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史话三:老牌公爵国被欺负,不仅没地儿说理,还被天子降了爵
在写这篇文章以前,鄙人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该把这一章放在哪个诸侯国的“史话”中才更加合适。因为,发生在中原地区的这次纠纷,是咱们开讲“诸侯国史话”以来,第一次遇到两个拥有“史话”国家(东虢国和郑国)产生了交集。所以,这不仅让在下为选择“史话”好一番踌躇,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进入东周这个历史时期后,诸侯国之间的纷争的确是变多了。可犹豫归犹豫,到底还是要做出选择,而我最终的决定是将这篇文章编入到了“虢国史话”之中。
也许有的朋友要问了,作者你的这个决定是怎么考虑的呢?首先,虽然这场纷争是由郑国一方挑起的,看上去像是郑国在主导这次事件,但仔细一琢磨,似乎挨打的东虢国(包括郐国)一方可叙说的地方要更多一些。其次,这次纠纷最终结果是东虢国灭亡,可这之后并没有为这次事件画上句点,其后竟然还发生了难以想象的转折。这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咱们这就开始今天的故事。
荥阳娘娘寨遗址,对研究虢郐历史有帮助
大家一定还记得,虢、郐这两个国家与郑国产生联系是在郑桓公在位之时。当时,桓公预见到了危机即将到来,便把妻儿、族人迁到了河洛之地,并准备营建新城。东虢国、郐国作为“东道主”当然要有所表示,主动拿出了十邑之地,名义上是让姬友寄孥,实际上就是送给了郑国一大片土地。只可惜“东道主”的这番美意,桓公并没有享受到,便殒命于战火之中。
其后,虢、郐两位“东道主”和桓公的儿子郑武公产生了分歧,他们两国选择支持虢公翰(南虢国国君)拥立的携王,而郑国则投奔到了平王帐下,这就是双方关系产生裂痕的开始。只不过,当时的郑武公正忙着护送平王东迁,无暇与虢、郐二国计较,使得双方没有立刻发生冲突。可等到平王正式定都雒邑后,虢、郐两国的灾难就降临了,因为凭借拥立之功而获得了很高封赏的郑武公,对他们动起了“歪脑筋”。(注:郑武公获得的封赏是被平王锡命为权力等同于“三公集合体”的司徒)
郑桓公寄孥图
那郑武公这“歪脑筋”是什么呢?估计不用在下说明,各位也猜到了,当然是想趁郑国崛起之时吞并了虢、郐这两位“东道主”。可毕竟虢、郐二国在此地立国已久,郑国才刚刚搬迁过来,立足还未稳,正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更何况,郑武公虽然获得了较高的封赏,但他并未得到像晋文侯那样的征伐之权,所以轻易出兵会不会惹出新的麻烦来,还是个未知数。
那虢、郐二国能否因此而免灾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郑武公已经决定要以郐国作为突破口,来试一试两国的实力,以及朝中的风向。既然郐国成为了郑国的首个目标,在下就先来介绍一下这个国家,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他是怎么被姬掘突选中的。
郐国(有的史料中写作桧国),妘姓诸侯国,疆域大约在今河南省新密、新郑两市一带,是颛顼帝后人陆终的第四子会人的封国。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郐国是商朝时受封的,但追溯其先祖也是会人。所以从这一点来看,郐国的确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古国,并且还是上古圣王之后。按说这样一个生命力顽强的古国,怎么会突然被郑国这样一个新兴的国家轻易灭掉呢?其根源在于郐国自己内部出问题了。
郐国先祖会人的父亲陆终
据《毛诗正义·桧羔裘诂训传》中记载:“周夷王、厉王之时,桧(郐)公不务政事,而好絜衣服,大夫去之,於是桧(郐)之变风始作”。说的就是从夷王、厉王时期开始,郐国的国君不再关心国事,反而整日讲究穿着打扮,以至于国中贤臣尽散,国力日衰。这当然就是郐国会被郑武公选中的原因之一,不过这还没有完,咱们继续再看两条记载:
《国语·周语》中记载道:
“昔鄢之亡也由仲任,密须由伯姞,郐由叔妘,聃由郑姬,息由陈妫,邓由楚曼,罗由季姬,卢由荆妫,是皆外利离亲者也”。
《公羊传·桓公十一年》中记载道:
“先郑伯有善于郐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国”。
也许各位看了这两段记载还没太明白,那就由在下简单地解释一下。叔妘,妘姓女子,韦昭注《国语》时称其为郐夫人,即郐国国君的夫人。而《公羊传》中要表达的是郑伯(即郑武公),暗中买通叔妘这位郐夫人(“通”可以理解为私通,但鄙人更倾向于买通的意思),获得了郐国内部的重要情报。所以,在国君昏聩不理国事,夫人又里通外国的情况下,这个悠久的古国于平王二年宣告灭亡。
