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吟诵讲堂(高)第五课《己亥杂诗》
阿雷吟诵讲堂(高)第五课《己亥杂诗》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倾听与陪伴!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己亥杂诗》。
一首呼风唤雨的祭神诗
要是百度《己亥杂诗》时,你会发现什么?哇!原来《己亥杂诗》是组诗,一共三百一十五首。其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
龚自珍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已经意识到晚清这种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本质。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今天我们吟诵的这首《己亥杂诗》是组诗中的第一百二十五首,是一首平起七绝。我们一起吟诵一下吧:
己亥杂诗125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虽然这首诗是龚自珍在南归途中,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到,在这首诗里,作者选取“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是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寓意深刻,气势不凡。
一位字体丑陋的大才子
字体不工整,甚至丑陋,在今天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但在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书法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有时甚至比文章内容还重要。
清朝科举考试,要求考生用“馆阁体”,字体要乌、方、光、大,字体越是好看,就越容易入考官法眼。
龚自珍的字呢,是既潦草,又难看,虽然在会考中高中,但在殿试时就吃亏了。据说,龚自珍当时的答卷文采非凡,但最后排名时,主考官曹振镛以他“楷书不中程”为由,排在了后边,于是,龚自珍想进入翰林院的梦想就化为泡影。
龚自珍知道这种情况后,对此当然愤愤不平,但有没有办法。据说,回到老家后,让自己的妻女苦练书法,后来果然个个精通楷书,尤其是其妻何颉云书法尤佳。
龚自珍让自家的女眷学习书法,其实也是对朝廷取士不良风气的一种无声抗议。意思是说,若你考官评判人才只看字写的好不好,那吾家妇人哪个不能入翰林?
据说后来,曾国藩在给咸丰皇帝的上书中,也提到这件事,认为确实这种以字取人,确实偏颇。但并没有得到咸丰的重视,清朝科举以字体美观为尚的浮华风气仍旧延续下来。
一点吟诵方面的小知识
今天我们接着聊吟诵规则的第三条,那就是“入短韵长”
何为入短韵长呢?就是古诗文吟诵过程中,遇到入声字读短,遇到韵字读长。
为什么入声字读短呢?因为入声字本来就是短音,正所谓“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的短促特点往往在诗文中表达着强烈的情绪色彩,如痛苦决绝,快速轻灵之意,所以一定要读出短促,才能充分表达出诗文的含义。
例如《江雪》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我们在低段和中段都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为什么韵字要拖长呢?我们都是到押韵是汉语诗歌形式的最基本特征。而且这里强调的押韵,是压尾韵。汉语诗歌为什么都要压尾韵呢?就是因为汉语诗歌需要每一句话都要有强烈的结束感,每一句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关于入短韵长,这是读好古诗文的一个重要规则,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吟诵反复体会。
一首盼望变革的呼唤曲
我们在前面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讲到龚自珍写这首诗的真实意图: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我们看看作者是如果通过这首诗的声韵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受的。先看看这首诗的韵,它用的是“灰”韵,这个韵有什么特点呢?它是一个比较压抑深远的韵,这正好符合作者的心境。而诗的最后一句,连用三个入声字“不”“一”“格”,用这种短音顿挫来读,有坚决的意蕴在其中,强调其重要性。第二句的声韵从开口到闭口,也非常好地契合了诗意的进展。“万马”读高强调人才之多,到了“喑”字又转入低长,有无限感慨之意,我们吟诵时可以认真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