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雪有早梅,有早梅就有早梅诗
日历上的初冬和实际气候上的初冬有时候不是很同步的。如果碰到了寒潮下雪,它可能就要来得早一点,如果寒潮一阵接着一阵,迟迟不肯退却,那么就进入了实际的冬天。就没有什么乍寒还暖了。
但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你冬天再来得快,雪再下得早,也有梅花跟着。那些梅花自从去年谢了以后,它就在每一根梅枝上孕育着,等候着。看到新一年的雪来了,早梅也就放出了花苞,星星点点地开放了。
梅花不肯落后,但是还更有不愿意落后的诗人。他们磨好了墨汁,铺开了纸张,也温热了酒壶,就在窗前盼望着。看到一点点的雪花,看到一点点的梅蕊,就诗兴大发。
唐代诗人齐己就是这样一位嗅觉灵敏的人,他捕捉到了早梅蠢蠢欲动和逐渐发力的迹象,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仔细看,发现有一枝梅绽放了,于是兴奋地奔走相告。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这是节选自齐己的《早梅》,诗中既记载了他发现一枝早梅的情形,也是诗人以梅自喻的表达。立冬以后,往里走就是小雪大雪节气,从这个时候开始,气温急剧下降,下雪就是常事。
崇山峻岭,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摇落凋零,连树干都冰冻得发裂,有的甚至被风雪折断,横倒在地上。但是梅花却不一样,它的根部和枝干却是在回暖,好像有一股新鲜的血液在流动。
田野里下了一场大雪,早晨起来一看,梅树上有一枝梅花开了。这不是早梅吗?有了一枝,就不愁第二、第三枝,看来梅花的大部队马上要来了。诗人充满了喜悦和信心。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明代诗人道源的《早梅》,和上面齐己不一样,他不是去写第一枝,而是写南枝独有花,这“南枝独有”究其实应该和“一枝”差不多。
我们知道宋代诗人苏麟流传下来的两句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朝南的树枝得到的光照相应要早,而且也更为充足,自然花就容易早开。
在这样寒冷的冬天,所有的树木都光秃秃的,只有朝南的梅花枝条开花了。它的清香与潺潺的流水一起传来,花影洒落在农家的庭院里,给人的是一种惊喜。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清代末期诗人宁调元是近代民主人士,他的《早梅》,既是写梅,也是写自己的人格。梅花有着清高孤傲的气质,它不会去东施效颦,耻于和那些桃李一起在春天里争奇斗艳。
这里也是突出一个“独”字。梅花独有的高贵品质,不是哗众取宠,不是同流合污,而是从“末路”上显现出来,是在岁寒年尾,是在冰雪严寒的艰难困苦中体现出来。
早梅只有“数点”,它开在偏僻的深山老林,开在陡峭的悬崖峭壁。它的开放,是凭自己的努力,不会去借力沾光,不会像桃花李花一样去借助春风的声势威力。
写早梅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唐代诗人张谓的“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因为这些诗很知名,大家都容易理解,所以不作详细介绍。
冬天正在一步一步地深入,大雪下起来,梅花也是要开的。古代的诗人们很留心,观察得也很仔细,所以他们能够写出这样好的早梅诗来。我们也可以走出户外,去观察,去发现和欣赏早梅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