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小区那个鞋匠摊
许多事留在了春雨秋月里,没了影踪,我对家门口的这个鞋匠摊,却常有着别样的亲切。
认识他已有十多年了。第一次接触是给我的一双皮鞋后跟钉个掌。那时他年轻,也就三十出点头,头发乌黑发亮,人称他小宋。殊不知他已是有一个五岁娃的父亲了。他和妻子从安徽老家来这个城市谋生,租住在一户人家搭起的狭小的坯子里。只要是无雨晴天,从白雪斑驳的冬季,到青枝绿叶的夏天,他都会早早地在小区沿河的人行“安全岛”放上几张小矮凳,摆起了鞋匠摊。煦阳初照,绿树成荫,鸟雀啁啾,环境倒也不错。在酷热的夏天,他会在鞋摊前撑起一把大大的太阳伞。别看这不起眼的鞋匠摊,生意倒挺好,我每次路过,总能见到几个客户在修鞋。有时天色已很暗了,他还在干活。
那次钉鞋掌,小宋给我留下一个初始的好印象。“要皮的还是铁钉的?”他问。“随意。”我说。他打量了我一下,“你这年纪,就钉铁钉的吧,虽然走路有点响声,不过显得有精神。”我笑了,心想,他挺会说话的,总以为是他的生意经,收费时却没见他多要。
以后家里只要鞋出了“问题”,我都会去找他。图他手艺高、态度好、价格公道。我们渐渐熟悉了,话也就多起来。
一次,我又拎着一双皮鞋去找他。他接下活,望了望,要我傍晚来拿。我刚好也有急事要去办,匆匆离去。夕阳西坠时,我去他鞋摊取鞋,鞋已修好了,鞋边还缝了一圈暗线,似乎还擦了鞋油,锃光雪亮,像新的一样。趁着这时人少,我们聊起来。
“怎不在老地方了?”
“嗯,这几年建设文明城市,沿河一溜排改建了绿化带,栽了花草,有石凳、石椅,还添了不少运动器具,好让人小憩时锻炼锻炼。社区就给我安排在这儿落地。”
“还住老地方?”
他把鞋交给我,笑了,“娃大了,快中学毕业了,租了间房,宽敞些,比过去好些。”
后来我听周围邻里夸小宋一家,才知道这夫妻俩挺能吃苦,小宋修鞋,从不宰客,厚道得很。他妻子替人家做钟点工,接三四家的活,把人家的家当自己的家,搞得干干净净,还要忙自家的事,一刻不得闲,真是眼睛一睁,忙到天黑。娃也拉扯大了。娃很懂事,相帮着他妈妈做家务。
又过了几年,我裤腰的皮带断裂了,想起小宋摊位上有皮带,就过去买一根,也算给他点支持。他帮我选了一根,还替我系上,打量一番,觉得有点松,又在皮带上打了个眼,再系时不紧不松。我很满意,更满意的是他的为人着想。
我们闲聊时,他好像有点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跟我说:忙了大半辈子,上个月买了套二手房,五六十平方米,娃明年就要考大学了,个头长得比自己还高,得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说着,他指着河对岸靠马路边的一幢楼,说那五楼就是他的家,阳光正斜斜地照在阳台上,光灿灿的。
这时又过来一个修鞋的,我望着小宋,他已不再是我当初见到的那个一头乌黑头发的模样了,岁月匆匆,白驹过隙,日子水一样地流过,步入中年的小宋平顶发型下已显露出不少的抬头纹。他修着鞋,修着修着,人就老了;他也修着岁月,修着修着,幸福却溢满在他的沧桑里。这幸福是他创造的,除了他的勤劳、认真、诚信,更多的是来自他的热心、真心、爱心。难怪不起眼的鞋匠摊有那么多的回头客,生意那么红火。
(作者:徐廷华 《人民周刊》202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