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继承的遗产中,有一份看得见摸不着,却让她身价倍增

中国式的父母,一生都在为孩子操劳。林黛玉是林如海和贾敏的独生女,他们死后,会给林黛玉留下多少遗产呢?

至少有三份。

第一份:大量的钱

林如海作为巡盐御史,想没有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盐业作为当时的垄断企业,是国家控制的。生意好做,但是关系难以打通,所以盐商们想要做成这门生意,必须得到林如海这个巡盐御史的认可。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林如海就算是一个清官,可以不索要、不克扣,只凭盐商们正常的“孝敬”,也足以积累出惊人财富。

红楼梦第三回,林如海打发贾雨村负责护送林黛玉进京都时,为了让他放心前去,不仅说出了贾政这个名字,还说出自己已经为他筹划好谋官所需要的费用。原文如下:

“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让一个贪官东山再起,所需之费自然不会是一个小数目。对待一个外人尚且如此,对待自己的女儿,林如海一定会考虑周全。

王熙凤也变相说过林黛玉拥有的财富能配得上宝玉。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贾宝玉的脸被烫伤后,大家到怡红院去探望,王熙凤借机说起茶叶之事,并拿林黛玉和宝玉的婚事开玩笑:

“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王熙凤虽说的是笑话,但是从中也可以得知,林黛玉的家私是配得上贾宝玉的。

第二份:名贵的书

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第二进荣国府,贾母带她到林黛玉参观。刘姥姥看到林黛玉的房间里是这样的:

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刘姥姥的恭维话里透露了一个事实,林黛玉的房间里有大量的书。

这些书从何而来,自然是父亲林如海留给她的遗产。

林黛玉第二次回贾府时交代的很清楚:“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红楼梦第十六回)

这份遗产有多贵重?香菱跟着林黛玉学诗时透露了出来。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跟着薛宝钗进入大观园后,拜林黛玉为师学诗,林黛玉在教导她时,先细心地讲了学诗的要领,给她开了一个长长的书单,先提到王维、杜甫、李白,后来又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提了一遍,最后让紫鹃把王维的诗作拿出来借给香菱。

从刘姥姥的眼里和林黛玉借书的举动中可知,林黛玉藏书丰富。古代社会印刷业不发达,林黛玉拥有这么多诗人的著作,其价值非同一般。

第三份:显赫的名望

钱可以计算,书籍也有数量,除此之外,贾敏和林如海还给林黛玉留下一份珍贵的遗产:名望。

贾敏名望很高。查抄大观园时,王夫人说出了这样的话:“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十多年后,贾敏的名声威望还在王夫人的心头萦绕。

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拜见贾赦时,邢夫人不仅主动带她前往,送她走时更亲自送到仪门口,眼看着车去了才回来。邢夫人为何如此看重林黛玉?这与林黛玉父母的威望是不分不开的。

林如海自己很有本事,凭着科举考成探花,他家族的威望更是比贾府还要强。

红楼梦第二回写的非常清楚:“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 “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贾敏是贾家的第三代人,他与林如海结为夫妻时,林家已经富贵了五代,以此推测,林家富贵时,贾家还是草根一族,林家至少比贾家富贵二代。

家族的名望,父亲的声名,母亲的口碑,这些无形的财富天然的赋加于林黛玉身上,使她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家闺秀、千金小姐。所以,贾雨村感觉到林黛玉的气度不凡,王熙凤夸她通身的气派如同贾母的亲孙女。

名望是什么?人的名树的影,名望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实力的象征,“信用背书”的道理表明,名词在古代社会可以赢得尊重,在现代社会还能赢得经济效益,林黛玉继承的钱可以被贾家挪用、侵占,保存的书籍可能被借走、共享,但名望不行,她只属于林黛玉,看得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的存在,并伴随林黛玉一生,使她的声名显赫,让她的身价培增,虽然寄居在贾府,但却成为京都真正的“名媛”。

声明:本文资料重点引自《乾隆庚辰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胡适藏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郑振铎藏本》【文/小涵读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