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二荤铺”(一)

二荤铺,很多人只听过,没见过。有人乱写,看不过眼。

其实这种小店并不算离我们多远。大城市,二荤铺消失得早些;小城市,九几年的时候,仍然还有二荤铺存在。

二荤铺最大的特征是不常卖“整菜”。

也不知道谁传出来的,到二荤铺点一盘什么什么菜——这都是个例,其实二荤铺并不常卖整盘的菜,从二荤铺开始出现的那一天,到它消失,都是这样。

二荤铺源于元末,最早据说是回教的人开的。这个情况,倒是在古代通俗小说或是评书里有所体现。比如今天听单田芳先生的《大明英烈》,一吃饭,要找个回回的馆子——其实那就是二荤铺前身。最早时,卖的就是碎肉和下水杂碎——这也是“二荤”的来历——根本就不成一道菜,没法成盘卖。后来的二荤铺,基本上继承了这个习惯,卖散盘,几个菜甚至主食凑到一起,才算一道菜,因此很便宜。

旧时代,到二荤铺去,真正点一个正经菜的顾客并不算多。如果有这个钱,就到正经的馆子去了。旧时代的饭馆酒肆是非常讲规矩的,点一个菜也是主顾,一定把你伺候得舒舒服服的。有舒服的地方不去,二荤铺的环境基本都很差,谁有病啊非要钻二荤铺?

这个情况也可以在很多名人文章里看到。比如赵树理先生,49年进北京,颇体验过几次二荤铺的美味,在文章里对二荤铺的经营模式大加赞许。后来,这成为他被批斗的“根据”之一。

二荤铺除了人不当买卖,什么都当买卖。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也这样。大部分二荤铺并不靠经营食物活着,而是靠租东西。盘子、碗、桌子、凳子、大锅、梯子、推车,各种的用具,家里没有,临时要用,就可以去二荤铺租。

带料加工,也是一项业务,红案白案都可以,但是厨师不出门,借厨子不行。

卖食物当然也很重要,毕竟是招牌。但是,它也不像某些人说的不卖海货什么的,它是有什么卖什么,市场上最便宜的材料,就是它的伙食原料。曾听父辈说,七八十年代,市场上偶尔可见海货,皮皮虾4毛钱一斤没人买,二荤铺就会买去做成菜;各种的小杂鱼,河沟里捞的小鱼,正经饭店不卖这个,二荤铺也会卖。它不会特意去经营这些东西,但是有了就卖,并不特意躲开这一块。

二荤铺也不是完全没有“高档菜”,它自己不会做,但是它可以进货。比如北京的二荤铺,会去进烤鸭子。人家大饭店的烤鸭子,没烤太好,或者时间有点久,味道不够好了,二荤铺会买回来,稍微拾掇拾掇,切碎了卖给顾客。早年间的时候,二荤铺还卖过饼干。几块饼干装一盘,这也是一道菜,这是专门预备给外卖给某些人家请客时撑场面的。

二荤铺的原料绝对没有大多数人想象中那么好。比如说肉,大都没有什么好肉,快要变质的肉拿过来腌晒一下做成肉脯,这才是它常做的事。不然,你以为比如“肉脯徐”这名字是怎么落下的?又比如碎肉,里边经常掺着骨头碴子,所以价钱才低。

很多人说二荤铺,都要提“灶温”,但其实那种大馆子早就不能算二荤铺了。

二荤铺并不怎么卖酒。

二荤铺是小馆子,做不来“大生意”。它也会去糟坊打点酒来,但不会多。事实上,二荤铺卖糟饼比卖酒多。

这是因为,比如整个清代到民国初期,酒类是“特许销售”的,甚至出台过禁酒举措,因为耗费粮食嘛。清代实行的是特种产品税,税率极重。民国初期想卖酒,得交“公卖费”,是酒价的1/5。

民国20年,正式出台了“烟酒营业牌照”,就算办了执照,卖酒也要被多征税,零售卖酒分四个档次,每季度分别征收8个大洋、4个大洋、2个大洋、半个大洋——那是银本位的钱啊,多少小铺子一年纯利未必够一个大洋。你记得《大染坊》里陈六子说,“一个大洋能买仨丫头”,二荤铺卖酒,疯啦?

