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文物]荷塘司谏牌坊与余经
荷塘司谏牌坊与余经
http://www.jmnews.com.cn 2007-5-9 9:21 江门日报 第6430期 B6版
2005年8月23日,荷塘镇南村村民在该村村口池塘的空地劳动时偶然挖出一块石碑,后经村中一余姓老人仔细辨认,该碑为村中进士牌坊的中门,余姓老人介绍,该牌坊原有中门两柱、侧门两柱,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战火中遗失。
据了解,司谏进士坊于2002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是蓬江区仅有的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另两处分别是荷塘篁湾村周源李公祠和棠下石头村陈垣故居)。 (图/余太平)
区志勤 摄 “司谏牌坊”仍存世间
蓬江区荷塘白藤有座石牌坊,因镌有“司谏”二字称“司谏牌坊”,又因事主是进士余经,又称“进士牌坊”。它曾是新会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座落在白藤南村村口的水泥路上。牌坊高8米,横面宽10米,由4条八角方形柱分成左、中、右3间,石雕檐蓬横贯重迭,构成上、中、下3层,梁柱铆合,石雕装饰图案精工。顶层中央,正背面各有“恩荣”二字石匾,二层正面额镌“司谏”二大字,左侧有小字4排;背面镌有“大行”二大字,侧有小字“嘉靖丁亥六年仲春吉日立”,底梁正背面各镌“正德辛巳年进士余经第”。牌坊是用一种坚硬洁白的沙岩石砌筑的。这座明代建筑物,距今474年,仍然保存完整,实属少见。现在只有少部分檐蓬剥落,原中间两石柱有前后各一块脚座台石,因铺筑水泥路时搬走3块,余下一块还放在地面,其余均完善。据《新会县志》记载,邑内曾有进士牌坊数座,至今已全圮。
过去新会有关司谏牌坊及余经的资料甚少。以前出版的各版《新会县志》中,这些资料皆空白。主要原因是荷塘白藤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不属新会管辖。明代黄萧养农民起义,在白藤以及对岸原属南海县地域的一部份地方建营扎寨,利用古镇河道活动。朝廷为了镇压起义军,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析新会荷塘的白藤、马滘与南海县部份属地,置顺德县。直至建国后1958年白藤、马滘才划归新会。整整400年历史,荷塘的白藤人就成了顺德白藤人,理所当然,新会的文献不载他们的资料。1995年新版的《新会县志》中简单介绍牌坊的外形,但进士的姓名和历史资料全无记载。清道光二年阮元总裁的《广东通志》卷二百七十七有余经传,清咸丰的《顺德县志》也有余经传,并在地图上今南村处标“司谏坊”。
余经的身世
余经,字朝纲,号石龙,白藤南村人,生卒不详。据《余风采堂族谱简编》记载:“风采堂九世祖师箕公生五子,长汉老,次唐老,三国老,四椿老,五季老,宋理宗绍定元年戊子(1228年),师箕公四十六岁,由韶州之曲江携五子迁居古冈州,定居新会华萼里荷塘乡。”(华萼里应为华萼都——笔者注)五子后人称“五老”,是余氏风采堂的今之新开台恩鹤五邑的开山祖,现有祖坟在南村侧土名“岭上蛾眉”的小山坡上,又称“五老山坟”。据《余绍贤堂族谱》卷三十“世居顺德荷塘”中说:季老的后人留居南村,余经是季老的第八代子孙,风采堂的第十七世,祖父仕盛,父亲梅庄,母亲黄氏,妻冯氏,弟朝思。
余经为官
余经自幼天才隽朗,6岁出口成文。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他年约20岁,领到乡荐,本可参加乡试,因当年丧父守孝,未能应试。16年后,正德庚辰年(1520年)参加殿试,考中进士。是年武宗南巡,朝廷暂停选举。次年,正德辛巳年(1521年)武宗驾崩,世宗即位,重新审核上年的中举名单,正式赐余经为正德辛巳年进士,同时授“行人”官职。他奉皇命往四川葬祭蜀王。回京后获世宗重赏,升任刑科给事中,掌管刑部尚书的审署奏抄,谏议政事。嘉靖已酉年(1525年)任命为两广监察御史,后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意见不合,降职至福建漳浦任县丞,后又调任瓯宁县令,到任后3个月去世,由福建省的巡抚、按察、藩台、臬台派官员护送灵柩回故乡安葬。余经清廉不贪,在办理蜀王后事回京后,世宗以礼物重奖,但他认为是本职任务,固辞不受。任两广监察御史时,清察两广财政库贮,一帐一目不苟,丝毫不贪,受人称赞。任给事中时,知无不言,毫不回避要害大事,刚正不阿,弹劾兵部侍郎胡世宁、南京督学萧鸣凤、广东督学魏校等弊端。嘉靖初,朝廷发生所谓“大礼议”事件,因武宗无子,堂弟世宗继位,按封建礼教制度,世宗应立武宗父亲孝宗为“皇考”,世宗却立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考”,挑动群臣激烈争论。嘉靖三年,世宗发怒,把反对他的大臣下狱、棍罚。余经坚持正义,惹怒世宗,被降职。此事件给他的政治生涯重大打击,有人说他委屈,但他问心无愧地说:“贵居官者,入则忠君,出则泽民。”并以诗句“屈强每孤良友戒,要枢甘让别人登”表示对世宗的愤慨。漳浦县背山面海,盗贼疯狂,治安混乱,衙吏昏庸,百姓遭殃。许多无辜村民被囚,当地人亟盼有廉明的官员来为他们伸冤。余经刚上任,人们纷纷来告状。余经把案件重新审理,严明执法,为无罪百姓洗冤释放出狱,从犯者则教化改过自新,应当则处,理顺漳浦治安,因此,得知他调离时,士兵和百姓泪泣挽留。进士牌坊上镌刻的“司谏大行”四大字,表彰他执法当官的崇高品行。
余经尽孝育女
余经在青年时代对父母尽孝。父亲去世时,他昼夜哭泣,不能自禁,后来建书堂取名为“感梅堂”,寓意感谢父亲梅庄养育之恩,还著有《感梅堂纪事》。不久,母亲去世,他更悲泣痛哭,过度的悲哀,伤了身体,日渐消瘦,后来胞弟早丧,遗下侄儿,余经把他们当亲子女抚养。封建社会有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余经敢于打碎这扼杀女子才能的枷锁。他发现女儿玉馨幼而不群,毅然培养她。在京当刑科给事中时,便带她来京读书,后来把她许配给新会的名教谕许相之子许炯。余玉馨著有诗集《箧中集》,收诗作200多首,另有史论数百篇,精辟评论中国历史事件及道德伦理,被编入《新会县志》。
可惜余经英年早逝,仅遗下牌坊一座,供作后人纪念。(范均尧)
一,余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