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退还是不退?

12月20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深圳首届金融峰会上发言指出,银行间市场应回归同业拆借市场的本位,信用债应全部退出,并指出债券市场的改革相对落后,要问题和目标导向加快推进,“不然会是下一个风险集中爆发点”。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了几名看懂App专家对此话题进行了深度解读。

柏文喜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我国的信用债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两个市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债市发展相对滞后以及监管分割与监管竞争造成的。这样一来虽然从客观上促进了我国信用债市场的发展,但是所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信用债给银行业的稳定运行带来的压力与可能引发的潜在的系统性风险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和信用收缩周期下资产相对恶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因此,虽然央行作为银行间信用债监管方对楼继伟先生的看法与提议表示反对,但明显也有处于本位利益的嫌疑,而楼继伟先生对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信用债的担心和提议非金融企业信用债完全退出银行间市场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对于信用债市场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国目前信用债市场分割和监管分割的现实,不宜采用“一刀切”的过于激进的方式,否则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信用债风险聚集和市场信心相对脆弱时极易触发大面积的信用债违约和市场失效问题。

因此建议可以将信用债增量市场完全交给交易所并由证监会监管,而让银行间市场的信用债存量在保持不新增和到期退出的情况下逐步退出银行间市场,以实现信用债完全回归交易所与证监会监管、银行间市场回归银行间同业拆借本位的目标。当然,在银行间市场信用债存量巨大且有可能风险爆发的情况下,在短期内暂时以扩充银行资本和提高风险拨备的方式来进行风险防范也是十分必要的。

刘芳菲

腾讯QTrade总裁

从亲历者角度出发,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在资本市场率先实现了注册制、帮助促进了实体经济改革、促进了货币政策传导,在债券市场扩容和支持实体经济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过去十几年债券市场之所以能大规模扩容,其中不可回避是监管竞争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以央行市场司和交易商协会为代表的改革派大刀阔斧推行注册制的功劳。

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展回溯十几年前,当时关于信用债券的讨论和机制设计,央行为了鼓励企业发债,2005年引入短融,2008年推出中票,刻意避开了证券法的用词,也是考虑到证监会对债券市场的统一管理职责。但是证监会实际上是2015年才开始发力债券市场的,公司债和交易所ABS2015年才起来,这是历史事实,不需要回避,但却需要充分尊重和正视。

应该说,债券市场的监管分割虽然是中国特色,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扩容和发展。

不过必须承认,过去这些年的监管分割确实给债券市场带来很多发展桎梏和实务上的不便。所以今年8月初,央行和证监会宣布交易所和银行间将实现互联互通,今年下半年我们看到很多市场机构都在讨论互联互通的事情,虽然债券市场从顶层上的互联互通是个系统性的工程,还需要很多机制的对齐、规则的修改和系统的打通。

但是从微观的市场层面,我们的市场参与者其实早就是跨市场参与者,互联互通之后大家开展业务也会更加便捷。未来互联互通、对外开放、机制对齐、减少摩擦成本,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程宇

投资人,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我觉得就算是信用债都退出银行间市场现在也来不及。远水难解近渴。而且,就算放到交易所市场,投资主体还得是合格投资者。这和银行间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没区别。毕竟其他投资者不具备信用分析,评估定价的能力。这是中国现阶段市场发展特点决定的。

但楼部长的担心是没有错的。信用券投资者过度信中在银行体系。而中国又处在经济和资本收缩周期。信用债的资产端质量趋势性恶化。这将导致对银行体系的系统性冲击。

所以,现在的难题不是信用债转到哪个市场,而是在信用体系风险暴露时,如何减小对银行体系的冲击。

正如“非鱼”在文章中所说,银行体系集中了40%的信用债资产。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而如果这些资产出问题,那么一方面银行体系将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受伤的银行体系又无法发挥信用供给作用,又反过来使信用主体再受冲击。形成循环反馈,恶性循环。所以,其风险一旦爆发,场景相当可怕。

转移市场已经来不及。时间上能考虑的政策也只有尽快足量补充银行资本。增强银行抗冲击能力。护住银行的信用供给功能。

王鹏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

我觉得,楼继伟部长作为前任领导,他的发声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但是我理解的是,更多情况之下,他的很多表态还是个人观点很强,而且他这里提到说信用债退出银行间市场,我看了全文,我觉得他更多提的是金融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为了金融而金融,为了赚取超额利润,所以说他所谓的这种信用债退出银行间市场,它是有前提的,并不是我们所谓的一刀切,我们回顾整个债券市场的发展,它其实对于活化经济,尤其是为这种大企业,尤其是信用良好的企业,筹集资金更好的投入生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其实还是产生了非常大的一个作用,那么近年来呢,这个债券市场,可能存在一些这种问题。包括目前爆发出来的信用债危机,包括大量的这种城投债、地方债平台出现了各种危机。

我们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确确实实是传统意义上的监管不到位或者是相关的,比如评级机构,比如说券商,没有发挥到这个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这种企业之间的信用债加强监管,加强对于评级预警相关的这些不监管是好的,尤其是我们目前有了大数据的研究方法,有了监管科技数字科技技术,使我们跟之前相比,我们有更多的经验,更多的能力水平,但是,完全用一刀切的方式将信用债逐出银行间市场,去掉这种作为金融产品,我觉得它的牵连性就更大,关键问题还是要更加精细化的、更加精准化来加以引导,而不是一刀切的盲目退出。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看懂小程序APP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