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门,知乎答者评价

​不请自来。《羊的门》这本书,在我的图书喜爱榜上仅次于现实教科书《水浒传》。下面是我曾经写过的一篇关于《羊的门》的散文,对本书的内容和主旨有我自己的理解。由于是散文,所以请大家在读关于这本书的介绍之前,先忍受我几段前缀。

下面是正文

第一阙,羊

下雨天,大学生们是不喜欢出门的。于是,当你轻轻推开宿舍里的一扇门后,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躺在床上。其中有人听到声音,也许会揉揉眼睛,摸起床边的高度眼镜,用茫然的眼神望着你。得知你没什么事,只是来串门后,他并不责怪你,只是摘掉眼镜,继续躺下。

敲开另一扇门,里面的人没有在睡觉。他们有人在玩电脑,有人在玩手机,有人坐在电脑屏幕前玩手机。突然你会发现,人,真的很像一只只羊啊:吃饱了,喝足了,就舒舒服服躺在山坡上,听着牧羊人悠闲的口哨声,一双双大而空洞的眼珠,明明睁着却像闭着。

当然,并不总是这样。如果你运气好,会有人站起身向你问好,同时带着不自然的咧嘴笑。咧嘴笑是很难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马龙·白兰度或巩俐那样咧开嘴,自信大方地露出白亮亮的牙齿。稍不留神,那笑容就变成了猥琐。在这个崇尚阴柔美的年代,很多人更倾向于做出社交网上那种自拍式微笑:瞪大眼,低着头,嘟着嘴似笑非笑,据说这样可以显瘦。看多了,你会觉得那特别像一张张羊脸。眼睛大而无神,那是经常熬夜所致;没有抬起的头,像羊一样翻起眼睛,努力想制造一点电影海报上的神秘感;嘴巴抿着,竭力想装的更小一点,像极了那又小又细的羊嘴唇。

羊是很好的动物,它的肉可以吃,它的皮毛可以做衣服,它的粪便可以肥田。唯一不好的是,它的名字不可以用来骂人——从这点看,羊的作用倒是比不上猪。尽管如此,羊的形象,却比小猪好上很多。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童话里,羊都是善良的,温顺的,惹人怜爱的,而猪是丑陋的,愚蠢的,令人讨厌的。由此可见,在人说了算的世界里,连做个动物都要看脸啊。

倘若羊能说话,它大概对我们这样的看法有些异议。

羊说,形象好有什么用?只要是羊,免不了挨那最后一刀。

人说,做人还不如做羊。做羊,只挨那最后的一刀;做人,却要挨一辈子的明枪暗箭。

神说,神什么也不想说。在神眼里,世上人,尽皆只是迷途的羔羊。

由此上,想到很多很多,想到那部小说,《羊的门》。

第二阙,老人

这本书很复杂。时间跨越四十年,从田间村社到宦海官场,从家长里短到时代风云,一言难尽,难尽一言。这本书又很简单,简单到删繁就简,修筋剔骨,只剩下一片土地,一层黎民,两个男人的奋斗史。四十年,两个人,一老一少,一个输了,另一个似乎赢了。

赢的那个,叫呼天成。呼天成是个其貌不扬的老人,半文盲,穿着一身老式的中山装,说话很轻,很柔,没有一点架子。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把当地一个村子带成了全国有名的亿元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四十年来,那个村子先后走出了县,市,乃至省级的无数人才。每个人都在心底默念:这人,怎么做出来的呢?

三十六年前的那个傍晚,面对一片沉默的人群,年轻的呼天成,第一次有了“主”的意识。

那时的呼天成,年轻气盛。身为村支书的他,因为处罚盗窃行为,方式重了些,激起了民怨,被全村人堵在了路中央。无数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密麻麻阴森森地堵住了去路。那脸像一堵堵墙,那眼像一把把刀,就那么紧紧地盯着他,锁着他,逼着他。没有人说话,只绷着一片灰黄色的沉默,狼一样的沉默。  

呼天成所在的村庄,正坐落在豫中平原,历史上水旱蝗灾不断,兵戈不息。孩子们听的童话故事,是饥年娘家人煮食自己的外孙;干涸的黄河故道旁,堆积着一代又一代的浮尸饿殍。几千年的天灾人祸,催生了根深蒂固的自私,狡猾,麻木。在呼天成看来,村里的东西是公家的,既然是“公”,就不能“私”自拿走。可在村民看来,“公”就是没人管,大家都可以拿,我为什么不能拿?法不责众,你又能拿那么多人怎么样呢?

