛陀说道,“这些芥子必须出自从未丧子、丧夫、丧亲,或丧友之家。”
可怜的高黛美挨家挨户恳求,别人同情她,对她说:“这是一把芥子,拿去吧!”
她问道:“你家有没有死过儿子或女儿?有没有死过父亲或母亲……”
别人都说:“唉!不提也罢!说来我家死鬼多多而生者寥寥!去吧!请不要提起我们的伤心事!”
结果是没有一家没有死过亲人。
高黛美既疲倦又绝望,在路旁的台地上坐下来,呆呆地望着市区的灯光,灯光闪烁明灭,不久即暗;最后,黑夜统治了一切。于是她想到了人类的命运,人类的生命亦如市区的灯光,明灭不定,终于熄灭。她心想:“我的悲伤是多么自私!死神公正无偏,等视一切众生;但这个凄凉的孤独谷里有一条通道,可以把捐弃我见的人带入不生不灭之境。”
高黛美抛开了系念亡儿的私情,把孩子的尸体埋入家宅附近的林中。她回到佛陀那里求得庇荫,在佛法中得到了安慰;她发现佛法犹如清凉的药膏,可以疗治她的心灵创伤。
佛说:“凡夫之人,生于此世,其命苦短而忧伤苦多。众生有生有死,一到老年,死期即届。此为众生本性,不可避免……
“欲求心静,应当拔除哀悼、悲伤,以及怨苦的毒箭。
“拔除毒箭,心即清静;克服烦恼,身即和顺,即为得福之人。”
我多么希望那对父母能够提前读到这则寓言啊。
随着生活之改善,医学之进步,人类的寿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远的不说,即以19世纪前后为例来,据[德]于尔根·奥斯特海默在《“长寿时代”:19世纪以来各国人均寿命的增长》一文中之记载,
“晚清人均寿命仅30岁左右”“在中国清朝的贵族中,出生于1800年前后的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37岁,1830年之后出生的人的寿命预期则下降到32岁。这种负面变化,正是当时中国社会总体形势恶化的一个写照”
“1820年前后,西欧地区——从长寿的瑞典人到短寿的西班牙人——的平均寿命是36岁,日本是34岁”(《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今日,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已攀上人生七十古来稀的门槛。而上海更是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然即便如何,有些人却仍不满足。有则古代笑话,讲一高官之父,年逾古稀,请一算命先生,为其预测寿命。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老人高寿百有十二。老人勃然大怒,说:“我又不吃你家的饭,你为何诅咒我短命!”(不及翻书,大意如此)
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写到了有种长生不老的仙人“史乔布乐格”,他设想的不死之人的种种与现实生活中的完全两样——
当他们到达一般人民的极寿八十岁时,他们不仅有其老人所有的愚昧和弱点,而且因为他们害怕永远不死而有更多的麻烦。他们变得固执、易怒、贪婪、忧愁、虚浮、唠叨,不能善待朋友,断绝一切天生的感情,但这些并不会传到他们的后代。
他们最明显的苦恼是忌妒和无能,而他们忌妒的目标,似乎是一般年轻人的恶习和老年人的归西。他们责备前者而断绝一切享乐;当他们见到别人送葬时,他们就自怨自艾,说别人都可以到某个海港里避风,只有他们没有进港的希望。除了青年和中年所习看的一切之外,他们没有任何记忆,即使有也是残缺不全的……
看到了这种情况,我想,柏地耶夫的《假如人间没有死》就非常值得一读了。诗人这样写道:
……
假如人间没有死,
人生的意义就消失。
意义与了结相连,
是故世间若无了结,
如果世间尽是邪恶,
而生命没有绝期,
人生便无意义可说……
人之道德经验的意义,
统贯他的整个一生
在于使他处身于
一个知死的地位。
死亡对于人生之重要如此。
虽说如此,自杀却是万万使不得的。如若不信,请读读美国著名女作家帕克(1893~1767)写的《总而言之》:
剃刀疼你;
河水潮湿;
强酸污你;
毒药使你抽筋。
枪弹违法;
煤气恶浊;
套索收缩;
不如好好活着。
二O二O年元月十四日上午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

郁土:死神颂

看清代大思想家唐甄是如何贫而思、困而思、无所忌讳而思的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之逻辑论证

再看鸦片战争:不打开国门又将如何?

一名日本人看中国

郁土:细节里的日本

你敢对自己的精神刮骨疗毒么?

“他捎带着把自己捅了一下”

人性是根曲木

拳击手哈耶克

柏拉图原来长这样?

爱比克泰德的哲学学校

“捉住我,不要让我逃走!”

常见思维谬误举隅:戏 子误国论

(0)

相关推荐

  • 寿命长不靠多睡觉,也不靠多走路,而是坚持这3件事,健康又长寿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不仅关注温饱,而且关注健康问题.活得久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对于长寿问题的研究,的确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观点,有人提倡食疗养生,还有人说一定要睡养生觉,其实不管哪种观念 ...

