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兴衰,在此一搏

1

说实话,我也有很多郑州籍同学在外省外地工作,每次过年同学聚会,我都劝他们几句。
——郑州现在不错呀,房价也不贵,城市发展也很快,交通非常方便,考虑一下回郑州居住或者创业呀。
然而,不知道多少次,外地同学总是摇摇头,而其中最大的一个理由就是
——哎,河南的高等教育太差,好大学太少,我已经经历了一次黑色高考,考出去了,实在是不想让孩子再重复我的痛苦了。

2

曾几何时,河南高等教育不差,高光时刻能排到全国前几名。
那时代表性的大学就是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前身是1912年在开封国家贡院旧址上建立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是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另外2个是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1923年,冯玉祥将军在其基础上扩建并更名为中州大学。
1927年更名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民国时期的河南大学拥有文、理、农、法、医等5个院系,是当时中国所设科系最全的大学之一。
1930年正式更名为河南大学。1944年,在教育部高校评估中,河南大学获得全国国立大学第三名。
然而,建国之后河南大学发展之路却走得异常艰辛。
由于,说不清的历史原因,河南大学建国后很快遭到拆分。1952年,国家高校院系调整,堂堂国家五大综合性大学——河南大学不仅主要学科没有保住,连校名都没有保住,变成了河南师范学院,又改名成了开封师范学院,只留下中文、历史、地理、外语4系和教育教研室
土木系给了湖南大学,成了湖大现在的镇校之宝。
畜牧兽医系给了江西农大,植物病虫害系给了华中农工业大学,水利系给了武汉大学,财经系给了中南政法大学、教育学院给了华中师范大学。
另外,农学院分离出河南农学院,现在变成河南农大。医学院变成了河南医院学,后来间接给了郑州大学,行政学院最后给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目前河南大学既不是211,更不是985,更不是中央部委直属。2020年全国大学排名中,河南大学位居75位,这对于一所四非大学(非211、非985、非双一流、非全国重点大学)来说排名算是不错了。
然而,想想当初河南大学是排名全国第三的大学,不胜唏嘘。
从现在回头看,最有可能成为河南985的河南大学的由盛转衰,不仅是河大的悲哀,更是整个河南一亿人的悲哀。
在这之后,河南几乎所有的大学,都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
1968-1969年,河南有 8 所高校被迫迁往偏远农村办校。郑州大学迁往邓县,开封师范学院迁往杞县,两所高校均停止招生长达 6 年之久,教学、科研工作都基本停顿。
河南农学院屡次搬迁校址,该校珍藏的稀有的动植物标本在数次校址搬迁中遗失或被毁,最后该校迁往许昌办学,改名为许昌农学院。直到 1978 年才迁回郑州原校址,恢复河南农学院的校名。
郑州粮食学院的全体师生被下放农村,学校停止招生长达 7 年之久。1972 年,撤销了郑州粮食学院建制,直到 1978 年才重新恢复郑州粮食学院建制。

3

当然,改革开放之后,河南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比如,在大学生数量方面,郑州在中国所有城市中排名非常靠前。
然而,河南高等教育最大的问题,却一直存在——只有大学,没有好大学。尤其是代表国家较高教育水平的985大学,全省没有一家,211大学,全省只有一家。
不要说和教育大省,陕西和湖北相比,我们没有任何优势,就是和同样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山东、安徽相比,我们也是落在下风。毕竟,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也能让这些省的孩子不出省,就能去上985。
然而,河南的孩子,如果想上985高校,必须出省,别无选择。
当然,高校的分布,是国家的选择,河南别无它法。但是,在这之后,河南似乎自己对于高校的热情也不是很高,投入也不是很足。
这是,我从国家知网下载的一篇论文《中国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时空演绎分析》。
他主要从各个省高校学生人均占有教育经费的角度,分析了各省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到,在1998年之前,河南在大学生人均经费上,在全国尚属于次高水平,虽然不及北上、广东、西藏,但是远超中国其他省份。
然而,从1998年到2015年,这个排名一路下滑,到了2015年,不到二十年,居然沦落到全国低水平区域,排名倒数第四名。
2007-2016 十年间,河南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河南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在 3%左右, 按照国家提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 4%的要求,河南仅在 2012 年实现了 4%这个目标。
当然,造成人均经费下滑原因,多种多样。
第一,还是根子上的问题,河南的高校类型以地方高校居多,所以来自中央的高校教育经费有限,基本上需要全靠地方财政支持。而河南不是富省,地方财政有限,支持有限。
2016年中央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拨款为 2095 亿(基本上都是高校拨款),平均每个省份约 58 亿,河南中央财政性拨款仅 9 亿,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 6 倍的差距。
第二,从2000年开始,河南扩招比例过大,2010 年河南高校数是 107 所,相比较 2009 年的 99 所增长了 8 所,高校数量的增长带来了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使生均教育事业费减少,2010 年的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曾在全国排名最后。

