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这东西,你努力不一定改变的了,你不努力绝对是无法改变。

有一部纪录片《出.路》,是中国导演郑琼跟拍了三个阶层的孩子,十年的时间,是如何靠“读书”改变命运的。

三个孩子分别是甘肃白银市会宁县的马百娟、湖北的小镇青年徐佳、北京女孩袁晗寒。

马百娟生活的甘肃会宁干旱缺水、村里人一生洗两次澡。她学习努力,但小学五年因家人不同意再读而辍学。16岁嫁给表哥,怀孕生孩子。

湖北男孩徐佳,父亲车祸去世。父亲的遗愿是让他念大学。母亲咬牙供他复读三年,考上大学。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十年的时间买车、买房。过上了小中产阶级的生活。

北京女孩袁晗寒,父亲做房地产生意。自幼钢琴、舞蹈、美术各种特长班轮流学习,最后选择了美术。在央美附中留级一年还是几门功课不及格。放弃了全国学艺术的小孩子都想进的央美附中,17岁辍学,母亲给她投资开了明知道不会赚钱的酒吧。酒吧倒闭后去德国留学,全世界顶级的学者艺术家都来讲学的学校,袁晗晗并没有当成一回事。抽烟、闲逛,漫无边际的游荡。回国后,父母资助开了一家公司。

三个孩子里,小镇青年徐佳是唯一一个靠读书改变了命运的人。

山村女孩的封闭、绝望、没有自我。

小镇青年让我们看到努力、拼搏、负重前行。

大都市女孩身上,我们看到个性、潇洒、无拘无束。

这是三个阶层的人们生活的缩影。

读书改变命运?没有书读怎么改变命运?

郭德纲讲过一个自己的故事:小时候家里穷,遇到下雨,人家的孩子都在教室里等大人去接,他知道家里没有伞,每次都是顶着雨奔跑。

小镇青年徐佳是幸运的,他还有能力奔跑。他还有一个拼命让他念大学的妈妈。可是山沟的马百娟呢?她没有伞,也没有家人的支持,她连奔跑的能力都没有。

而大都市的少女袁晗寒就不同了。她从小就有伞。这把伞很大,无论她走到哪里,都能为她遮风挡雨。她没有努力,尚且如此。她要是再奔跑,那该有怎样的广阔前程?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无法逃脱一个叫作“命运”的东西。

那天看见张元写的一篇文章。农村老家,为他家修葺房屋的几个民工。四十岁左右就沧桑得如同五六十岁的面容。有的聊天时满腹经纶,即使打工穿着也干净利索。可他们却为晴朗天空下清晰掠过的一架客机注目良久。然后猜测飞机里坐着的是什么人?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坐不了飞机,对他们来讲,坐飞机是极大的奢侈。

那天出门,我因为张元的这篇文章哭了一路。我还是想到了“命运”这两个字。

身边很多这样的例子。同样的高中毕业,一个是家长安排的大好前程,一个是连续加班拼命努力。前者有家长给准备的车房,后者努力了三年也没能付上房子的首付。

于是,大部分的家长都拼尽全力让孩子念书,于是多了很多因为读书留在大城市拼搏的孩子。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虽然十年的努力结果也许是个别孩子的起点。但相对于父辈的生活,已经是天壤之别。

命运在很多时候,还是可以靠努力改变的。路程当然辛苦,但不努力绝对没有出路。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

英雄不论出处,但没有哪一个英雄不是靠后天的努力成为大器。

命运这东西,你努力不一定改变的了。你不努力那绝对是无法改变。

前阵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历历在目。对于一些农村的孩子,这确实是改变命运的有效方式。上了大学的孩子,几乎没有再回到农村的。我见过很多即使在外面租地下室也不回家的孩子。在外面多少还有点机会,回家就意味着翻身无力。

命运,是一个很矛盾的存在。那些说不信命的人,大都是一直被命运宠爱的。

有的人,努力了,实现梦想。

有的人,一生拼搏也摆脱不了平庸。

今天的文章写得很矛盾。因为我看到的纪录片导演也是矛盾的。她一边在在呈现那些无力救赎的贫穷和因为贫穷而导致的命运,一边又在呈现那些因为读书拼搏而改变了命运的人。前者让人无望、窒息。后者又让人燃起希望。

一直觉得希望是精神的罂粟。如果没有希望,那些苟且那些无奈靠什么坚持?

就我的半生而言,如果没有坚持和努力,那我的生活肯定是另一番景象。这景象不用描述,也不用想象。

家里有伞的孩子,固然是幸运的。没伞的孩子也不用唏嘘。毕竟大部分的家庭,小伞还是有的。那就努力一下,尽量地给孩子多撑一会伞。孩子只要不疯不傻,只要愿意努力奔跑,就算起点再低,总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读书”,还是能改变一些命运的。

如果错失了上学的机会,如果知道终身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也会得到命运的怜惜。有时候,命运的确在自己手里。

只要你想改变,总会绝处逢生。

作者林蕾:一个上学时不会算数,却酷爱文字的70后。一个坚信读书有用的70后。未来有你是我的骄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