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杂谈】汤飞《各领风骚的“雕虫”与“雕龙”》

【雅思轩】汤云明《诗歌还能走多远》

文/汤飞

【作者简介】汤飞,喜欢用文字说话的小人物。兴至偶涂鸦,短篇可散见。唯执迷不悟,越走越远。现居绵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如今,“雕虫小技”一词多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的技艺,藐视他人或自我谦称均可。但其最初所指及本来含义真的如此吗?

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著作《法言》将之写作“雕虫篆刻”,有人问扬雄年少时是不是喜欢作赋,他答曰:不错,但那只是童子雕虫篆刻般的技艺,成年就不作了。扬雄说赋文是“雕虫篆刻”,并非因为它们学起来容易、上不了台面,而是由于它们最难学,用途却不够广泛。后来,人们便把“雕虫篆刻”传成“雕虫小技”。《隋书·李德林传》说“经国大体,是贾生、晁初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正是说司马相如、扬雄等辞赋家善于雕虫小技,与“经国大体”相对。

不过,这里的“小”并无卑微、不入流的贬义,而是认为辞赋的写作非常精细,需要反复精雕细琢,魅力体现于细节处,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微雕艺术。要明白雕虫何以“小”,首先必须明白何为“雕虫”。

据《说文解字》记载,秦朝时定型了八种书写字体,称为“秦书八体”,分别为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虫书、篆书中的花体,常常铸或刻在兵器、旗帜和符节上,形状像鸟和虫的样子,故称“虫书”。“雕虫”就是指刻写虫书,后来多指代书法。老子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书法更需如此,“细”的另一个说法叫“小”。

《北史·李浑传》里有一个故事:李浑是北齐大臣,学问很大,文宣帝高洋命他制定新的法律法规《麟趾格》。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魏收是他的同事。李浑有一次就对魏收说:“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意思是书写那些漂亮生僻的“虫书”,我不如你;但制定国家的典章制度,你可比不了我。文人自古相轻,李浑在魏收的面前称雕虫为“小技”,主要是轻视对方,并不意味着绝对正确。虫书多用于兵器、旗帜和符节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标识。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典朝章的流行面远不如雕虫之技广,可见其言非实也。

与“雕虫”一词相对应的是“雕龙”,意为善于修饰文辞或刻意雕琢文字。书法和文章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龙”与“虫”看似有云泥之别,实则是两种文化不同的呈现形式,并不代表优劣。而“雕”则显示创作书法和文章的过程,一笔一划、一字一句,无不是聚精会神、呕心沥血方能成就佳作。其社会意义未必便输于规章制度。无论哪种文化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闪光点,在历史的长廊上各领风骚,成为时代的最佳见证。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应该好好雕琢自己的人生,不一定非要雕成价值连城的绝版艺术品,可一定要展现出独有的个性和特色,活出真我的风采!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