那时的呼天成毕竟年轻,他的脑海里出现了片刻的慌乱。那么多人,如果一齐涌上来的话,会把他生生撕成碎片!退一步吧,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他不能退,无论如何不能退。他无比清醒地意识到,这一次要是认怂了,他这一辈子,可就全完了。

呼天成是个强梁人。强梁,这个词出自豫中平原,也只会出自豫中平原。平原很平,天很大,那风霜雨雪,旱涝冰雹,是没有山没有水替人抵挡的,人要活着,只能强忍一口气,自己做那顶天的脊梁。你看,那么多的天灾人祸,可人还是活了啊,一代一代地活了下来。这个时候,活着,就是一种倔强,一种抗争,一种百折不挠的强梁。

就是那一刻的强梁,决定了他的一生。呼天成转过身来,深深地吸了口气,炸声喊出了一个字:贼!你们,都是贼。

一个“贼”字,在所有人的脸上炸出了一片愕然。是啊,在信仰和秩序缺失的地方,真正能震撼人的,也许只剩下一点点廉耻了吧。在原始的道德大棒下,人们的头一个个勾了下去,用惊恐不安的眼神互相瞄着。前一秒还是铁板一块,下一秒早已土崩瓦解,低眉顺目,任人宰割。一瞬间,呼天成有些恍惚。他面对的究竟是人,还是羊?

也许吧,在平原上,人就是羊。没有主儿的野山羊,是任性的,嚣张的,无法无天的。可一旦有了主,有了主人的皮鞭,他们马上成了温顺的小绵羊。羊是需要主的,没有主,就没有人保护它,没有人给他指引方向。而羊,是永远学不会自己找寻方向的。因此,只要有羊,羊就一定会给自己找一个主。这个主,不但要有威严,有仁慈,还要有理有据,让羊心甘情愿地跟随他。呼天成的心,陡然间强硬起来。他明白了,只要镇住了心,就镇住了人。心很小,人很大,可心是人的主。

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呼天成产生了一个近乎伟大的念头:他就是他们的主,他要当好这个主。

从那以后,呼天成开始了自己做主的征程。他先是靠着禁止宗教信仰,禁止祭神,祭天等活动,使自己成了这片土地唯一的“权威”;紧接着,他通过一次又一次批斗大会,使由血缘,道德维系的传统村社关系一点点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以自己为中心的集权式管理模式。他通过每周一次的表彰大会,通过榜样的力量,恩威并施,让人们习惯对自己的绝对服从。就这样,整个村落形成了铁板一块的组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必担心不同意见,因为整个组织,只有一个大脑。

在这个过程中,呼天成没有动用暴力,甚至从来没有强迫任何人。他只是利用了人们心中潜伏的那种对权威的恐惧,对集体的依赖。当然,他是付出了代价的。以德服人,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自己永远站在道德制高点,克己复礼,战战兢兢。四十年来,呼天成已经失去了人的感情。在权力的顶点,端坐的是一台叫“神”的机器。

第三阙,年轻人

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巧妙运用,呼天成成功了。很多人把他当作榜样,在他的提携下,也的确有很多人成功了。但其中,他最看重的一个年轻人呼国庆,却输了,输得很惨。

呼国庆很聪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又善于做事,年纪轻轻就在县政府任要职。青年得志,让他有些飘飘然;眼光独到,也让他看清了很多东西。用他自己的话讲,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着的,就是一股股的傻气。傻气是平原上的最大优势,同时也是最大的劣势。装傻充愣、大智若愚是这块土地的特质,正是因为傻气太多了,它把很多好的人才都淹没了。傻气吞吃的,是人的灵性。

呼国庆看清楚了。其实,很多人都看清楚了,只是他们不愿承认。清楚了,人就必须面对,必须纠结,必须和无数没有看清的人隔阂起来。清醒是痛苦的,是孤独的,是无能为力的。郑板桥一句“难得糊涂”,让人不胜唏嘘。

呼国庆不愿糊涂,还故意表现出了自己的不糊涂,自然容易碰壁。他被人抓住了问题,整得很惨。就在呼国庆心灰意懒的时候,他的恋人劝他:我们走吧,离开这块磨人的地,天下大着呢。

呼国庆在气头上,也恨恨地说:走!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可等到清醒以后,他又后悔起来。走?人生地不熟的,往哪走呢?尽管他受过高等教育,尽管他有自己离经叛道的想法,可骨子里,那种根深蒂固,跗骨随形的乡土情怀,是无法割舍的。

关键时刻,是呼天成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救了他。在总结他的教训时,老人这样说:在平原上,人什么都可以卖,就是不能卖“大”。人一大,心就野了,就会不自量力,就会树大招风。在平原,人是活“小”的啊。

