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延令的凡人传奇(连载五十八)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在这里跟你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吟哦娱笔,抒怀述志,点情碰心......
第五十七章怜寸心催蕾舞龙凤 愧碧血星校成昙花(4)
这个时候,他不仅想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他更想做一个称职的父亲。他的事业感和家庭责任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烈过,他深感这种责任的重大与担子的沉重以及时不我待的人生苦短。也许,这就是人到中年的感悟与真正的成熟!
所以,来飞燕的这三年,李杏雨除将一腔热血洒遍了校园,化作甘露滋润了飞燕职中的每一位学生;又将一片父爱倾献于子澍和子沐,让他俩在爹爹亲切、坚毅、信任的关注目光中感受到温暖,向着理想的彼岸奋然前行。三年来,李杏雨不管工作多忙,不管身体多累,即使是白天没空,哪怕傍晚他也要找点儿空闲,抽点儿时间,抖擞起精神,坚持每周一到两次骑个钢丝车带上晓雪,先踏十余华里的路去延令中学看看子澍,再驶四十余华里的路程去松岭中学望望子沐,不为别的,就为让孩子打心里感受到什么是父爱和母爱。他和晓雪一起跟他们交心交底,了解他们的困惑与需求,理解他们的情绪与想法,共探学习方法,同话人生价值,勉励他们攻坚克难,相信他们能走过风雨见彩虹,踏平坎坷成大道。夫妻俩都知道,这个时期是两个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所处的这个时期,恰逢当今社会充满竞争、挑战与诱惑,因而无论如何都大意不得,无论如何都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只要他们能健康成长,能成人成才,夫妇俩就是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累也值,也无怨无悔。
李杏雨常将自己与晓雪一起去子澍和子沐学校看望他们的事跟流行的“献爱心,送温暖”相提并论。他说,他们是向儿女献的父爱和母爱之心,送的是亲人的温情之暖,不是“活动”,而是“献送行”。
在李杏雨的心中,有两次“献送行”,他是怎样都忘记不得的。
一次是子沐上高二的下学期,已是六月了吧。那天是周未,刚下了一场大雨,晓雪到田里去排水,捉了几条试上水的鲫鱼回来。这几条鲫鱼都不小,又是野生的,晓雪想红烧两条给爹下酒,再弄两条氽个汤给妈妈,让两位老人都添点口味,补补身子。可江英坚决不肯,她疼着上学的孙子和孙女,只准留一条给成儒,其余的一定要让晓雪煮好后等杏雨回来一起给两个孩子送去。
子沐姐弟俩都宿在学校,一个月才回来一次,平时要有什么事就打电话,不过很少这样,因为杏雨和晓雪每周都要去一下的,就是晓雪没空,杏雨也是无论如何都要抽空去的,所以很难得的有事要特地打电话回来说。可不知为什么,这天杏雨接到的竟然是子沐写给他的一封厚厚的信。
原来,子沐最近一阶段学习很糟糕,除了语文、英语两门课尚可外,其余几门月考都不理想,数理两科更差。她认为自己很努力了,上课也不是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就是考不好,是不是自己根本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根本就是蠢人一个呢?由此她对自己的智商与能力产生了怀疑,并深深地苦恼着。她甚至十分自卑与自责。她觉得爷爷、奶奶都已是八十上下的人了,还舍不得好吃好穿的总要惦记着她,顾惜着她;妈妈辛辛苦苦地忙里忙外,单农活、家务活就够她受的了,却还要上街下荒,风里雨里,日晒夜露地去拼命挣钱供他们姐弟俩上学;老爸工作那样忙,又要顾校,又要顾家,又要顾学生,还有顾着她和弟弟,还要每周都要分别到他们各自的学校来看望他们,真的对不起老爸,对不起老妈,也对不起爷爷和奶奶啊!子沐为此感到万分地痛苦与愧疚,以至于当杏雨和晓雪来看她时,她不敢面对爹妈的目光,不肯向爹妈吐露真情。虽说细心的杏雨已有所觉察,并多次关切地询问过她,可她就是不肯说,不愿说,并强忍泪水,强装笑脸,为的是怕爹妈伤心,不忍家中年迈的爷爷和奶奶而因此为她难过。痛苦折磨着她,嘶咬着她的心,她冒出了退学的念头,她不愿更不忍心爹妈和爷爷奶奶再为她操心了。万般无奈和无助之下,她给爸爸李杏雨写下了这封信。她是边哭边写的,泪水几乎打湿了她所写的全部信纸。
