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战国真正的军事牛人,“起翦颇牧”四大名将都得靠边站
从最近播出的电视剧《大秦赋》中,我们能看到王翦、廉颇、李牧这些著名将领,包括稍早于本剧所述故事的长平之战中大放异彩的秦国大将白起,这四人被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南北朝时期成文的《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战绩。那么纵观整个战国时期,没有比他们四个更强的军事人物吗?笔者认为肯定是有的,至少有三位。
第一位:孙膑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以"孙膑赛马"和"围魏救赵"闻名全国。孙膑青年时期,曾同庞涓一起拜当时隐居山野的鬼谷子学习兵法,有很深的军事理论造诣。庞涓和孙膑先后出仕魏国,庞涓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后来孙膑装疯卖傻麻痹了庞涓,在齐国使者的协助下逃回了齐国。到了齐国之后又通过“田忌赛马”被引荐给齐威王,被拜为兵法老师。
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王派孙膑与大将田忌一起率军救赵,在孙膑的筹划下,齐军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大梁。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大败魏军,不但重创魏军,还解了赵国之围。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经过几年的休整后,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公元前341年,魏王派庞涓伐韩国,韩国求救于齐国。齐王仍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救援韩国。这一战中,孙膑再次使用“围魏救赵”之计,迫使魏军回师迎战,并以“减灶诱敌”之策,引诱魏军轻兵深入,在马陵设伏大败魏军,庞涓羞愧自杀。马陵之战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著名战例,战后齐国威望上升,挟战胜之威,齐国力量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称霸东方。
孙膑除了指挥齐军打败了当时最强的魏国之外,还对战争经验进行了总结,撰写了一部不朽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提出了前所未见的迂回、包围、伏击、袭击等新的战术理念,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瑰宝。而孙膑因其战绩和军事巨著被后世称为兵家四圣之一的“计圣”。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第二位:吴起
吴起是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魏国时,积极改革兵制,创立了募兵制,核心内容是精兵战略,以职业化的精锐士兵来代替原来的雇佣兵及动员兵,训练了一支当时令天下闻风丧胆的重甲步兵——“魏武卒”。吴起后来率5万魏武卒大破秦军50万人,打得秦国几乎亡国,如果不是魏国战略方向变更以及吴起被宰相公叔痤陷害逃亡楚国,恐怕就没有后来的秦国一统天下了。吴起逃到楚国后,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变法后的楚国很快强大起来,从那时开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将吴起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也就是说,吴起的成就,可与孙武媲美。陈毅元帅也曾以“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称赞我军著名军事家刘伯承元帅的军事素养。
吴起著有《吴子兵法》传于后世,主张把政治和军事并重,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还从战争起因上将战争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质,主张对战争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反对穷兵黩武。吴起以其杰出的军事思想,被誉为为兵家四圣之一的“亚圣”。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据说,秦国名将白起的父亲对吴起非常的崇拜,希望儿子长大以后能像吴起一样文武全才,故而将他取名“白起”。
第三位:尉缭
尉缭是战国末期著名军事家,本姓魏,名缭,因被秦王嬴政封为国尉(掌管秦国军政,主持全面军事工作的高级武职),故改称为“尉缭”。在秦王嬴政东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尉缭担任了作战总策划和全局总指挥的职务,在战略上把握大势,制定出其不意的战略方针和进攻计划,在战场上统筹各作战方向的军事行动,为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
值得一提的是,尉缭提出的“赂其豪臣,以乱其谋”(意思是用金钱收买这些国家的大臣和武将,打乱他们合作的计划,最后再一个个的去消灭他们)瓦解六国合纵之谋的方针大略,与秦惠文王时代的张仪破坏合纵之谋的策略相比更加高明。张仪主要依靠外交欺诈和武力恫吓,他的这种做法虽然也能收到破坏合纵的奇效,但却让秦国在山东六国面前背负起了背信弃义的恶名。而尉缭的奇策既不损害秦国的名声,也能使得六国内乱迭起,让秦在统一六国道路上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障碍。
他所著的《尉缭子》一书,在古代就被列入军事学名著,受到历代兵家推崇,与《孙子》、《吴子》、《司马法》等并称为《武经七书》。《尉缭子》对于战争的战略战术,有着深入的阐述,强调对战争要有全面的认识,指出有道、威胜、力胜等三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取胜策略,认为懂得了这三种取胜的办法,就全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在具体的战术上,尉缭还实践了当时最先进的方法,如在列阵方面,他提出士卒有内向,有外向;有立阵,有坐镇。这样的阵法,错落有致,便于指挥,这一点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可以得到证明。尉缭也被誉为兵家四圣之一的“尉圣”。相传,汉初三杰之一的兵仙韩信,就是尉缭退隐之后收的弟子。
孙膑、吴起、尉缭加上春秋时期的兵家鼻祖孙武,能够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被并称为“兵家四圣”,这也是对这几位兵家代表人物成就的肯定。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虽然被评为战国顶尖的四大名将,但与兵家四圣比起来,在军事成就上还是要略逊一筹。另外,笔者认为,除了孙膑、吴起、尉缭这样的军事大家之外,战国时期能与四大名将相提并论的其实还有几位。
一是燕国名将乐毅。乐毅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率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若非新即位的燕惠王猜忌,乐毅或许可以灭掉齐国。后世诸葛亮出山之前曾自诩“才比管仲、乐毅”。唐肃宗时供奉的武庙十哲,乐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白起而已。宋朝为古代名将设庙的七十二位名将中也包括乐毅。
二是齐国名将田单。田单在齐国几乎被乐毅亡国之际,巧用反间计,使燕国撤换乐毅,又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七十余城,继乐毅之后又创造一个以弱胜强的奇迹。后世唐朝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中就有田单,同时代被列入名单的只有孙膑、赵奢、廉颇、李牧、王翦。宋朝设立的武庙七十二将中也包括田单。
三是赵国名将赵奢。赵奢是在当时赵国名将,廉颇、乐乘不敢求援道路遥远的阏与时,提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思想,毅然率军求援,并设计大败秦军,打破了当时秦军锐士难以战胜的神话。后与田单论兵,田单自愧不如。与田单一样名列后世唐朝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和宋朝为古代名将设庙的七十二位名将。
四是魏国名将魏无忌。即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秦军挟长平大胜的余威兵围邯郸时,通过“窃符救赵”取得魏军指挥权,大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后又率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秦国大将蒙骜战败而逃。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不敢再出关。两次败秦,使魏无忌威震天下,也使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延缓了数十年。
所以这四位将领也是不亚于战国四大名将的人物,那么,为什么会把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列为战国四大名将,而不是其他人入选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四大名将各自代表了一种风格。白起是歼灭型将领的代表,一生大小七十余战,杀敌百万,是战国时期歼敌最多的将领,有“杀神”之称;王翦是厚重型将领的代表,是统一天下的秦军主将,战风稳健,作战之前会作详细的考虑,不打无把握的仗,步步为营,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廉颇是防守型将领的代表,能力强悍,威望也十分高,同时也是老将的代表;李牧是艺术型将领的代表,对时机的把握、对兵种相克以及兵种协同作战的把握十分精巧,而且善于在作战中壮大自己。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点不成熟看法,或许还有其他原因,也还有其他名将可以与四大名将相比,大家不妨畅所欲言,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