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游两首七绝的修改回复——写诗不仅仅是合律与否的问题

照例先唠唠嗑。

临近年关,乱七八糟的事情挺多。最近关于诗的赏析和词专栏的事情暂时停了下来,毕竟咱还是要赚钱吃饭的,写作固然是爱好,但还是别饿死了才能继续写。每天还是保持更新,大多是不系统地,看到什么写什么,相对轻松,维系着最低发文频率,保证粉丝不会负增长。

其实也对自己写过的东西通过数据页面查看过,看不懂什么,反正数据不好。但是从每天收藏和分享来看,最受欢迎的还是以前写的格律诗专栏。

也就是说,从个人保持更新来说,写什么无所谓;从一些熟人朋友反馈来说,诗词赏析最受欢迎;从讨论、留言来看,那些带有争议的态度表达(一些时评、国学思想、格律是非)是最热闹的;但是从默默收藏和订阅,甚至购买来看,还是带有知识分享属性的专栏最受欢迎。

这也是为什么十月的时候准备启动词牌专栏,不过才刚开始,就因为一些原因暂停了。可能还是会写,但确实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和心情,暂时还做不到。

既然要写,重复一些已有说辞意义不大,总归要代入自己的观点才好。所以需要慎重。

文章中浏览量好的还有一种就是学习者的诗词批复,很多朋友喜欢看,因为既有赏析,又有一定的知识增长,同时带有实操性。

这段时间事多,连私信都很少看,结果发现已经积累了不少朋友发过来的作品,今天随意抽几首(有发表意见的空间),看看并一道回复。

结果看到这位朋友的私信,我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大概6,7月份讲过他一首作品,因为秉承一个人不重复谈老问题的路子,后来他发过来的几首诗就没有留意。结果五个月过去了,发了个话儿来,好像还在等待。

先说个对不起,确实忘了,然后赶紧撸起袖子仔细看。

首先是两首标了“七绝、新韵”的作品,那么既然标注了,就必然要使用平仄去校对、衡量。这是自我身份展示,你既然都亮出来了,我当然得看看你是不是对得上号。至于内容,考试前是不是先对身份证、准考证,然后才看你考得怎么样呢?

所以,先看平仄。

七绝《富士山》(新韵)

欲看琼峰暮雾浓,晓吹惊现玉芙蓉。

仙姿映雪云端耸,兀立临窗入框中。

首句“欲看琼峰暮雾浓”,按这位朋友自标新韵和“欲看”词义理解,“看”字发四声,是仄声字;“峰”是平声字;“雾”是仄声字,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交替是合理的。

“浓”字平声收尾,也就是说这个句子是“仄起平收”格式,即“仄仄平平仄仄平”。

根据相对、相粘原则,我们可以推导出整首诗的平仄关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用普通话的音调一一核对,就会发现平仄严合,没有出律。同时韵字“浓”、“蓉”、“中”同属新韵“十一庚”部,或者说都是“ong”的韵母结尾,所以押韵也没有问题。

从大的方面来说,这首作品是合律的,称得上一首合格的新韵七绝。

有没有问题呢?当然有,而且还是不小的诗病。虽然不会导致出律,但作为一个成熟的近体诗创作者,绝对不应该出现这个问题。

“仙姿映雪云端耸”,这句仄声收尾的“耸”字,和韵脚字撞韵了——同样是“ong”韵母结尾。

诗句中单数句仄声收尾的字如果和韵字发音相同,就被称为“撞韵”——这种诗病不影响诗的格式判断(这依然是一首近体诗),但是会严重影响朗诵的断句感觉,是非致命性诗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

这是一个非改不可的问题。

另外还有些小问题。“欲看琼峰暮雾浓”,“琼”,韵母“ong”,“峰”,韵母“eng”,这两个字实际上在发音上也会和韵字重合、雷同,干扰韵美效果。

这种在诗句内出现和韵字同韵母或者发音相近的字,我们称之为“挤韵”。相对于“撞韵”来说,“挤韵”只要不多处出现,问题不算严重,但是如果能够修改替代的话,最好一并改掉。

诗是吟诵体,为什么要写近体诗,要遵守格律?不是我们爱规矩,而是要保证诗句的流丽。那么对于影响吟诵感的这些诗病,当然是尽可能不要去犯。

记住我们学习格律的最终目的是诗句的抑扬顿挫、通顺清朗,而并非格律本身。

参看一下上下文,我们用“矗”字或者“峙”换掉“耸”字。“琼峰”是指“积满雪的山峰”,是富士山的招牌景色,自然不能乱改,但是我们可以更平淡一些,留下“峰”字,直接换成“雪峰”?后面第三句还有个“雪”字,不好重复。“白峰”?也太平直,“银峰”?这个可以,但是“in”、“eng”连韵,感觉也有些打嘴,不是最好选择。

