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芳:凤凰古城印象|游记
文/润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少年时,喜欢看小说,课余无事,有时会到学校图书馆借书看,其中就借过《边城》。书借来,很快就读完了,觉得那一方山水遥不可及,那一群人远不可见,老觉得是幻觉。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边城的原型是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小城凤凰。心里便有了一个愿望,有机会去凤凰看看。
2011年初夏,下午2点左右,从武陵源坐上去凤凰的旅游大巴,说实话,心里是有很大期待的,脑子里浮出那一幢幢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吊脚楼,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清澈的溪流,粉红的桃花,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导游说凤凰夜景很美,很有情调,白天倒没什么意思,下午去,到那差不多天就快黑了,吃了饭,正好逛。
司机绝对是个慢性子,不急不躁,就那样慢悠悠地开着车,我坐在最前面一排,便问司机:“师傅,几点能到?”
“早着呢,早到了天黑不了,灯亮不起来哟。”司机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柔和绵长。车子不紧不慢地跑着,一座座大山向后闪过去,湘西真是山的世界!前后左右看过去,全是山,山连着山,山挨着山,山色青翠入目。因为山,一路行来,隧道一个接一个,让人有一种永远也跑不出这大山的绝望感。
从车窗看下去,湘江水缓缓地流着,河中央有一小块三角形沙洲,洲上有树有草,水流从沙洲两边迂回过去,又汇在一起继续向前。公路就是江岸,高高在上,车子逆着水流方向慢慢跑着,汤汤江水深陷谷底,平生很怕这样险绝的景致,故很快移开目光,不再看。
公路上车子少,偶尔碰到也多是旅游大巴、拉货车,小车、农用车几乎不见,行人更难碰到。
转过一个大湾,在一条小溪流里,远远看见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孩子在水里洗澡嬉戏,个个全裸,很惊讶。导游介绍说,湘西的苗家土家人有个古老风俗,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要下河沐浴,男女同浴。一年中仅这一天可以这样无所顾忌。近几十年这个风俗才渐渐消失了。这儿能长久保留着古老的"祓除畔浴"习俗,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大约也因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
吃过饭,天色暗下来,导游把我们带到石板街口,让自由活动。碰到几个穿着民族服装的当地人,我试着与她们聊了几句,问起来,她们摇头不晓得有沈从文这样一个名人。问导游,只知他是作家、名人,但具体有什么作品也不甚了了。不过导游告诉我,在沈从文故居建有纪念馆。因为我们只有一个晚上的游览时间,未能去。
天气晴好,青石板的路面却湿漉漉的,街道不宽,看上去不足五米,两边全是商铺,灯火通明,街巷里游人来来往往,转的看的,吃东西的,高价买特产纪念品的,人挤着人,人挨着人,喧喧嚷嚷,虽是春末夏初,热浪已随着人流扑过来,头上冒出了汗,城里没有一丝儿风,使人闷热烦躁,游兴大减。几个同伴还在不厌其烦地到一家家民族风服饰店里,兴致很高地试穿那些花花绿绿的裙子,我买了几袋张氏生姜糖,便朝前走去。
出了城门(城门叫什么,已然忘了),我方向性很差,不知是那个方向,只顺着人流惯性,沿台阶上到城墙上,夜风从河上吹过来,清爽许多。城墙上有许多卖银首饰的,手里提着花裙子的同伴又开始仔细挑项链手镯,我跟着大家转了转,没有什么可买,就站在城墙边吹风看夜景。目光顺着河看过去,真如导游说的,凤凰的夜真是灯火辉煌,各色光映在水里,闪闪烁烁,犹如五彩宝石。再往远处看,黑黝黝的什么也看不到。似乎旅行社带我们来,不为看城,看山水风物,就为了让我们看这彩色的光影。现在随便去一座城市,夜都是多彩的闪烁的。
顺着城墙转,一幢幢吊脚楼挨着走过去,往里看,灯光幽幽暗暗,乐声人声交织喧嚷,听不出个调调,酒气从门里飘出来,只觉得吵得慌,赶紧加快脚步逃离。也因此放弃了原先打算在吊脚楼,临窗喝茶看河地体验计划。
穿过虹桥,下到河边,河里竟然有几只鸭子,不知是不是谁故意放的?端午节的夜,河里捉鸭子的傩送偶遇在河边等爷爷的翠翠,翠翠的心里有了一个朦朦胧胧、飘飘忽忽的梦。第二年端午节,翠翠被邀请坐在傩送家的吊脚楼上看赛龙舟,耳朵里飘进两个女人的闲话,翠翠心想:碾坊做陪嫁,稀奇事情哩。翠翠梦里的爱情是纯净的透亮的,没有任何的世俗杂质。如今的端午节龙舟还在赛,却是唱经济戏,与天地人神没有什么关系。
沱江上俗称“跳岩”的木板桥上,游人并不多,离着这座老桥几十米的下游,有一座新修的双墩跳岩,很有特色。两排跳岩相隔一尺左右,一高一低,并排而立,我数了一下,每道跳岩由66个石墩组成,在河面上一字排过去,两个石墩之间相距一小步左右,过来地走一排,过去地走另一排,跳岩两头有专人指挥游人靠右行,避免了迎面相撞造成拥堵和不安全事故。因为新跳岩风格独特,游人都争着排队想走一来回。听着脚下哗哗的江水声,目不斜视,一步一步专心走过去,因为稍有分心目光游移,便有踩空落水地危险。
第二天早上,到餐厅吃了两个鸡蛋。这儿的鸡蛋很小,只比鸽子蛋大一点,却很香,是真正的山野土鸡蛋。
吃过饭,提着包走出散发着霉味的客房,大门外阳光明亮,向古城望过去,没有了光影彩饰,灰色的城依着叠翠的山峦,沉静古朴,一座座吊脚楼眉目清秀,显出一丝悠远古韵,使得山也生动起来。小城之叫“凤凰”,据说是因城后的山峦像凤凰展翅。奇怪古代没航拍技术,古人是怎么看出来的?况且凤凰长什么样,谁又说得清。范围看大了,古城外那一圈圈新建筑就入了目,极不协调。这些外围的新建筑,也是造成城内闷热的原因之一。
坐在酒店门前等车,有几个穿着民族服装的妇女背着竹篓,用土语向我们兜售她们的绣品,一个香袋五元,纯手工,真不贵,我买了两个。其他人笑我:“这东西哪里都能买到,端午节满大街都是。”那又如何,我这个是几千里地凤凰带回去的。又来个推车卖香蕉的,大家看了一下,个头非常小,三寸左右长短,吃起来不愁人,每人都买了几斤。
坐上车,拆开一袋姜糖,几个人一人一颗含在嘴里,浓浓的姜味在口腔里弥漫,很爽口。姜糖是凤凰特产,质地看上去很像家乡的琼锅糖,但不粘牙。湘西湿气大,人有吃姜习俗,用红糖加姜汁制成姜糖,比原生姜片柔和甜润,口感好许多。但这东西,干燥的西北只可偶尔尝之,不可多食。
旅游归来,重读了《边城》,沈从文笔下理想浪漫的边城,在时代的洪流里,已然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