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哪些釉色属于窑变釉?

什么是窑变?

窑变,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

古人对窑变的定义,相对来说,更加宽泛,甚至将瓷器器型的变化也包括在内。例如《稗史汇编》认为:“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

窑变的结果

窑变的结果,不外两种情况:一是窑病,二是窑宝。《南窑笔记》说:“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则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

窑变的成因

通俗地讲,颜色釉的发色是随着窑火的变化而变化的。譬如铜红釉在柴窑火中容易变红,而在油窑及煤窑的火中就变成紫蓝或灰黑色的了,很难出现红色,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烧制材料及窑炉内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含量不一样从而导致氧气含量高低起伏而最终形成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因为烧成条件不同,同样的釉,经不同烧制工艺而成的色彩也完全不同,比如茶叶末釉,也会产生“老僧衣”、“鳝鱼黄”和“蟹甲青”等多种色彩,其变化莫测,即使在科学技术条件下,人们仍然无法完全掌控,所以就把这种成色现象及过程被称之为“自然窑变”。


古代瓷器中,有哪些釉色出现窑变的呢?


第一、钧窑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1.北宋钧窑玫瑰紫釉渣斗式花盆

花盆呈渣斗形,撇口,长颈,圆鼓腹,圈足外撇。通体施窑变釉,各部位釉色不同。内壁口沿处以天蓝色釉为主,其下蓝、紫相间。外壁口沿至颈部,天蓝色底釉上晕散着玫瑰红色釉,犹如晚霞;腹部釉色以玫瑰红色为主,明亮艳丽;外底施酱色釉。底开有五个渗水孔,并刻有数目字“六”。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2.北宋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花盆呈六瓣葵花式。折沿,深腹,圈足,盆壁里、外分别凸起、凹进六条直线纹。内外满釉,釉色为窑变的玫瑰紫色,边、线呈酱色。底有五个渗水圆孔,外底刻划数字“七”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3.元代钧窑玫瑰紫釉仰钟式花盆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4.元代钧窑天蓝窑变釉碗

碗敛口,深弧壁,圈足。内、外施天蓝色釉,底部无釉露胎。
此碗周身釉色呈现出如火焰蓝光般色泽,鲜艳夺目。此种色彩为钧窑首创,最初是因为窑工对于着色剂呈色原理的无知,使得釉色在窑内发生自然变化,称为“窑变”。后来这种烧造技术被人为加以利用,形成独具特色的釉装饰。诗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来赞美此种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釉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第二、建窑

建窑是我国宋代著名的以烧造黑釉瓷器而闻名于世的瓷窑,其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废品堆积散布于池中村、后井村周围的芦花坪、大路后门、源头坑、牛皮仑、营长墘(又名社长埂)、庵尾山(又名庙尾山)等处山坡上,范围达10余万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建窑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特别是1960年10月、1977年夏、1989年5月至1990年5月、1991年10月至1992年4~7 月的四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清理了10几座龙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瓷器标本以及窑具、工具标本,为研究建窑的烧瓷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证明,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当时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兼烧少量黑釉瓷器。宋代是建窑的兴盛时期,大量烧造黑釉茶盏,兼烧部分青釉、青白釉瓷。元代以后,建窑渐趋衰落,至清代,曾一度烧造青花瓷器。 宋代建窑主要烧造为适应当时“斗茶”需要的黑釉茶盏,依据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铁结晶斑的不同,品种有“兔毫”、“鹧鸪斑”、“曜变”等称谓。宋代文人曾写诗赞美过建窑鹧鸪斑盏和兔毫盏。如蔡襄撰《试茶》曰:“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雪冻作成泥,云间未垂缕。” 陈蹇叔撰《郎中出闵漕别送新茶》曰:“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

1.宋代建阳窑黑釉酱斑碗

束口,沿外撇,内沿下有一道凸边,斜腹,圈足。内壁施黑釉酱色鹧鸪斑。外壁施黑釉,近底以下露褐胎。质地坚硬。

福建省博物馆馆藏

2.南宋曜变天目盏

杭州古越会馆藏 - 杭州市上城区出土

3.宋代曜变天目建盏

日本博物馆藏品

曜变天目


第三、清代景德镇窑变釉

雍正时期窑变釉作为雍正时期创烧的仿宋代钧窑品种,主要以铜红釉为主,还含有其他多种金属元素,在入窑烧制过程中,经过氧化或还原反应,呈现出多种美丽的色调,如月白,蓝 紫 黑色与红色交织在一起。形成千变万化,流淌的丝条和斑片。

1.清乾隆窑变釉钵缸

缸体钵式、敛口、深腹、圈足。通体施窑变釉。釉面匀净,大面积的红釉与淡紫、月白等色釉交相辉映,艳丽华美。圈足内施酱釉,外底刻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2.清雍正窑变釉贯耳瓶