一时词穷,就用“银峰”吧。

因为解决撞韵问题,“矗”字取代“耸”,本身就有“矗立”、“耸立”的感觉,那么第四句的“兀立临窗入框中”的“兀立”一词就重复表达,于诗意上显得累赘。

我们把“立”字去掉,改成“兀自”——这样就让矗立的雪峰带上了一些人的性格,让整首作品的格局不再囿于一幅风景画。

写诗嘛,虽然不一定要言志,但是你偶尔带上那么一点含而不露的情绪,才是意蕴所在。

七绝《富士山》(新韵)

欲看银峰暮雾浓,晓吹惊现玉芙蓉。

仙姿映雪云端矗,兀自临窗入框中。

当然,斟字酌句,仍然可以再进行修改精炼,也可以更好。

除了“撞韵”和“挤韵”之外,诗意的不同会因为写作者个人文笔和想法会有不同——也就是说这只是代表了如果我在这个情境下会怎么写,不代表一定会得到作者和读者的认同。

再看第二首。

七绝《樱花》(新韵)

京都卯月赏花樱,恰遇芳时玉片盈。

落彩缤纷霑髻鬓,余香暗伴绰约行。

前面那首七绝有平仄讲解,这一首就不详细分析了。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新韵“十一庚”部的七绝,看样子这位朋友对“十一庚”部韵字情有独钟啊。在新韵下,平仄格律没有问题,依然是合规的。

那么,有没有别的诗病呢?“髻鬓”——读“jì bìn”,很显然这又是一个小撞韵,同时“缤纷”又是挤韵。

看样子这个毛病是常态,这位朋友是不是有一个错误认识——白脚用字一定要和韵字同发音,只是音调为仄声?

这个毛病一定要改。挤韵无所谓,撞韵必须重视。还是那句话,写完作品之后一定要大声朗读三遍。

第三句用字也欠思考,或者说想太多。

既然用新韵写诗,就不要在乎古旧用字,比如这个“霑”字,实际上就是“沾”字,为什么要弃简就繁?这和那些学习简体字长大,却偏偏爱用繁体字发博文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这些东西,说得好听点是仪式感,其实就是故意制造阅读障碍,体现自身的优越感。

有朋友就会说,写个繁体字算什么体现优越感哦?那你既然都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不用大家都看得懂,都认识的简体字呢?

诗以言志抒怀,诗是押韵文章。

言志是给人听的,韵文是给人读的,写诗就是写文,是为了和人沟通、交流。打动读者,让读者产生共情,是文章、诗歌的基本功用。

我们要有文学知识和修养,是用来加强沟通效果,而不是用来建立隔阂的。

所以这首七绝的主要问题就在于第三句“落彩缤纷霑髻鬓”,必须动刀。而第四句也有些问题,虽然没有出律,不过出律不代表不是好句,合律不代表是好句。

“余香暗伴绰约行”中,“暗伴”是两个同韵母字连成词,读起来打嘴,同时前有“余香”,后有“绰约”,“暗伴”这种形态附加词有点多余,在惜字如金的七绝中,这就是一种浪费。

可以酌情添加意象,完成整体诗意回环。至于怎么改,还是那句话,非格式的问题,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不拘一格。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首句的“赏花樱”明显是为了“凑韵”,将“樱花”倒了过来。

强行凑韵也是一个毛病,注意“凑韵”并不是“诗家语”。“诗家语”会为了押韵或者节奏感打乱整个句子的结构,使用倒装之类的修辞手法,但是不会将固有词语(最小单元)给强行打破。

举个例子大家自行体会。

“下马饮君酒”就是倒装,是“君下马饮酒”。“饮”、“酒”二字虽然被分开,但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本身并不紧密。而“樱花”是一个完整的,不可拆分的名词,这里强行倒置押韵,会影响常识错落,这就是“凑韵”。

“樱”字就足以代表樱花,我们就可以随便用个字(注意词序合理性)来换掉“花”字。比如“丹”字,就给附带了色彩描写,但是樱花也不一定就是红色的。

那么我们就用“欢”字吧,附带上一定的心理情感色彩。

七绝《樱花》(平水韵)

京都卯月赏欢樱,恰遇芳时玉片盈。

落彩翩翩妆白发,余香袅袅我随行。

如果是我,就会这么写。但是“白”字在新韵中是平声,在平水韵中是仄声,如此一来,这就变成了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八庚”部的七绝。

至于内容修改,是个人化的东西,而且是边看边改的仓促应对,并非佳品。各人随意吧。回头细读,觉得第一句交代时间,然后第二句又写“恰遇芳时”好像也有重复,不如改成写动态。

京都卯月赏欢樱,恰遇流光玉片盈。

落彩翩翩妆白发,余香袅袅我随行。

相对来说,这就改动大了,甚至可能不再是原诗情境。希望这位朋友不要见怪。

写完这两首七绝的回复,已经三千字。原本想看几个人的作品,结果这位朋友一个人的都没有看完。他还有几首七律,就不再这里分析修改了,避免大家审美疲劳,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看看,集思广益,各抒己见。

或者我们下次再详细分析,写这种文章,比自己写诗还要费劲。

有时间咱们再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