4

所以,没有好大学的河南可以说进入一个死循环。
没好大学,国家不给钱。
国家不给钱,高等教育水平落后。
高等教育水平落后,本地人高等人才留不住,外地的高等人才进不来。
人才留不住,经济停留低水平
经济水平低下,企业水平低,企业效益低。
企业效益低,地方政府更没钱。
地方政府没钱,就连地方大学都没钱投入。
可以说,现在郑州城市发展方方面面的问题,多多少少的跟“好大学少”这个问题有联系。
所以,可以说,对于河南,对于郑州。
“好大学少”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河南发展,郑州崛起的最大障碍。

5

下面的问题就是怎么办。
当然,这几年河南的管理者针对这个问题,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争取全国的一流大学来河南建立分校。
官方,曾就这个问题披露过如下信息:
一是郑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共建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基础上,拟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南学院。
二是北京师范大学与省政府合作在郑建设郑州研究院,有关事宜正在商洽中。
三是瑞典查尔姆斯学院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合作建立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中国郑州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项目。
四是中国民航大学与省政府合作在郑建设分校,有关事宜正在商洽中。
五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与郑州市合作在郑建设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事宜,已经达成重要共识。
然而,外援很重要,但这还远远不足。

6

对于,怎么发展河南的高等教育,我认为动画片《哪吒》的一句话切中要害。
——我命由我不由天。
国家不给钱,我就自己投。
毕竟,河南的GDP也是全国第五名,省财政收入在全国也能排名7到8位(2018年)。
国家提倡高校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4%,河南能不能占5%,甚至6%。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你知道全国高校经费最高的学校是哪三家。
没错,第一名就是清华,2020年310亿。
然而,第二名很多人不知道,是浙大。2020年216个亿。
第三名才是北大,191个亿。
国家对于浙大的拨款,这么慷慨吗,比北大还多吗?
不可能。
我一个浙大的朋友给我说,对于浙大,绝大部分的拨款来自于浙江省的地方财政。
浙江曾经有一个省长就曾经对浙大校长说,浙江这几年有点钱了,但是我们不能全都花在西湖里。你放心,就是砸钱,浙江也也要砸出一个世界级的名校。
所以,财政撑腰的浙大,这几年成绩突出。
在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正式发布了2019世界大学排行榜,对全球超过1250所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排名。浙江大学排名大幅度提升,比上一年度前进76位,位居世界第101。
这个前进幅度,在全国所有高校中排名第一。
而其中浙江省砸钱的作用不可小视。

7

要砸钱,更要有重点。
我那个浙大的朋友告诉我,对于浙大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几乎达到了“溺爱”的程度。
因为,除了浙大,似乎你就找不到另外一个浙江在全国有知名度的高校
现在浙大在杭州市有五个校区。
另外,在海宁和舟山还有两个校区。其中每个校区的建设,浙江地方市区地方政府都给予了绝对的大力的支持。另外,在浙江教育圈,还有一个潜规则,至少50%的经费和科研项目,都会给浙大。这就保证了浙大能够快速成长,能够和全国其他地方高校竞争。
所以,对于河南来说,对于郑州来说,高校数量已经不少了,但是缺乏质量。
要提高质量,第一要多砸钱,中央不拨,河南人郑州人吃糠咽菜也要自己给,毕竟河南过十年苦日子,能换来一所类似于浙大这样的全国名校,世界名校,解开郑州个人低工资,企业低效益的死循环,我们也认了。
另外,要有重点。
最近,郑州市提出,要努力重点推动郑大,河大建成全国双一流高校,是很明智的,因为财政的胡椒面不多,更不能哪里都撒。
毕竟,就是郑大,这个河南最好的高校,2020年学校经费达到63个亿,但是一旦每人平均,立马下滑的到全国倒数后十名。
还是那句老话,对于河南,对于郑州,更是再穷不能穷教育。
对于郑州,二十年后的城市地位,二十年后的兴衰成败,均在此一搏。
米宅服务产品请戳图查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