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新市:建造“觉海寺”出资人是“朱集”还是“李集”?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有违权者请告知删除)

目前,在我们所知的资料中,对于新市“觉海寺”的最初建造,基本上有三位投资人一位是新市人钟思染,他购得南朝齐国大夫朱安期墓地;第二位是当时的乌程县令朱集,他卖掉了田舍获得金钱而应募;第三位是僧人彝昌,他也应募了部分钱财。
这一信息,其实来自于《嘉泰吴兴志》的十三卷。其中谈及到觉海寺,是作如下描述的:
觉海寺,在县东四十五里新市镇。唐时,武康县旧有“兴福寺”,后废。元和十年,锺思染于镇中得汉中大夫朱安期墓地,请于刺史薛戎移额建寺于此,乌程令朱集舍田宅金钱贾彝昌相与力成之。武宗时废毁。宣宗时,彝昌重建。本朝治平二年改今名,按三门佛殿,唐时所立记文。建中靖国初,太史章撰“大唐兴善之寺”六字小碑,今藏“墨妙亭”,有“法鉴讲师若愚塔铭”,殿柱有“天书雷公大印”。
后来,明朝陈霆的《仙潭志》在谈及“觉海寺”时,以相同的资料记述:
在迎圣桥北堍之北。唐武康县兴善寺既废,元和十年,有钟思善者于镇中得汉中大夫朱安期墓地,请于剌史薛戎移建于此。乌程令朱集舍田宅金钱,募僧彝昌共成之。后毁,彝昌重建。宋治平二年改名觉海。
这里我们注意到“乌程令朱集”。但据笔者考证,乌程县在唐元和十年,当时的县令为“李集”。那么,究竟是“朱集”,还是“李集”?虽然一字之差,却把问题弄得十里云雾了。从对乌程县几个版本的史料情况看,元和十年的县令应为“李集”,其证据是充分的。
同样的《嘉泰吴兴志》,十三卷上的“朱集”,到了十五卷上“县令题名”上,就变成这样表述的:
李集,见兴善寺碑。
《崇祯乌程县志》第五卷上的“职官”一栏上,基本与《嘉泰乌兴志》十五卷上“县令题名”表达一致:
李集,元和十年任,见兴善寺碑。
《乾隆乌程县志》第四卷上的“职官”一栏上,表达也高度一致:
李集,元和十年任,见兴善寺碑。
《光绪乌程县志》第九卷上的“职官”一栏上,表达也相同:
李集,元和十年任,见兴善寺碑。
自上资料中,我们可以证实两个内容:一是唐朝元和十年时,乌程县令确是“李集”,而非“朱集”。二是建造“觉海寺”应该与元和十年任乌程县令的“李集”有关,而不是“朱集”。因为资料中提示:“见兴善寺碑”,《兴善寺碑》为石碑,是唐朝燕公张说专门为“兴善寺”(即后改名的“觉海寺”)所书的碑记。
关于“李集”此人及其家族在新市情况也难考,《仙潭志》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根据以上资料分析,此人在新市居住是已成事实,而能住在新市的李姓,还是有一定政治背景联系的。因为唐朝当年的建中、兴元、贞元、永贞、元和等年代,一位叫“李锜”的人也住在新市,此人对新市李家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是很大的:
《仙潭志》上卷一“山川”上说到新市“假山头”:
故老相传:唐浙西观察使李锜,有庄宅在镇,乃营此山。
这里说的“庄宅”,必定是规模挺大的成群宅院,新市镇上有许多庄园,不要说今天无法考证其来历,即便在明朝陈霆年代,也已经只留下庄园的面貌与人们对它的称呼,而不知其庄园的主人了,但陈霆断言:“非仕宦之显,必里闬之豪”。我想,当年乌程县令李集祖上自有的田宅,有可能便是这众多庄宅中的其中之一。
传说中,新市曾经是唐高宗李渊家族宗室的人经常往来的地方,具体细节尚无法考证,但当年唐朝身居高官的浙西观察使、盐铁转运使的李锜,选择新市作为他的别业之地,确是史家认可的事实,这必定有其主人的郑重考虑,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历史谜团。新市“果山”原称“假山头”是李锜的私人庄园,李锜痴爱纳妾,侍妾中的杜秋娘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人,《唐诗三百首》也收录了她的一首诗,而那位郑氏却是唐宣宗李忱的生母,后来也入殿进宫,安享晚年。按时间推算,这两位才女有可能在新市住过一段时间。
不管怎么说,这位李锜(741年—807年),是唐高宗李渊的皇亲,据说是其祖父李虎的八世孙。在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李锜任湖州道观察使,职务为地方军政长官,管辖一道或数州,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权任甚重。而当年乌程县令则是在李锜手下。李集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任乌程县令,离李锜被处死的807年,仅仅为八年,按此分析,李锜与李集最起码是相差一代人,甚至两代。
其次“李集”很有可能为李家皇族宗室之人,李锜被朝廷所杀,并不影响李集家族的生活,所以才会在李锜死后的第八年——元和十年,被选荐为乌程县令。总之,唐朝时建造新市大唐兴善寺(后被改为“觉海寺”)的出资人,笔者从以上考证中发现,是“李集”,而不是“朱集”。关于李集相关具体史料考证,笔者抱拳求助于方家解惑释疑。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