韦昭注《国语》时对“叔妘”的注释
郐国被郑国拿下后,大家应该会认为东虢国马上也要遭殃了吧?但妙就妙在竟然有将近两年的时间,郑国没有一点动静,仿佛东虢国的劫难已经度过了似的。不过,这都是郑武公的计谋,他灭了郐国之后选择停下了脚步,想先看一看平王及天下诸侯们的反应再说。结果如他所愿,这个妘姓国家的灭亡并没有引起天子和诸侯们的重视,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按理说,郐国的灭亡没引起其他人的重视也就罢了,你东虢国的国君多少也得提防着一点郑国才对。可是,正如《史记·郑世家》中太史伯对这位国君的评价一样,东虢公是位既贪婪又爱占小便宜的人。郐国的灭亡非但没让他感受到郑国的威胁,反而为本地区少了个瓜分利益的诸侯而感到高兴。也许东虢公认为自己是姬姓宗室,又是公爵之国,郑国这位同宗“小老弟”不会对自己下手的。但郑武公的野心可不是一个郐国就能填满的,到了平王四年,郑国再次主动出兵,一举把东虢国也给兼并了。
东虢国国君没有因郐国被灭而提高警惕
这下好了,一个姬姓宗室公爵国被灭,平王这位天子总该出面主持公道了吧?的确,平王这次真的有所反应了,只不过他的反应非常匪夷所思。姬宜臼并没有向挑起事端的郑武公问罪,仅仅对东虢国君的后人虢序进行了一番安抚而已。这下大家是不是真的看不懂了,上次咱们讲“齐国灭祝”时特意提到,祝国灭亡后齐国遭遇了极大的舆论压力,以至于齐前庄公不得不让祝国复国才平息了众怒。可这一次,东虢国这样一个姬姓公爵国被灭国,不仅没有引起众怒,连天子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底是为什么呢?在下以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东虢国是携王阵营的诸侯,虽然此时携王已经无力再跟平王争雄,但他毕竟还活在世上。所以,郑武公灭了东虢国名义上是在替平王扫除隐患,姬宜臼当然不会替不支持自己的诸侯撑腰了。
2、东虢国君贪而好利、不理国政,使得百姓早就不愿再依附于他。这属于他失德、有过在先,并不像祝国国君那样没有过错,所以其他诸侯不会替他说话。
3、齐国、郑国当时虽然都没有征伐之权,但郑国毕竟是姬姓同宗,又是有拥立之功的国家。这可比当初选择坐山观虎斗的齐国要更受到平王青睐,在朝中也更有话语权。所以,同样是兼并他国,齐国会被声讨,而郑国却无人问责。
4、郑武公被平王锡命为司徒,其权利等同于“三公集合体”,可谓是权倾朝野。这样一位有实权的诸侯,任谁也不想去得罪于他。
平王锡命的司徒——郑武公
5、祝国被灭,利益上最受到影响的国家是鲁国,而鲁国既是姬姓宗邦,又是周公的封国,向来在各国间享有很高的声誉。所以鲁国国君对齐国表示不满的话,自然会带动很多诸侯来声援。可是,东虢国被灭,周围只是一些子男小国,不存在什么利益受损的情况,也就没有带头表示反对的国家,郑国自然安稳地坐收渔利了。
6、郑国本就临近雒邑,此时灭掉东虢国后,更是让本国疆域与都城连在了一起。此时的周王室根本没有实力,也没有军队去跟郑国抗衡,明显受到郑武公及郑国大军的挟制。正因如此,连天子都忌惮郑国,其他诸侯怎么会当出头鸟呢?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原因,平王只能默认了郑武公的行为,而选择委屈东虢国了。但毕竟东虢国是文王兄弟的封国,从周朝立朝起便作为王畿的重要守护者存在着。此时,东虢国就这样被灭了的话,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姬宜臼这才命人找到了虢序,对他重新进行了一番敕封。
那平王对虢序是如何安置的呢?据《路史·卷二十八》中的一些记载可以总结出:虢序被平王封在了下阳城(书中记作“夏阳”),让他延续东虢国的血脉,但不再享有曾经公爵的爵位,只得以男爵小国的身份附庸于南虢国而已。由于下阳城刚好与南虢国都城上阳城隔河相对,处在黄河以北,所以这个男爵虢国又被后世称为北虢。实际上,在鄙人看来,这个北虢基本上就是南虢的一个部分而已,已经没有单独列为诸侯的必要了。
山西运城平陆县“下阳城遗址”
好了,关于东虢被灭,再封北虢的故事已经讲完了。想当初那样一个重要的公爵国,替周王室看护着王畿的“东大门”。却因为东部地区长期稳定而荒废了国政,最终被后来居上的郑国灭国,真是“死于安乐”的典型案例啊。幸好平王还算念及旧情,保存了他们的血脉,还让两个虢国合在了一起,也算是一种安慰吧。那下一次咱们要去哪里叙谈“史话”呢?在下想带大家继续留在这里,看看占了大便宜的郑武公接下来会做些什么。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东虢灭国、虢郐赠土、支持携王、与郑有隙、郐国简介、郑灭郐、郑再灭虢、无人问责原因、改封下阳、降为男爵、北虢。
关键词云图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