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沈传》:一生污点卖曹髦,识时务者为俊杰!
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这是《真·三国志》第 369 篇文章
今天来讲 王沈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王沈,字处道,出身太原王氏,东郡太守王机的儿子,司空王昶的侄子。
王沈在年少的时候就成了孤儿,失去了父母,被叔父王昶拉扯大。王沈对叔父就像对父亲一样,尽心尽力侍奉继母与寡嫂,孝行美传。平日里,王沈热爱读书,擅长写文章,后来被曹爽征召为掾属,经多次升迁后,官至中书门下侍郎。
249年,高平陵之变事发,曹爽被杀,由于王沈是由曹爽一手提拔起来的,因此被免职,但他不是曹爽集团的核心成员,后来又被起用治书侍御史,转为秘书监。
后来,王沈与荀顗、阮籍共同编撰《魏书》,但其中有很多不能说与不敢说的秘密,因此,其中内容多有删改隐晦,在真实性上面不如陈寿的《三国志》。
当时的魏国皇帝曹髦喜欢有文采的人,多次请王沈与裴秀一起讨论,互相切磋文章,王沈被称为“文籍先生”,裴秀被称为“儒林文人”。
260年,曹髦因不满司马氏的专权而准备发动讨伐司马昭的行动,并一起召见了王沈,王经和王业,将计划透露给了他们。
三王出门之后,王沈与王业决定将此情报送给司马昭,并邀请王经一起去,结果被王经拒绝。
结果,曹髦与王经惨遭杀害,而王沈与王业却因功被赏赐,王沈被封为安平侯,食邑二千户。
王沈毕竟做得很不道德,也因此事被当时的一些人指责。
曹髦死后不久,王沈迁为尚书,出任监察豫州诸军事、奋武将军、豫州刺史。刚上任,王沈就下令说:自古圣贤都会听从下面传来的声音,因为割草砍柴的人,他们地位虽然卑微,但他们的言论也有可取之处,砍柴的人也可以谈出治国之道。自从我来了之后,还没听到逆耳的话,可能是大家还不了解我,因此想要说话的人依旧心存疑虑,现在我正式宣布,下属城府官吏及士人百姓,如果能从乡野平民中推荐出贤明聪达的人士,从州国各地揭露斥逐奸佞的人,陈述长吏的优劣,诉说百姓的疾苦,兴利除害,改进政治举措,效果明显者,赏谷五百斛。如果进言在某一方面深有至理,能直指刺史得失,朝政宽猛,让为政刚柔恰到好处的人,赏谷千斛。如果担心我言而无信,我可以对着皎日发誓。
余襄子在听到这则广播后,喃喃自语道:万一说了实话,被你卖了咋整?
当然,余襄子的咕哝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主簿陈广钦、褚磓却提出了异议,说:拜读了您的教令,很是感叹。但是刺史若是谨慎谦恭,早晚也没有休息时间,我们认为上有所好,下无不应。如今颁布了教令,有了奖赏,恐怕拘谨正直的人会为了自己的名声怕受赏而不说话,反倒是那些贪财的人蠢蠢欲动。如果进言不得当,那自然不能乱赏,这样的话,不了解真情的人不知道进言是否得当,只见到有进言却不用,会认为是奖赏是虚设而不再进言,我以为下达教令的事,可以慢慢来。
王沈不以为意,告诫道:此言差矣,德行浅薄而地位崇高,功劳轻微而俸禄厚重,这正是贪婪的人所追求的,也是君子所不愿接受的。但是,如果能说出有利于百姓和国家的话,因此而得到应得的奖金,这是君子应该有的节操,怎么会没有话说呢?再说了,君子也可以选择给出建议后不要奖金啊,这也是可以的啊。
随后,王沈说出了一段漂亮的排比:能够直言至理的言论,这是忠诚;向一州百姓施给恩惠,这是仁德;大功告成而谢绝奖赏,这是廉洁。能够拥有以上三种品德的人,是明智的人。
褚磓继续辩道:从前,尧、舜、周公之所以能得到忠谏,是因为他们坦诚之心人尽皆知。如果德行不足以比尧舜,明智不足以比周公,虽然悬有重赏,也不能得到忠谏之言。对于谏臣这种事啊,我觉得不要强求,等有了再赏也不迟,我还从没听说过用重赏来等待谏臣的。
王沈哑口无言,无法说服褚磓,便只好听从了他的建议。
在任期间,王沈推崇善政,整理贾逵以来的法制禁令及各种举措,选择其中尤以成效的进行学习,同时又告诫官民说:如果不让年轻人学习前人的智慧,那么正直教化要想往上走,是不可能的事。文武并用,是治国安邦的长久之道。如今社会风气变差了,不能不革除其弊端,革新的关键,就在于兴办学校鼓励学习。如果不接受教育,那么大家必然整天就知道玩玩玩,这会更有损风俗。
有了王沈的努力的,当地兴办教育,风气逐渐改善,后来,王沈又迁为征虏将军、持节、都督江北诸军事。
在司马昭恢复了五等爵位制后,王沈封博陵侯,位置相当于二等封国。
263年,曹魏三路出兵灭蜀汉,东吴也趁机机会大举出兵,宣称来救援蜀汉,边境都为此吓了一跳,幸亏有王沈坐镇,调遣有方,吴军知其有备而退却。
后来,王沈又转为镇南将军。
265年,司马昭挂了,司马炎即位,拜王沈为御史大夫,兼尚书令,加给事中。
由于王沈是司马氏的忠臣,在当时也有名气,因此在后来司马炎等人密谋建立晋朝的时候,王沈也参与了其中。
同年,司马炎建立了西晋,王沈作为开国元勋,封博陵郡公,然而他坚决不受,故而改封为县公。
司马炎原本想将王沈立为自己去世后的辅政大臣,只可惜,在266年,王沈就挂了,司马炎亲自穿着丧服哀悼,追谥为“元”。
王沈之子王浚嗣爵,后来王沈老婆荀氏也挂了,准备合葬,但是此时王沈的棺木已经腐朽,于是朝廷又赐棺木一副。
再后来,司马炎想起了王沈,又追封其为郡公。
王沈的一生,在治理百姓上、虚心纳谏上,至少做出了漂亮的姿态。只可惜,他卖了曹髦,就像太阳黑子一般始终笼罩在他的身边。
若是撇开这些道德,王沈也是一个聪明人,至少识时务者为俊杰。
有的时候,形势比人强,再者,王沈大家族出身,背后可是一大家子的命运。
如果觉得OK,记得点个“在看”哦!
END
如果喜欢,欢迎帮忙推荐哦
《真·三国志》共420+篇,预计2020年3月更完,随后更【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