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含糊不清的谬误
-- 共1000字 / 阅时2min --
上期 [周三] 栏目我们对论证中的假设做了介绍。这期文字我们介绍逻辑谬误之含糊不清。
01.
含糊不清,指论证中使用的概念、判断出现语义上的含糊或歧义,称之为含糊不清的谬误。
含糊,指论证中的概念、判断的含义模糊不清、含混笼统。例如——
好员工会得到奖赏
大华是个好员工
------------
大华会得到奖赏
这个论证从逻辑结构上看是有效的,但我们却不能从中得出什么确切信息。
大前提中“奖赏”和“好”这两个概念的内含和外延都是含糊的,我们搞不清“奖赏”具体指的是什么,“好”又是怎么评定的。再如——
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
02.
歧义,指论证中的概念含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意义,导致判断有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
有个故事说的就是媒婆利用歧义来达成目的的——
有位姑娘因缺了一块嘴皮,一直嫁不出去;有个小伙因没有鼻子,一直娶不到媳妇。双方找对象都有个条件:不要有残疾。
于是媒婆去给小伙说:“这姑娘没别的毛病,就是嘴不好。”
小伙以为“嘴不好”就多嘴多舌、话语唠叨,不算大毛病。应了。
接着媒婆去给姑娘说:“小伙子别的都挺好,就是眼下没什么。”
姑娘以为小伙子家穷,觉着眼下没什么不打紧,多陪点就是,以后会好。也应了。
等双方见了面,才发现上了当。都指责媒婆骗人。
媒婆辩解道:“我不是说得很清楚吗,姑娘嘴不好,小伙子眼下没什么。”
对于媒婆来说,她试图利用歧义谬误来达成目的;对于姑娘和小伙子而言,却是不自觉地陷入了歧义谬误,得了错误结论。
03.
混淆概念,指论证中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导致论证出现错误。
故意混淆概念(称偷换概念)是一种进行不正当论证的诡辩手段,它或是利用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或利用两个在含义或形式上相似(或者部分相同)的语词,来混淆概念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例如——
男:你既要这又要那,不怕被说成[拜金女] 吗?
女:你没听过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吗?价钱低了,还能叫爱情吗?
对话中引用的“爱情价更高”,本意指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强烈感情,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反映的情感价值和精神价值是无价的,绝非金钱能买到。
而这位姑娘却曲解了“爱情价更高”的本意,把概念偷换成了“物质交换的价值”,由此可推得:男孩给我花的钱越多,我们就越是高价值的爱情。
错误的概念应用,必然得出与事实相违背的结论,不利于正确地认识现实,达成目的。
以上就是我们对这含糊不清谬误的介绍。下期[周三] 栏目,我们介绍逻辑谬误之虚假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