  • 悼词范例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亲友.及逝者的亲属: 青山不语:苍天含泪! 这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心目中的好榜样.大家尊敬的乡亲.我们尊敬的长者-杨府老太太. xxx老人生平为人正直.关爱 ...

  • 弘扬河北阜城王彬彬先进事迹:他像春雨滋润人间

    2019年3月5日,王彬彬曾和队友一起唱响<学习雷锋好榜样>. 01 景县好人网的爱心人士为王彬彬送行 公元二零一九年四月二十八日下午十三时许,河北省阜城县阜城镇后寨村.华北平原上一座普通 ...

  • 人人都有悲痛的泪

    为什么还要惦记.牵挂和思念你;为什么总是忘不了你的影子;为什么还要把你留在心里. 你让我悲痛;你让我心痛;你让我放不下;你让我无法割舍;你让我的心 点击加载图片 无法安静-- 有一种缘分总是在梦醒后才 ...

  •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发布时间:2021-08-21 中华文化 润泽心田 原文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不如 ...

  • 朋友老人去世安慰的话语 逝者安息生者奋发节哀顺变

    他没有离开,他只是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只不过这趟旅行,他喜欢上了那里选择定居下来.但是他能看到你,做一个坚强的人,他不希望你让他失去希望.朋友老人去世安慰的话怎么说?今天,乐单机小编为大家带来节哀 ...

  • [黄石文坛]段梦婷的随笔《​侗族公公的葬礼》

    侗族公公的葬礼 "我揍你娘的,咋不来接我呀?痛呀!好痛呀!"一辈子忠厚老实的公公,在生命最后一刻,第一次爆了一句粗口.病床上鲜血染红了被褥,地上,墙上也喷了不少血渍,从清晨送来医院抢救,已经 ...

  • 华为活法:不知死焉知生?

    华为实际上在用不同层面的人来支撑不同阶段的发展.在刚刚开始时,这个是创业精神,后来就变成专业精神,再往下走就是职业精神.企业家精神. 华为"战法". 华为的战略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 ...

  • 不知死焉知生?为人父母的我们,都欠孩子这么一堂课

    对于死亡,中国人一向讳莫如深.各位,你和孩子谈过这个话题吗? 前段时间,一幼儿园老师因交通事故去世.家长们得知此消息后,纷纷选择隐瞒,只有一个家长告诉孩子真相.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01 据了解,美 ...

  • 未知死,焉知生:向死而生的生命智慧

    文/任佳祺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涂山 从古至今,死亡一直是一个较为隐晦的话题,人们忌讳死亡,畏惧死亡,从而不愿接触与之相关的人或事. 一提起丧葬,很多人避之不及,保持一种回避态度,唯恐自己会招 ...

  • 看电影 |《皮绳上的魂》:未知死,焉知生

    一本有情怀的手机杂志 当你站在掌纹地时 不要追求,不要寻找 在祈祷中领悟,在领悟中获得幻像 那纵横交错的掌纹中 只有一条是通往人间净土的生存之路 说实话,这是部让我有点毛骨悚然的片子.从看完电影到今天 ...

  • 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未知死,焉知生

    <此生未完成>第三次读,而这次我发起共读,一群人在8月共读此书.这本书是复旦老师于娟写下的,是在她病重之时. 这些文字她用着别样的情感去书写,投入了许多精力,而这本书,就像书名一样,有些伤 ...

  • 未知死,焉知生?

    July 13.2019 ▽ ▽ 坠生,如一粒种子偶然落入尘土,随后雨润而生,遇阳则强,渐渐扎根于世,因此便称得上是活过一次了.虽然并不是每一粒种子都注定会发芽开花,但只要是开过花的种子就注定了要面临 ...

  • “未知死,焉知生”与“未知生,焉知死” 李泽厚

    . 文学当代 文学当代 2021.11.4 李泽厚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美学家,以<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 ...

  • 你知道古代名医摸脉有多厉害吗?七绝脉,既知生亦知死

    导读:摸脉是一个极其用心感悟的实践体会,绝不仅仅是脉理知识的堆砌.要不然中医院校的学生都是脉诊高手了,可惜他们基本什么也摸不出来.摸脉是中医的标配,因此许多人就是在装蒜.当然也有不少人有真功夫的,比较 ...

  • 你知道古代名医摸脉有多厉害吗?七绝脉 ,既知生亦知死!

    导读:摸脉是一个极其用心感悟的实践体会,绝不仅仅是脉理知识的堆砌.要不然中医院校的学生都是脉诊高手了,可惜他们基本什么也摸不出来.摸脉是中医的标配. 切脉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