  • 杨岘、朱彝尊临《礼器碑》告诉我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杨岘临<礼器碑> 杨岘临<礼器碑>1 杨岘临<礼器碑>2 杨岘<礼器碑>在用笔与结体两方面均接近原碑,在微小的地方都尽力体现出原碑的特征,但在风格上却自 ...

  • 朱彝尊74岁隶书临曹全碑,莫友芝篆书题字。

    清代朱彝尊隶书临曹全碑卷,纸本,纵13.6厘米,横400.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卷首莫友芝篆书题字:朱竹垞先生临曹景完碑 余九龄学八分书,先舍人授以石台孝经,几案墙壁涂写殆尽.及壮,覩汉隶,始大悔之 ...

  • 朱彝尊隶书临曹全碑卷

    卷首莫友芝篆书题字:朱竹垞先生临曹景完碑 余九龄学八分书,先舍人授以石台孝经,几案墙壁涂写殆尽.及壮,覩汉隶,始大悔之,然不能变而古矣.康熙壬午,西陂先生出佳纸索临曹全碑,老眼生花,旬日乃就,此犹桓宣 ...

  • 邹县谒孟子庙二首 清.朱彝尊

    其一 井地连滕壤,诗书近孔门. 世儒多横议,夫子独知言. 杨墨归斯受,齐梁道自尊. 岩岩留气象,千载肃心魂. 其二 (己酉) 坏道残碑卧,祠官异代虔. 爵班公一位,里纪母三迁. 丛木冬春冷,风灯卒史悬 ...

  • 一座吴越国王建造的寺院——新市慧通寺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一座吴越国王建造的寺院--新市慧通寺 作者:张明儿 作为自己,有幸成为一个地域籍贯与文化籍贯双重注册的新市人,常常引为骄傲.自己面对如此众 ...

  • 浙北新市:觉海古寺有个“雪洞”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以下图片,部分来源于百度搜索) 新市的古代历史文化令人望高山而仰止,尤其是士大夫贵族的儒雅文化更是历积沉厚,它代表了一个区域的文化高度. ...

  • 玉暖生烟的记忆:新市古巷“寺前弄”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玉暖生烟的记忆:新市古巷"寺前弄" 作者:张明儿 新市古巷"寺前弄",现在已被号称为"仙 ...

  • 古镇新市的传统习俗:祭祀朱泗与养蚕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古镇新市的传统习俗:祭祀朱泗与养蚕 作者:张明儿 治水英雄朱泗,生前为百姓做了大量好事,目前流传最广.史志记载的是治水.他兴修水利.开渠挖 ...

  • 新市觉海寺“墨妙亭”,开创仙潭书画文化的艺术殿堂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新市古镇历代书画美谈(一) 题记: 新市是浙北古镇的历史文化重镇,它的丰厚古代史更是令人刮目相看.缘于它的历 ...

  • 宋代觉海寺:有个新市人叫姚约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图片来自新市镇摄影协会作品) 在清朝,有位高僧叫"瑞璋法师",他专门编了一本佛教重要史籍,书名为<西舫汇征&g ...

  • 新市觉海寺“灵泉山”三个大字是谁写的?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千年古刹新市觉海寺,历史文化深厚,经历了岁月风霜的熏染,越发显得苍劲而有典籍感.走进它的大门,穿过两座大殿,就迎面一座"山&qu ...

  • 新市觉海寺“殿柱雷书”真的是俞樾先生破解的吗?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新市觉海寺,不知是什么原因,在北宋治平年间突然传出了一件怪事,说是该寺大殿内,在某天打雷时候,寺殿震动,事后发现,离地三二尺的殿柱之上,有 ...

  • 让“新市觉海寺”,发出名寺光芒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新市觉海寺被称为千年古寺,相传为唐代唐宪宗执政的元和十年所建,即为公元815年.这以后的两百年中,寺院多次毁焚,又重建.到北宋治平二年(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