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波动大危害更大,该怎么应对?

血糖时有变化,但波动要在正常范围内

无认是正常人还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是受到饮食、运动等各种因素影响的,所以一天之中是在不停变化的。但是人体的调控系统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在3.9~5.6mmol/l,餐后两小时在3.9~7.8mmol/之间就算正常,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正常人体存在很精细的血糖调节机制,因此血糖波动范围比较小。

糖尿病同伴提醒大家,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再加上饮食控制不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使得血糖总体水平升高。尤其是餐后血糖会显著升高,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明显增加,一天内的血糖差可能数倍于正常人, 长久的血糖波动就对或居高不下就对身体的血管、神经还有肾、眼等脏器造成了伤害,时间一长就有了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血糖波动情况直接相关。血糖大幅度的波动对于身体的危害是最为严重的,血糖长时间处于大幅度波动状态可以直接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产生。

由此可见,血糖波动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既然如此,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应该尽量减少血糖的大幅波动,提倡“平稳降糖”,有学者提出,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使一天内的血糖波动控制在5毫摩尔/升以内。

一定要将血糖波动值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一天之内血糖的波动值不宜超过5毫摩尔/升。

糖尿病患者治疗糖尿病需要维持血糖的稳定,不仅高、低血糖会给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如果出现血糖波动大的现象,这对糖尿病的治疗也是有危害的,那么怎样避免血糖大的波动呢?

正常人的血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天24小时内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三餐后食物吸收形成三个大的高峰;凌晨1—3点胃肠空空,各种升糖激素又都处于低水平,这时的血糖最低。在各种激素的调节下,空腹血糖通常稳定在4.4—6.1mmol/L,餐后1小时血糖最高,但一般不超过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

有研究发现,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一般说来,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

所以治疗糖尿病不但要降血糖,还要避免血糖有大幅度波动。应该怎么做呢?

1

确定合适的降糖目标,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内。

2

及时发现血糖波动。自我血糖监测是发现血糖波动的主要手段,必要时可以做72小时的持续血糖监测。

3

寻找诱因。引起血糖波动的原因有饮食、运动、药物的改变、情绪和睡眠,其他疾病等。

4

预防低血糖。

5

合理安排三餐。不要错过任何一顿饭,尤其是不能错过早餐。一日三餐以外再加上两顿有营养的加餐,有助于血糖水平保持稳定。

6

适当运动。糖尿病患者不能空腹锻炼,最好是在饭后1小时左右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要有一定限度。

7

保持乐观的情绪。情绪对血糖的影响很大,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乐观一点,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

读而思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既要重视对血糖的严格控制,又要尽可能地降低血糖的波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延缓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