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 教案

《老子》四章【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难点:理解《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总课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文学常识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是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哲学家。他观察了自然方面天地以至万物变化的情状,他观察了社会方面历史的、政治的、人事的成与败,存与亡,祸与福,古与今相互间的关系与因果,他发现并了解事物的矛盾性比任何一个古代哲学家更广泛更深刻。他把这种矛盾性称为道与德。——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二、研习文本【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注释]毂:gǔ,车轮的中心部位。当:在。[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毂上,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车子的作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注释]埏:shān,揉和。埴:zhí,黏土。[译文]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具备陶器的作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注释]户牖:门窗。[译文]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有了门窗中空的部分,才具备房屋的作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注释]之:助词,取独。[译文]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屋)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注释]企者:踮起脚的人。跨者:跨大步的人。见,同“现”。长:有两种读法,cháng,长久;zhǎng,得到敬重。[译文]踮[diǎn]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会长久(或“不被人们敬重”)。伐会意字,表示用戈砍人头。意思有:击刺,砍杀;砍伐;攻打,征伐;功劳;夸耀。矜形声字,本义是矛柄。夸耀,如自矜攻伐;拘谨,持重,如矜持。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注释]其:它们。行:同“形”。物:众人、世人。或:有。处:为、做。物或恶之:人们对它有厌恶之情。[译文]用道的观点来看,(以上这些行为)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译文]认识别人的人智慧,了解自己的人聪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译文]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注释]强:勉强。[译文]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译文]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长寿)。【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注释]持:持守。兆:预示。泮,同“判”,分离。[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译文]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治理妥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注释]累:léi,同“蔂”,土筐。[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一小步开始走出来的。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译文]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译文]因此圣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不执意把持,所以也不遭受损害。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注释]几:jī,接近。[译文]人们做事情,常在接近成功时失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译文]如果在将要完成的时候也像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注释]复:弥补,补救。[译文]因此,有道的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重难以得到的东西,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三、思考探究【第十一章】“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有”发挥作用,正如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车子的作用;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了器皿的作用;有了门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有了房屋的作用。【第二十四章】指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害处,因而有道者不处。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会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同样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会给国家、社会、民众带来深重的苦难。这里阐述的道理,不仅对一般人有用,更重要的是给当权者敲响警钟。[拓展: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注释:曲:委屈。枉:弯曲。权:保全。译文:委曲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容易充盈,陈旧反能更新;欠缺就能获得,贪多反而迷惑。因此圣人守道,作为天下的范式。不自我表现,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声名昭彰;不自我夸耀,反能建立功勋;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长久(或“所以能领导众人”)。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说的“委曲反能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确实做到周全,就会回归于道。【第三十三章】强调自我修养,要做“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自胜”就是今天说的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与大道“复归”,从而“死而不亡”。第三十三章[内容梳理]自知、自胜知足——富有不知其所久(立身长久)强行——有志身死道存寿(与道同在)说明:自知、自胜,并对达到的境界感到知足,就是富有。【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以“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老子依据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万物的洞察,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老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第六十四章[内容梳理]原文解析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把握先兆,抓住苗头,在初始阶段便于控制、利于解决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是由“小”发展起来的,“高”是从“低”积累起来的,“长”是从“短”变化而来的,因此实现宏伟目标必须重视细微和小结。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肆意妄为会导致失败,抓住权柄不放会有所失。因此圣人主张无为而治,对权柄没有执念。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百姓做事常功败垂成,强调从始至终要保持谨慎,越到结尾越小心。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圣人不以常人之欲为欲,学习常人所不学的道理,以辅助万物的自然之理,不妄动、不妄为。四、阅读《老子》四章,联系现实,谈谈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示例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这。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告诫我们,要谨慎从事,做事要有恒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示例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更要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狂妄自负,要有自知之明。五、写作特色1.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举例说理,以具体事物为喻,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的“毂”“器”“室”说明世间万物都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有”“无”相依相生。2.善用逆向思维。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说理的效果。如“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等,都体现了老子的逆向思维。3.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老子》中,多用方言、谚语、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六、课堂总结《老子》四章选文,表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涉及修身养性、治国理政。1.辩证分析“有”“无”的关系;2.告诫我们不要“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不可急躁冒进;3.提醒我们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重在修身;4.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道理,要慎终如始。七、学情调研(一)给下列字词注音毂 gǔ 埏埴shān zhí  牖 yǒu    矜 jīn  赘 zhuì   泮 pàn(二)解释加点的词语企者(踮起脚的人     )不立              自见者(自我显露的人      )不明自是者不彰(彰显       )                自伐(夸耀       )者无功曰余食赘行(同“形”      )             其安易持(持守      )其脆易泮(同“判”,分离 )               起于累(同“蔂”,土筐)土是以圣人无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常于几(接近         )成而败之(三)翻译下列句子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屋)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2.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长寿)。3.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原文】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解读: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这话出自<道德经>第64章,它的原文是: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二二章

    道经·二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吴澄:曲,一伦也,<易>.<礼>.<中庸>.<庄子>所言曲字皆以偏而不全为曲,曲者,不全 ...

  • 每日一悟 |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大意]:谨慎行事,小心处事,从一而终,就不会有失败. [感悟]:"慎终如始"听起来有多简单,做起来就有多难.如何才能在数年工作的苦乏之后,仍像一个实习生一样富有干劲与热情? 如何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64章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63章温习: 无为是一个非常美的概念和状态,补充这两天读到的孟子和庄子两小篇,大家借此感受一下老子作为众经之首的影响力. 篇1:孟子公孙丑上篇 孟子讲述人应该如何养浩然之气,有这样一句话:" ...

  • 道德经64章译文/原文:什么是学不学?何为辅万物之自然?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六十四章 真修无为章\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3(完结篇)

    第六十四章 [内容分析]本段重在"治国",讲治事者要善于把握先兆.抓住苗头:要实现远大宏伟的目标,必须要重视细微和小节处:对权柄不要有执念,主张无为而治:要从始至终保持谨慎,等等.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2

    第二十四章 [内容分析]本段重在"修身".为了显得高就踮起脚跟,这样立不久:为了走得快就迈大步前进,这样走不远.所以,急于表现.贪功冒进是没有好结果的.接着,作者指出"自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1

    [题解] 本文选自<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其书是否为老子所著,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

    [题解] 本文选自<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其书是否为老子所著,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 ...

  • 《老子四章》理解性默写

    作者:宁乡一中谢晋洋 2021 10.07 秋 关注我们 1.老子以车轮为例,形象说明"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 ...

  • 教案:《老子》四章

    6.1    <老子>四章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四章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纵放情欲,为什么会动之死地?当然是因为危害了别人的利益,而受到惩罚.由谁按照什么规则来惩罚之?当然是国家机器中的镇压工具按照国家的 ...

  • 老子《道德经》解读:第四章:象帝之先

    第四章:象帝之先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释] 冲:通"盅",指器物虚空,比 ...

  • 再读《道德经》之第四章 道冲——老子对道的特性的认识

    四,道冲--老子对道的特性的认识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原文理解: 道的性格很冲,而用它的话或许会感觉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