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11月7日,西安曲江书城:贾平凹对话武艺

11月7日,
西安曲江书城:贾平凹对话武艺

  著名作家贾平凹首部谈艺录   

 当代文豪与著名艺术家的创作经验联袂呈现 

 “世界最美的书”金奖设计师操刀设计  

“当我们站在云层之下仰望天空,以为天就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云彩变幻,当我们冲破云层,到达云层之上,才发现所有的云层上边都是阳光。”

这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在和艺术家武艺先生的一场对话中,所分享的创作感受。贾平凹所说的“云层之上”,是创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共通的人类意识、现代意识——可以突破民族、地域、身份、阶层等等限制的一种创作境界和审美眼光。

《云层之上:贾平凹对话武艺》正是孕育于贾平凹与武艺的这场关于文学与绘画的深入对话,该书真实还原了贾平凹在上书房喝茶待客的对谈场景,而“云层之上”的追求,是这场作家与艺术家对话的共鸣和基石。

贾平凹和武艺,一位是在书画界涂绘波澜的当代文豪,在写作之余的书画创作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家的追念;一位是可以用文字来进行写生的著名艺术家,在欧洲、在日本旅居创作时,用一本本散文集来记录画家眼中所见。

2020年11月7日,贾平凹与武艺将携新书《云层之上》做客曲江书城,与读者见面,来一场关于文学与绘画的深入对谈。

活动预告
  贾平凹与武艺携新书进行现场签售 
 
  活动时间:2020年11月7日   
  活动地点:曲江书城1F文化空间  
当天由两位作者共同签售 
 为尊重作者
当天仅限签售两位作者合著的《云层之上》
 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作者简介及作品展示

贾平凹

1952年出生于陕西丹凤县棣花镇,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出版作品有《贾平凹文集》24卷,代表作有《废都》《秦腔》《古炉》《高兴》《带灯》《老生》《极花》《山本》等长篇小说18部。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五魁》及散文《丑石》《商州三录》《天气》等。作品曾获得国家级文学奖五次,即“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另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施耐庵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冰心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50余次;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香港“红楼梦·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法国“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作品被翻译出版为英、法、瑞典、意、西、德、俄、日、韩、越文等30余种,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戏剧20余种。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力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武艺

一九六六年生于长春市。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 自 1994 年开始,作品展览于中国美术馆、佩斯北京、香港艺术馆、德国国家美术馆、 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汉堡美术馆、哥廷根美术馆、法国巴黎卢浮宫、英国萨奇画廊、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美国托伦斯艺术博物馆、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美术馆及艺术机构。
内容简介

《云层之上》这本书孕育于著名作家贾平凹与壁画艺术家武艺的一次对话,对话发生在贾平凹的上书房,在美术创作、美术教育、文学创作、文学与艺术的连接等议题上火花频现,不仅为美术工作者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创作经验谈,也为不同艺术载体审美机制的生成寻找关联及答案。围绕“对话”这一核心,在编辑过程中增加了两位作者——贾平凹先生和武艺先生各自独立、自由的艺术作品,旨在进一步延续对话议题。

云层上边都是阳光

贾平凹

01

我不主张文学艺术分得那么清,什么专业不专业的,一切都以作品说话。谁说写小说的就不能写散文写诗,谁又规定搞书画的不能写文学作品,当有人在说我不该到书画行业吃他们的饭,说这话的一是他肯定不自信,他肯定不是好的书画家;二是我也了解了一下,是有人来向我白要过字,我没写,他就骂娘了。人性里有羡慕,羡慕发展到嫉妒,再发展到恨,什么事都可以发生。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人写文章骂我,文章中要加许多我的书法,但那些书法压根儿就是假的,或许正是他伪造的,通过写文章把假字洗白,就像洗黑钱一样。

02

我是书画圈外的,我从没有想过做书法家、画家,但我对书画的喜爱是从小就有的,一方面小学里有写字课,从小就临帖,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书画是人的生命中本来就有的东西,只是多和少、开掘不开掘的问题。我从小对书画特别爱,可能是生命中这种东西多些。小时候我的毛笔字和画画就在小伙伴中很突出。我现在还在给人说:如果我不搞写作,我肯定去搞书画。但写作是我后来更喜爱的事,所以书画就变为次要的了。种麦子除了收获麦粒,还有麦草,这就是我现在的状态。首先我写作,什么事都不能阻挡我写作,然后业余搞搞书画。这不是说书画比文学低,不是的,这是根据我本人的实际情况而选择的。

03

我搞书画纯粹是兴趣所至,文学和别的任何艺术在根本性上是一致的,但各自独立,谁也替代不了谁。有些东西无法用文字写出来,我就写字、画画,书法、绘画和写作对我来说是互补的。这种互补我知道它的好处。但文学对于我来说是第一,为了保证第一,别的我都可以舍弃,所以从这点讲,书画可以算余事。对待余事,我多少有些玩儿的意思。虽然书画有人买,卖出几张,得到的钱比我写一部长篇的稿费还高,但若我正在写一部长篇,写到要紧处谁来买书画作品我都会拒绝的。我甚至想,书画能卖钱是不是上天给我的一种补偿?因为写书是很难养家糊口的,可能也是这种补偿的想法使我虽把搞书画当作余事,却不敢轻佻随意,越发要认真对待。我的书法作品虽也有重复的内容,但尽力要让它不一样,在情绪上、节奏上、结构上、线条上一定要有我的东西,尽量常写常新。而绘画,没感觉、没想法、没冲动,我是绝不画的,也从来不重复。总之,书画于我是兴趣,它对我的文学创作有极大益处,我虽是玩儿的状态,但真正到了书画创作时又是敬畏认真的。

04

有一年我去了祁连山下,汽车跑了一天没见个人影,但沿途的太阳、云朵,远处的山,路边的沙梁,沙梁上的花草,以及抖动的光线、色彩,让我想起还有这么好的地方,欧洲的那些油画呀,我们的油画之所以画不出人家的效果,怕是平时看不到这样的景观么。

05

老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不同,人长得不同,动物草木也都不同,动物植物都是因环境而产生的,艺术也是这样。什么样的民族、国度、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艺术。

06

古代的那些名画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画的是他看到的东西,表达的是他的时代、社会,是他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里边有他的情绪和感情。有的是庙堂里的人,他表达出来的是一种自尊、得意、雍容、奢华;有的远离庙堂,他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激愤、反抗、挣脱;有的则是隐士、逸士,表达的是无奈、颓废、放达。看他们的画,要看他们的情绪。

07

在任何社会,任何作品一旦不注重内容,其思想萎缩,生气消失,只追求技法,这就预示着没落,而这时有人出来改变这一风气,那就是宗师和大家

08

笔墨宣纸之所以在中国产生,这与中国的文化、哲学、宗教,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对生命的看法是一致的。萝卜就是萝卜,白菜就是白菜,怎么去施肥、灌溉、除虫,只能是萝卜长得更大,白菜长得更大,但萝卜始终长不成白菜。

(文章选摘自《云层之上》一书)

新书展示

(文章来源于曲江书城公众号,转载请标明出处)

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出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