瓶直口,长颈,颈有双贯耳,颈下渐广,鼓腹,圈足外撇。内施天蓝釉,外施窑变釉,底施酱釉。底中心阴刻篆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3.清道光仿钧窑变釉石榴尊

尊形如石榴,故名石榴尊。花口、折沿、直颈、圆腹、圈足微外撇,器身均匀分布六条凹线。外底刻划篆体“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款。器内施月白色釉,器外施以红色窑变釉,六条凹线处釉呈天蓝色,圈足内施浅月白色釉,釉色不匀。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4.清康熙景德镇窑豇豆红釉菊瓣瓶

此器为康熙豇豆红的标准式样之一,撇口,细长颈,长腹,近底部呈菊瓣状,足露胎,底内白釉,有青花六字“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釉面呈现淡雅的桃红色,还能在其上看到散缀的深红色斑点和苹果绿色苔点,精美异常。釉面薄而细腻,造型优美,制作精细。

上海博物馆馆藏

5.清康熙景德镇窑豇豆红釉印盒

此件清康熙豇豆红釉印盒,于桃花红中泛出些许绿苔,正所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豇豆红釉是清代康熙景德镇官窑烧造的著名瓷器品种,上海博物馆、北京和台北两家故宫博物院都有收藏,在欧美尤其是美国的收藏最为丰富。

上海博物馆馆藏

6.清代豇豆紅瓷筆洗

台北故宮博物院馆藏

7.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


第四、吉州窑

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位于江西吉安永和镇,宋时称吉州,故名“吉州窑”,又因烧造地点在永和镇,也称“永和窑”。其创烧于唐而终于元,所烧品种繁多,是一座综合性的民间窑。吉州窑瓷器地方特色浓郁,其中以黑釉瓷器上特有的装饰风格著称于世,除剪纸贴花外,还有木叶贴花、剔花、玳瑁釉、鹧鸪斑釉等等装饰手法,皆惟妙惟肖。

1.宋代吉州窑玳瑁釉罐

罐唇口,短颈,鼓腹,浅圈足。罐外壁施玳瑁釉,罐内及底部素胎无釉。
此器外壁黑色的地釉和姿态各异的黄褐色斑纹,与天然玳瑁极为相似,别具一番情趣。
玳瑁釉是一种窑变釉。其作法是在器物上先施一种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釉料,然后再随意甩洒一种氧化铁含量较低的釉料,烧成时产生交融、流淌,千变万化,惹人喜爱。玳瑁釉是吉州窑瓷器上常见的一种釉,以这种釉装饰的瓷器主要有瓶、罐、炉、碗等。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2.宋代吉州窑玳瑁鬲式双耳炉

宜兴博物馆展品

3.宋代吉州窑木叶天目盏

吉州窑博物馆馆藏

4.宋代吉州窑玳瑁釉碗

玳瑁釉是一种窑变釉,追求仿生的审美情趣。将瓷胎先施一层高氧化铁含量的釉料,然后刻意甩洒另一种氧化铁含量低的釉料于其上,瓷器入窑烧造时釉料间交融流淌,变幻万千,最终得到这种幻化般地玳瑁纹样。此碗釉面色泽千变万化,黑、黄等色交织混合在一起,有如海龟玳瑁的色调,宋代称其为玳瑁盏。这种花釉富有变化,色调协调滋润,是吉州窑的主要装饰品种之一。

观复博物馆馆藏


第五、鲁山窑

窑址在今河南省鲁山段店。其始烧于唐,终于元代。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鲁山窑址发现花釉腰鼓碎片,从而证实了唐人南卓在《羯鼓录》中“鲁山花瓷”之说,说明唐代鲁山窑是花瓷的主要产地。“花瓷”是利用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烧制出不同色调。其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黑或褐色上带白、月白等浅色斑装饰;另一类以黑、月白或铜蓝色釉为底釉,衬以天蓝色不规则的釉斑。花瓷器型以壶、罐居多,还有盘、碗等,腰鼓是鲁山窑之代表作。  

1.唐代鲁山窑花瓷腰鼓

腰鼓广口,纤腰,鼓身凸起弦纹7道。通体以花釉为饰,在漆黑匀净的釉面上显现出片片蓝白色斑块,宛如黑色闪缎上的彩饰,优美典雅。
腰鼓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木腔乐器,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不仅被吸收进唐乐,且又烧制成陶瓷腰鼓,别具特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2.唐代鲁山窑窑变釉盖罐

