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历经沧桑磨难,但始终坚韧向前|英雄|张译|金刚川|志愿军
生活于当今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之前始终不是很能理解老辈人所讲的“战争年代苦日子”。自己虽然也看过一些战争题材的国产老影视作品,但或许是曾经的年少无知,亦或对生活的体会尚浅,始终以为战争的胜利依赖于正义的出发点,取决于精明的战略术。然而,在观看《金刚川》一片后,被历史上真实战争的残酷所触动,为换来祖国和平和安定的英烈们而感叹。
战争的胜利离不开英雄,但更需要有统一的思想信念和一致的行动纪律。《金刚川》以三种视角,围绕“桥”这一个主题,充分展现了一段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故事。
1.主力部队与工兵视角——统一思想的分工与协作
长草下,志愿军主力部队严阵以待,整齐划一的关注动向,等待着命令;桥头边,工兵连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的部署着任务,搭建着桥梁。年轻的战士或凭一腔热血,或承载战友嘱托,都想着战杀敌立功建业。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或闻炮声隆隆,或见飞机掠空。战场动态瞬息万变,命令安排随时调整。思想的统一,造就了行动的一致。为了核心目标,组织间分工明确,履行着自己应尽的职责。既调度有序,又前赴后继。
2.对手空军视角——个人英雄主义的狂妄与脆弱
视角转向对手的空军,其装备精良俯瞰战局,谈笑风生充满不屑。在受到重创后,不是通过统筹协调形成对策,而是特立独行,妄图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三位导演在艺术的处理上用心独到,通过视角的对比,充分展现出文化间的思想差异,更借此体现了面对友情和国家大义时,那种民族间风骨的迥然。
3.炮兵视角——团队的英雄与英雄的团队
历经第一次的战局概览,再观第二轮的对手心态,在第三篇章,导演将志愿军的军魂进行了升华。以吴班长和张排长的炮兵视角,展现了我们的队伍中也有深厚的友情,更有顶天立地的英雄。
在危难时,英雄从团队中涌现;在大局中,英雄融合于整体。正如《孟子》中:“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张译饰演的高射炮排长与美军海盗飞机的对决中,主要有3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炮弹供应不上。
这是一直笼罩在志愿军头上的阴云。抗美援朝战争是出国作战,不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样有根据地,还有大量群众支援前线。
所有物资都需要从大后方运到前线,但朝鲜的道路崎岖难走,美军飞机还不断破坏志愿军的运输线。
在麦克阿瑟还是朝鲜战争美军指挥时,他曾经发表过一个关于切断志愿军补给线的令人极为震惊的观点:“我要在敌人的后勤供应线上,用原子能工业的副产品来设置一道放射性废料区域,把朝鲜和满洲隔开。”
由此可见,后勤补给对志愿军前线作战有多重要。
第二,张译的拼命。
目前《金刚川》的评分已出,不算高。但不可否认是,全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张译“缺氧式”的演技。
很多新闻已经对张译在《金刚川》片场的拼命做了报道,尤其是在最后向美军飞机大喊“来吧”的时候,一度喊到缺氧。
吴京在电影宣传活动盛赞张译的拼命
另外在提前观影活动现场,吴京也多次表达对张译敬业演出的钦佩。还叫他“张再来”。
因为在片场张译经常在导演已经觉得可以过的时候,还要求换一种演法再来。3条过的戏,他一定要演17条之多。
第三,高射炮班自我牺牲。
上文提到,《金刚川》与以往战争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表现了各兵种的配合和各自的牺牲。
每个环节的牺牲都有价值。
尤其是电影中高炮班自己点起火来主动吸引敌人飞机注意力,不让飞机去炸桥。
这种精神就像抗美援朝中涌现的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无数烈士,还有电影《英雄儿女》中的那句“向我开炮”一样。
在电影中,还有一个战术细节值得品味,就是电影最后B29投下了燃烧弹,瞬间把金刚川化作一片火海。
《金刚川》作为一部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其对战争场面的刻画着墨并不甚多,但其影片的立意格局却足见高远。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磨难,但始终坚韧向前。
纵使外敌国富兵强,确自毁在英雄主义;即使我方一穷二白,而志胜于万众一心!
看电影怎能没有零食相伴呢?小小为您推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