呼国庆唯唯诺诺,还是回归了原来的轨道。这次出尔反尔,他和自己的恋人闹翻了。那个倔强的女人,为了赌一口气,只身一人到深圳闯天下。在深圳,她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世事艰难。号称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其实一样要讲人情,拼关系,耍手段。她带着改变一切的念头来,最后发现,被改变的,只有她自己。

为了帮恋人弄到创业资金,呼国庆好了伤疤忘了疼,又一次用了自己的小聪明。结果东窗事发,他从万众簇拥的演讲台上,直接被人送到了阴暗的审讯室。在受尽精神煎熬后,还是他的长辈呼天成,救了他。

呼国庆跪在了呼天成的门前。没有人要他跪,是他自己要跪的。这一个月的隔离审查,把他所有的锐气,所有的尊严,所有离经叛道的想法,都消磨得一干二净。他终于发现,在平原,人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堪一击。见到老人,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对不起你。

老人背着身子,默默地说:"对不起我倒也罢了。你对不起这块土地。你知道,你为什么会犯错吗?因为,你没有信仰。

在后辈面前,在他统治了四十年的这片土地上,老人说出了自己最后的期望:他要呼国庆做自己的接班人。这是一块净地,也是一份事业,是自己花了四十多年心血种下的。现在到处都是腐烂。外边的腐烂我们管不了。我只要你,保住这一块净地。

呼国庆的回答是什么?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但当晚,呼天成突然病倒了。消息传出后,整个村里的人全都涌了出来。人们又成了一群无主的羔羊,紧张,恐惧,乱作一团。所有人都在想,如果老人有个三长两短,他们,该如何生存下去呢。

第四阕 门

曾经,在自诩为世界上最自由,最发达社会的美国,一位高中老师,曾经对他的学生们做过这样的实验:第一天,教大家穿相同的制服,做相同的标志性动作;第二天,教大家服从纪律,并以此为荣;第三天,教大家互相监督,互相检举;第四天,教大家反对那些不这样做的人。这些接受实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却都不约而同地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并且深以为荣。一星期后,老师把所有人聚集到礼堂,给他们播放了纳粹的宣传片,那里面狂热的纳粹分子,竟和他们这一周来的所作所为完全一样。人们失声痛哭,互相追问着:事情是怎么变成这种地步的呢?

《羊的门》里的呼天成,就和上面的那位老师做了同样的事。只不过,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呼天成,则是让人们不要去管什么真相,别人怎么做,你怎么做就是了。

在呼天成的带领下,的确,那片土地的人民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实惠。只要你听话,房子由组织发,工作由组织帮忙找,出了事有组织帮忙照应。如果你听话听得好,你还能成为模范,带大红花,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如此丰厚的条件开出来,十个人里,也许有九个都会抢着答应。而那最后一个,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知好歹”。

呼国庆,曾经就是一个“不知好歹”的人。他觉得,思想和感情,有时候比金钱和地位更重要;他觉得,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活得堂堂正正,而不必受人庇护,看人脸色。他年轻,有头脑,也有本事,只因为不愿意和光同尘,依旧撞得头破血流。当他跪在呼天成门前的那一刻,代表着自我对集体,理想对现实的彻底妥协。

曾经有人自嘲道,一个站着的英雄背后,跪着的是无数奴才。放眼整个人类历史,有谁又能否认这句话呢?我们一次次打倒欺负我们的人,却又马上迫不及待地换上另一个。尽管可以,可我们不愿去思考,不愿去自我约束,不愿去承担本来是我们自己该做的事。于是,我们找到一个我们信得过的人,把本该我们做的事都交给他做。一开始,这个人做的很好,我们都很满意,于是把更多事情交给他做;渐渐地,开始有人指责,那个高高在上的人不公平,做的不好。我们听不进他的唠叨,因为我们还过得下去,不想为这种事瞎操心。另一方面,我们喜欢秩序,讨厌异议和混乱。终于有一天,那个高高在上的人成了神,说一不二的神。而我们,早已忘记了怎么去思考,怎么去自我约束,只能像一群迷途的羔羊,匍匐在神的脚下,谢主隆恩,谢主隆恩。

我们曾经以为,是贫穷和愚昧催生了奴性。可,只有经历过生活的人,才真正明白:懒惰,自大,不愿自省,这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劣性。只要这些东西还在,人,就永远只会是羊,等待着救赎的,迷途的羔羊。

在本书的结尾,那些失去了庇护者的人们,又一次像羊一样惊慌失措。他们将何去何从?是就此自暴自弃,还是换一个神,继续拯救自己?或许,他们中的有些人,真的能够走出村子,走出那片土地,去向更广阔的世界。

编辑于 2018-09-26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