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馆藏

3.唐代鲁山窑花釉双系罐

观复博物馆馆藏


其实窑变釉从广义理解的话,很多窑口都有,只是不同窑口不同釉料以及不同烧制方法出来的窑变釉颜色有好有差,例如长沙窑、石湾窑、炉钧釉等等。

1.明代石湾窑仿钧釉三足炉

炉直口,平出沿,短颈,鼓腹,圈足,圈足下承以三足。炉外施窑变釉,釉色以月白色为主,炉内施白釉,圈足内施酱色釉。胎体厚重,做工精细。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2.清雍正炉钧釉水丞

炉钧釉是清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一种仿钧低温釉品种,此后历朝均有烧造盛行于雍正、乾隆时期。清人撰《南窑笔记》曰:“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雍正十三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记载,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各种釉水款品种,有“炉钧釉,色在广东窑与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过之。”从釉色上指出炉钧釉的特点,及其与广钧和宜钧挂釉的不同。此件炉钧釉水丞形制小巧,为文房用具。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

欢迎大家补充!

(0)

相关推荐

  • 【了解】钧瓷的诞生

    中国的瓷器分两大类,单色瓷,复色瓷. 钧瓷,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响彻古今.宋代钧瓷之美,一枝独秀,无与伦比. 在中国的万千瓷器之中,而钧瓷是最为另类的瓷种.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属宋代五大名窑'钧.汝 ...

  • 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钧窑瓷器 民钧(一)

    钧窑产量最大的是碗.盘.洗.罐.瓶.炉.枕等生活器皿,釉色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紫红色斑块,少见通体玫瑰紫和海棠红器物.由于这类产品主要供民间日常生活使用,故俗称"民钧" ...

  • 一色|馆藏之钧窑折沿盘:折进去的钧之年华

    钧窑器,诚宋瓷中最为艳丽夺目者,以河南禹州钧台窑为主窑址,河南其他地区也有烧造,始制于北宋.纹虽简,饰却华,犹如法书挥毫,每品均独一无二,深得当时文人贵冑青睐,本品正是佳例. | 一色美术馆 · 钧窑 ...

  • 瓷器收藏:神奇的窑变釉

    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上千年历史长河中,瓷器从最开始的青釉经历了色釉色彩的多样化转变,在这当中,各朝各代创烧了各种璀璨瞩目的瓷器品种,一度让我国的瓷器走向了世界的巅峰.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 ...

  • 一真一假说瓷器(91-清晚窑变杏圆瓶)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看帖笔记,老窑瓷器系列知识普及. 发文2:一真一假说瓷器. 发文3:博物 ...

  • 窑变釉的鉴定及市场行情分析!记得收藏!

    窑变釉瓷器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称呼,在我国古代以往的烧造历史中,凡是开窑以后瓷器成品形成了非预期的特异形状或釉色,并且具有区别于规矩瓷的明显美感,这类瓷器都可以称之为窑变釉.也就是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 ...

  • 清代 · 仿钧窑变釉杏圆瓶(故宫博物院)

    清代 · 仿钧窑变釉杏圆瓶(故宫博物院) 来源:故宫博物院 时间:2021年05月20日 阅读量:566 字体大小:  默认 清 · 宣统 高30厘米  口横10.5厘米 口纵9厘米 足横12厘米 足 ...

  • 鸿芳公司“铁系窑变釉艺术陶瓷项目”参加福建省第十九届海创会

    鸿芳公司"铁系窑变釉艺术陶瓷项目"参加福建省第十九届海创会 以"坚持创新发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的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于2021年6月18 ...

  • 一真一假说瓷器(X135-仿钧窑红釉洗)

    以后只解说公众号<宋元瓷器>学习群给群友点评的藏品,所以请藏友提供图片一定是自己的,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欢迎广大藏友,提供自己买走眼的仿品,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帮助. 以上是在<宋元瓷器 ...

  • 红若胭脂、紫若墨黑——色彩多变的“窑变釉”

    在陶瓷工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器物从无釉到施釉,生产出的施釉陶瓷是陶瓷飞跃发展过程中的第二个里程碑.钧窑属宋五大名窑之一,钧釉瓷的出现,突破了以往只有青釉,白釉和黑釉等单一色釉的瓷器,成为一种十分鲜明. ...

  • 清瓷-IV 窑变釉

    国家博物馆藏清代瓷器第四期. 上期请你欣赏了单色青釉,这期看点不一样的,我们欣赏窑变釉. 窑变釉是窑变的结果,曾经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技术缺陷,到了清代,规律已被充分掌握,变不可控为部分可控,从而为我们呈 ...

  • 简谈 窑变釉各个时期特点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 在古代,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窑变釉.所谓入窑一色,出彩万千.说的就是窑变无双,每一件都是孤品. 雍正时期窑变釉作为雍正时期创烧的仿宋代钧窑品种,主要以铜红釉为主,还含有其他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