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月《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与白居易同行
浔阳江头,秋风瑟瑟,有一小船,飘飘而来;枫叶荻花,漫江浸月,泪沾衣裳,愁浓酒长;望穿别绪,忽闻妙音,掩思抑念;寻声暗问,千呼万唤,有一女子,款款而来。
从此,忧愁暗生,情难自禁。成就了一段“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佳话,更成就了一篇千古传唱的美文,《琵琶行》。在这不曾被历史洪流冲刷殆尽的诗歌里,充斥着浓到化不开的忧伤,让人的眼中慢慢也不觉蒙上了一层轻薄的水雾,眸中的泪滴旋转着打颤。总想说些什么,却始终无语凝噎。
人常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异常繁乱而折磨人的命运似乎是诗人灵感的源泉,但在白居易的眼中,这未必是自己创作所必不可少的灵丹妙药。他用六百一十六言,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女,她曾在京城辉煌一时,舞台上耀眼夺目的她,似乎从未想到自己红颜凋零的未来。时间总会带走很多东西,在下一个人生阶段悄然而至时,她选择了逃避,与过去纠缠。造成这一切悲剧的,诗人告诉我们了,是大局。
我不禁在心中埋下了一个疑问:倘使我们是琵琶女,活在不同与当时的现在,我们,是否依旧必须延续这样的悲剧呢?
命运使然,年长色衰必然将至,面对无从抵抗的风暴,即使要被惊涛骇浪拍在地上,我们也不必非要走琵琶女自怨自艾的道路。面对挫折,我们依旧可以把满满的苦情放在“琵琶的叹息”中,但在这声声曲调背后,我们不能放下心中那最无与伦比的执着。即使深陷沼泽,面临困境,我们还是要用更激昂奋发的歌曲来呐喊自己的未来。不再低眉信手续续弹,我们,可以把人生演奏得更加饱含激情。
一直以来,我都极其敬佩像白居易这样的人。爱他的才华横溢,更为他的忧国忧民所倾倒。尽管诗歌中确有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愤懑,但更多的,是诗人对政局动荡、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的无限忧愁——所谓“别有忧愁暗恨生”,白居易的盛名所在,正是因为他始终在心中给自己留一片外界喧嚣无法侵犯的净土,在这里,有他对命运多舛而衍生出的剪不断的愁思,也有他面对人间疾苦却无可作为的悲痛。只有真正容下自己的人,才能装得了天下。他容下了自己人生的不称人意,更在《琵琶行》中,容下了底层百姓倍受压迫的呻吟。他借琵琶女——正在受苦之人的缩影,字里行间,对国家的忠心,对百姓的担忧,跃然纸上。细细品味这首诗歌,耳濡目染,眼前浮现出了当年社会的情景——读白居易的诗,很是增长自己的爱国情怀。
当日作别,只因无管弦,诗人无奈把秋叹,这一叹,成就了流传千古的《琵琶行》,也成就了像我这样痴醉于白居易文墨的万万人。今日再读《琵琶行》,心头涌上一份力量,被一种微妙的感觉包围,不禁像诗人一样叹道:“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