杏雨捧着这泪迹斑斑的信纸,读完了这因泪水而模糊了字迹的信,不由也泪如泉涌,同时心情也格外地沉重。他万没想到女儿子沐竟会受了这般的挫折,竟会有了这样的想法。也许是考试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吧,而让她因压力而自卑;也许是我们现在给她的关爱就像此时自己的心情一样,令她感到太沉重了吧,以至因沉重而自责。李杏雨这么想着,越发感到焦虑而坐立不安。他觉得必须迅速去松中与女儿好好地谈一谈,给她以认真地心理疏导,帮助她放下思想包袱,重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再扬快乐生活的风帆。于是他没在校多待,便回了家。
杏雨到家后,恰巧晓雪已把鱼都煮好了,有红烧的,也有氽汤的,江英便要杏雨夫妇把这些放在保温杯里趁热赶快给两个伢儿送去。杏雨没有多说,答应一声,便推车出来,带上晓雪就一块去了。
他们先去看了子澍,给了他一份鱼,然后径直向东,骑上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才赶到松中。路上,杏雨向晓雪谈了信上子沐所说的事,说得晓雪又惊又悲,叹息不已。这会夫妇俩到了松中,天已全黑了,子沐也早已吃过了晚饭。她喝了一点爹妈送来的鱼汤,而把鱼分给了同舍的同学共享。杏雨和晓雪见了,便也就随了子沐,而叫她宿舍的同学都尝尝。因是周末,没有晚自习,过了一会,杏雨和晓雪便让子沐陪他们到校园里去走一走。
在校园一隅的一个石凳上,杏雨与子沐促膝长谈。杏雨先是很轻松地说是帮女儿打“鬼子”来了,说是子沐的爷爷当年打日本鬼子是那样的勇敢,他李杏雨在人生的路上就是发扬的老爹打鬼子的精神去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和克服了无数回困难的,现在女儿在学习上遇到了“鬼子兵”,他怕女儿打不过,就来助阵了。一番话说得子沐笑了起来后,他才慢慢转入正题,问子沐对错题做了分析没有,是弄错了题型题类,运用错了知识点,造成张冠李載,还是解题思路没有理清,未找出解题的突破口,或者是过于紧张,造成计算出错,而“大意失荆州”?李杏雨没有责怪的言辞,也没有过多的大道理,而是循循善诱,直面实际问题分析原因,引导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他表示女儿既已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这么好的高中,就足已证明了她的智商与能力,即使有时难免失误,也完全是正常的,大可不必灰心丧气,更不可一蹶不振;就是真的没考上大学,也没什么了不起,也不能说明这是智商能力上出了问题,东方不亮西方亮,到职校学个一技之长,参加对口考试,照样可以深造成才,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去硬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呢?李杏雨最后对女儿说,不能把家人的爱当成负担,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梦在,有自己执着的追求与责任,有了这一点,就什么困难也不在话下了。杏雨的一番话如春风化雨,滋润了子沐的心,也湿润了子沐的双眼。子沐擦干泪后,眼前顿然是一片光明!
杏雨夫妇这次从松中回来,因当时修路,坑坑洼洼,很不好走,两人摔在路上,破了裤子,伤了腿,竟都浑然不觉。令他们泪水难禁的是到家时,虽已子夜,可两位老人却仍然互相搀扶着在门口的路上张望、等待,等待他们的归来。这是怎样的一种令人感慨万千的无言之爱啊!这一幕也由此永远定格在了杏雨的心里。
还有一次“献送行”,杏雨也是忘记不得的。那是子澍快高考时,他忽然得了“猩红热”,一人被隔离在学校的一间房子里,如同被囚禁的犯人一样,待杏雨闻讯赶到,父子不由相拥而泣。是杏雨将儿子送到医院,守候在他的病床前,给了他安慰、鼓励与力量,同时也靠了他母亲晓雪的精心照料,才使他迅速康复重新回到了课堂,保证了他去考场的博战。
现在,杏雨的一双儿女终于双双考上了省城里的大学,终于龙凤齐舞,让李家出了一代真正的“正宗”大学生,让李家的祖坟上真正地冒了一回青烟;几代人的梦如今梦想成了真,这怎不让李杏雨,让晓雪,更让李成儒和江英高兴、激动万分呢?所以,李成儒叫儿子杏雨将亲朋好友又请到家来聚会,好好地热闹了一下。
作者简介
杏园挂鞭人李长贯,昵称杏园秋雨。职业与兴趣使然,为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写作协会会员。昔教余喜涂鸦,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亦常有短文小诗散见于报端杂志;今赋闲书斋,借微信平台,于“杏园乡轩听秋雨”,聊天说地,结远朋近友,快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