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了哪些真人理论观点

关注

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真人之说,详细地论述了何为真人?真人具有哪些特征以及行为表现等理论观点。

一,庄子认为先有真人后有真知,真人是有真知的人

《庄子 大宗师》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之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知道天道所作所为的人,知道人道所作所为的人,就达到了认知的极点。知道天道作为,则会明白天生万物的道理;知晓人道所为,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去哺育所不知道的知识,直至死亡都不能中途夭折,这就是学习认识知识的最高境界。虽然这样还是有忧患,人们认知要依赖客观验证才能判断是否恰当,而依赖的对象却是不固定的。如何知道我说来自自然属性的事物不是出于人为呢,又如何知道我说出于人为的东西不是来自自然属性呢?真人出生在前,真知在真人出生之后才有。

这个自然段最后两句话承前启后,以此提出真人之说,是文中经典观点,符合马克思、毛泽东认识论中的反映论理论。

二,庄子指出真人特征、表现等理论观点

(一),真人无为,修养达到了”纯气之守”的工夫境界

《庄子 大宗师》说:“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代真人不贪得无厌、不求功成名就、不谋化算计,这样的人过去失去的不后悔,现在得到的不得意,一切顺其自然。这样的人登高不会战栗,入水不会滞留,入火不会热,只有思想达到道的高境界之人才能如此而已。《庄子 达生》说:”列子问关尹子曰:至人潜行不,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请问何以至此?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庄子以列子请教老子徒弟关尹子问道名义,回答了真人为什么“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的问题,指出这是真人做 “纯气之守”工夫时所产生的一种境界,而且强调这种境界不是由于知识技巧果敢所产生的结果,这样的境界只有在清静无为的神态下才能出现。

(二),庄子认为古代真人是无梦、无忧虑、进食无味等无为之人,是修养出真息的人

《庄子 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庄子认为:古代真人无欲无为,所以睡觉不做梦,醒来无忧虑,吃饭感觉不到味道。真人修炼养神之道,修出细微深长的呼吸,其呼吸可以到达脚后跟,而大众呼吸只能到喉咙。

(三),真人有顺其自然的生死观、人生观和清静无为的价值观

庄子说:“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古代真人,不知道贪生,不知道恶死;不在乎出生,不惧怕死亡;自然而去,自然而来而已。不忘记初始,不追求所终;得到时欢喜,忘记而重复;不用有为的心捐道,不用有为的行为帮助天。因为有为之心和有为的行为,不符合无为天地之道,真人之德。这样的人才是真人。

庄子上述观点使我们认识到:真人具有顺其自然的生死观、人生观,具有清静无为的价值观。

(四),真人内修心性,外修仪表,内外兼修,不同于圣人和其他人

庄子:“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这样的人心志素朴,容貌寂静,额头方正,凄凉如秋,温暖如春,喜怒哀乐如同四季变化那样自然而然,与万物无冲突,做事恰如其分,不知道自己的修养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

庄子分别列举圣人和其他几种不同类型人的表现,说明真人是有别于圣人和其他的人

庄子说:“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馀、纪他、申屠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古代圣人用兵灭亡诸侯国,为了不失去民心;把利益和恩泽给予亡国者几代人,自然会受到他们的拥戴。相反乐意通过物质交换取得利益的不是圣人,有亲有疏的不是“上仁”和“壮义”之人,办事投机所好的不是贤达的人,不能趋利避害的不是君子,为了名利丧失自己人格的不是有识之士。像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馀、纪他、申屠狄等人,均是被奴役世人的人所奴役,都是被决定世人舒适的人所利用,最终自己却得不到舒适。圣人和常人均不是纯素的人,所以庄子认为上述的人不是真人。

(五),真人上善、上仁,内方外圆、朴实无华,乐观、谦虚、不贪功名,严格要求自己

庄子说:“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是似乎?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

古代真人讲上善、上仁大等大义,却不结党为私;谦虚不自足,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为人处事似有棱角,实则内方外圆、朴实无华;对人生持乐观态度,虽然处于高位、做出大成就是不得已而为之;对社会贡献很大,自认为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无任何让人报答之心;与别人共同做事,到了快论功行赏的时候就主动退出,停止不做了,这就是止德。处世态度和做法均为严厉,好像跟着世俗者走,但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人。表面看似很傲慢,实则是很谦虚;做人做事都有范围,表面上看起来很固执,实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好方法。

庄子说真人主张:”以刑法为体”,就是以“天道”为体,违法乱纪的顽固分子必将受到处罚,这样的主张符合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观点。”以礼为翼。”何为礼?《庄子 在宥》:“节而不可不积者,礼也”,是说做人要从生活小节方面做起,因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千里长堤毁于一蚁之穴,如不注重修养小节,可能导致大节失守。”以知为时”,是以知识和智慧为机会,与老子主张的”动善时“一脉相承。“以德为循”做事要顺其自然,顺行天德,不违背自然内在逻辑。

三,庄子认为真人是与天为一的人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谓真人。”

庄子这段话说了6个一,他说的一,是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是老子说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的一;是庄子说的人”与天为一”的一、是”万物与我为一”的一。一不以人们意志而改变,认为一好的是一,不认为一好的也是一;认可其一是一,不认可其一也是一。与天为一的与天道相同,与人为一地与人道相同,与天为一的人就是真人。

《庄子 刻意》说:“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提纯者,谓之真人。”

综上所述,先有真人后有真知,真人是有真知灼见的人,是无欲无名无为的人,是思想道德高尚的人,是与天为一的人,是纯粹朴素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