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企业做大做强?铁军打造计划了解下!

本篇文章共2342字,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我们今天讲讲:创业阶段的“铁军打造计划”。
我最近考察了一家公司:景林,当年创始人创立这家公司,本意是希望公司的每个人都能成长为一棵大树,郁郁葱葱。
这和博叔的想法非常一致,我希望身边的人,全部可以成长为独立的大树,不依靠别人,最后成为一整片树林,可以影响局部的生态,甚至可以为他人乘凉。
这话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也不难,景林公司其实就是倚靠三板斧。

01

雷打不动的例会

第一板斧:开会。早上开一个多小时会,晚上再开一个多小时,一天开三个小时,一年还有80多场专题会,凡涉及到当中的分析师、基金经理全员参与,每天不断地磨合思想。
这像重点中学读书的学霸,他们对于学习的节奏,都是以日为单位,每天坚持早起,训练思维力,学霸圈的学霸定期聚在一起,聊聊碰到的一些问题。
华为实行的也是这套做法,支付的薪资高,所以要求员工辛苦一点,多研究点东西。
可能一天、两天看不出差别,但是日积月累,五年、十年之后,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别人上班摸鱼,下班玩乐;景林的员工,晚上九点,雷打不动,电话会议一个半小时。
每天比别人多了早会、晚会,还有80多场专题会,一年500多场会,差距就会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

02

统一思想价值观

第二板斧:统一思想价值观。对于团队而言,不沟通就很难协作,及时沟通,很多问题就会及时暴露出来。
很多人认为:多说多错,有能力的人通常都是不轻易说话的,所谓言多必失。但是,一个团队如果只做不说,不沟通分享,成长就会相对缓慢。
在一个团队里,定期交流思想、统一价值观是很有必要的,想要在认知方面统一,就需要多沟通。
像景林这种每日早会、晚会听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你都要雷打不动地参与其中。
这就像博叔推崇的:每天早上运转一会程序,假以时日,你就可以脱胎换骨了。但是每天练早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坚持下来更难。
这样“为难”自己的意义在哪呢?
无非是可以获得快速成长。
按外界的说法,在景林上班,相当于读了商学院,会成长的非常快。每天探讨研究项目,不断打磨和研究,输出的不是精华都很难。

03

基本面逻辑

第三板斧:基本面逻辑。一件事,如果每天不断研究,最后必然会回归到它的本质上来。
景林资产最经典的一战,就是重仓拼多多。
拼多多上市之后,景林资产先后派出了15路调研团队,去四五线城市做调研。
大家脑海中的投资人形象往往是:坐在陆家嘴的办公室,对着电脑,喝着咖啡,讲一些高大上的投行词汇,非常体面,非常洋气。
而景林资产的做法是,扎到泥土里面:调研之前讨论,并提出投资可能出现的问题,调研时直接奔赴到用户群体所在城市,针对不可行方案对用户直接提问,并得以解答。
比如有人认为:用户因为低价才选择拼多多,产品的低品质使得用户的满意度是不足的。但调研结果显示,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在河南商丘,分析师调研了一位月薪2600元的文员的购买需求,比如她就想买一件羽绒服,但天猫上太贵,上拼多多花两三百块就可以买一件充绒量不算最多、但足够保暖的羽绒服。
上面的案例显示:消费者的需求不应只用价格来衡量。少花钱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这样的案例真实存在,且很常见,但对于高收入人群是不能轻易理解的。
类似上面的问题,及相应的调研结论很多,经考察分析,景林资产选择重仓拼多多,最后刷新了私募行业的收益回报纪录。
投资、做事都是一样,都是要从实际出发,不被舆论左右,脚踏实地地研究,这样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我们现实中的投资行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上,他们往往需要无数次地去重复做一件很基础的事,比如访谈、聊天、做问卷等等一些枯燥重复的工作。
不像徐小平、沈南鹏、苏世民等一些人,在论坛上讲的那种天花乱坠的词汇,宏观经济怎么样,中国经济形势怎么样等等。
用马云的话来概括叫: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有你真正把脚伸到了池子下面,才可以知道池水的冷热,光听别人讲是没用的。
真正靠自己本事挣钱的人,就会把身子扎进池子里面。他知道上面是热的,下面是冷的。
如果你不身体力行,选择听信别人的话,那些只想为自己谋利益的人,只会告诉你“局部的真相”,他们会说:水面晒得很热了,水温很好,大家都下来吧。
下来一个算一个,这些都是他的韭菜。
悲观的人下来,被凉水弄到脚抽筋了之后,爬上来逃生了。
而真正实实在在去做经济研究、靠本事挣钱的人,都是躬身入局的。
他会告诉你:上面是热的,下面是冷的。具体的温度我们已经量化好了,看你想要在哪个区域游荡,会给你提供合理的方案。
如果你水平够高,进了水抽筋了,也不用怕,因为在同样的区域,别人也会抽筋。
如果你找到了舒服的区域,也别得意忘形。胜不骄,败不馁,一切靠数据说话,扎扎实实地做好研究。
很多成功者的方法论也大抵如此,好多时候经济论坛上听到的那些高谈阔论都不是真的,大都是临时做功课来让你觉得他高大上的。
就像曹德旺说的:做老板,我一天哪会只睡4个小时,老板又不用向员工汇报工作,没事干我就在办公室里关起门来睡觉,这样员工还会认为老板真勤奋,关着门努力做研究。
其实,好多人不需要怎么努力,因为他的模式一旦开启了,之后每天运转就可以了。
就像景林的员工,每天就这样备受折磨地去磨刀,一旦逮到机会,他就会向大家证明,这把刀很锋利。
所以很多时候,不要说什么模式、创新,也不要抱怨是自己时机不对,说穿了就是你手上的刀不够快,你的员工不够锋利。
如果你有这样一套机制可以吸纳员工,让员工有本事,把团队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一个在专业领域深耕精研的组织,利用组织这把尖刀,插入任何领域都能成功。
很多人都是放大了自己的努力,而缩小了自己认知上的问题。
怎样提升组织认知?怎样才能够让组织拧成一股绳?怎样才能像景林的员工,每天沉醉于研究,主动打磨自己的能力呢?怎么做学习型组织呢?
我们在付费的下半集跟大家聊,今天就先到这里,我们下半集,再见。
写在最后:强军并不是躺着就能成的,必须经过不断打磨,持之以恒,并要有躬身入局,脚踏实地的决心。
--简简
另:最近博叔打算推出“写作学徒计划”,有兴趣可以添加最下方博叔二维码,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本篇选自《干嘛电台》-脑洞大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