民国23年7月,这个税就变成各省市来收了,完全变成地方税,税额打着滚的往上涨。民国25年,又搞了一个“土酒定额税”,也是个地方税,直到民国31年才取消。

卖酒?二荤铺会偷着给老主顾一点,那是有可能的。若明目张胆卖酒,把二荤铺卖了未必够税钱。

所以很多人说什么在二荤铺喝酒,那是胡说八道。欠抽。

(0)

相关推荐

  • 成都“最撇脱”苍蝇馆子,双流本地人的食堂,人均仅30元,真安逸

    成都双流的"本地人食堂",价格相因,味道很巴适! "老李,走去双流哇?我请你喝新茶!安逸得很哟!" 昨天一到成都,就接到老友"姜虾子"的电话 ...

  • 成都这家苍蝇馆子,靠4道菜扬名,工作日的中午不预约也吃不到

    炎炎夏日,很多人的命都是空调和冰镇饮料给的,这样的天气很容易没胃口,不要说吃肉,就连吃点热乎的东西也难以下咽.不过成都人却偏偏例外,大热天还要吃辣,这家苍蝇馆子看起不起眼,但是工作日的中午还是人满为患 ...

  • 为何馆子里大火炒的菜,总要比家里炒出的菜好吃?是因为火大吗?

    老话常说:民以食为天,而中国人对于美食的研究更加的深入,应该是算得上是世界上最会吃的人了.在过去生活条件不好,下馆子是很奢侈的,只有一些有钱人才能偶尔犒劳一下自己.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再加上快节奏的 ...

  • 农村坐席每次必上的一道菜,梅菜扣肉,上桌七秒就抢光

    农村坐席每次必上的一道菜,梅菜扣肉,上桌七秒就抢光

  • 1938年1月,北平一家小酒馆二荤铺。饭...

    1938年1月,北平一家小酒馆二荤铺.饭馆里没有什么人,陈阳正趴在那里打瞌睡."陈小二,在那挺尸啊?也不知道擦擦桌子,倒倒垃圾,真把自己当太爷了!"一个声音把陈阳惊醒,他晃晃脑袋, ...

  • 也说“二荤铺”(三)

    有人说二荤铺像茶馆多于像饭馆,这话很对.旧社会的二荤铺没法卖酒,只能靠卖茶撑着.这种茶俗称"满天星",高碎,但二荤铺的饮料可不仅仅限于高碎. 二荤铺的饮料很有意思.现在很多饮料都已 ...

  • 也说“二荤铺”(二)

    有人说,二荤铺就像今天的盒饭称菜,也对也不对.其实在二荤铺,菜没什么可选的.旧时代,大多数人吃不起菜,有时经常只买"一口",解解馋而已. 二荤铺的食物,经营最多的就是主食. 二荤铺 ...

  • 也与“二荤铺”稍微有关

    旧时代的二荤铺很少卖酒,但是到了80年代,小城里的二荤铺俨然已经"阔"起来了,虽然也还兼具许多曾经的旧时代二荤铺的功能,但饮食上绝对不止上了一个台阶,有酒有肉,好酒好肉. 我家是没 ...

  • 还记得老北京的二荤铺吗?

    京城的酒家.饭店历来层次分明,高低错落.像是那些厅堂宽阔.雅间精致的饭庄大多都是亲王贝勒.富豪商贾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往往叫做某某楼,或者某某堂.其他大一点儿的酒馆,老百姓更喜欢叫它"大酒缸& ...

  • 时至秋分,这“一汤二荤二素”记得给家人吃,应季而食,营养美味

    秋分时节,天气变得比之前更加凉爽了,而且伴随着一场场的秋雨,气温也会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个时节天气凉爽又比较干燥,除了增添衣物之外,饮食上也应当格外注 ...

  • 邱氏粮铺(二)

    邱氏粮铺(二) 文:早茶晚酒   图:选自网络 "邱少爷有事?"秋明看了他一眼,低头踩着洋机."小店初开,以后还承蒙左邻右舍多多关照.另外烦请姑娘替我做件长衫,就在这里选 ...

  • 刘清辉:金仙铺学校(笑谈我经历的校园)十二章之一

    [作者简介]刘清辉:现任邵东县法院副院长.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邵东县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坚持业余创作,擅长散文写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有作品集<大山深处的孤独守望>. 感恩作者授权  绿 ...

  • 水铺――告别曾经的生活轨迹(二)

    自家门口或者房后身,搭上一个棚子,晚上用黍秸薄围起来.依墙体盘个炉子,火堂子是长方形,并不用特别深,火种由一侧慢慢引满,炉火堂子下一个风道连接着一个风箱.自己预备十来把暖水壶,一两个长板凳或马扎子供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