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羽:殷勤又唤浮生梦
影子想骗过形体
时间在嘲笑空间
我没声又没踪影
出入光明到黑暗
——吴大羽
吴大羽:殷勤又唤浮生梦
▷菩提之恶花
1
所谓艺术这玩意,不知道是不是有点盲人摸象抑或皇帝的新衣,无他,只不过有人自诩的东东其实逃不过流世的眼睛。衡量价值高低,确无唯一标准,人也好,艺术作品也罢,看样都得留给后世,这不免有点悲哀。幸好还有嘉德拍卖这样的公司,且不言仅用金钱多寡作为绘画作品艺术高低的唯一标准,就是那些累计的数字,足以使人在物欲里迷醉不愿醒。
2015年嘉德春拍,吴大羽的油画作品《谱韵-63》以1150万元落槌。对于吴大羽估计当下知之甚少,若不是醉心于中国近现代美术历史,接着溯源仔细观察了唐时宫廷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经高人释疑,才恍然《步辇图》的经典妙处,在于用纯视觉语言充分表现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场景,一次外交接见,在阎立本紧张忙碌的心绪下,被刻画入微地表现为戏剧性冲突的杰作。
读吴大羽,始于他的那些诗歌,像画界某些人急匆匆地推崇国外呆过华裔的抽象派画家,直接忽略吴大羽,私心满满的。“是我用着无罪的心胸/和我清净的双手/牵引着同舟共济的人们/逆水上航/我来自幽暗苦难之谷/顺着千流折波/旁依着万山萦回/带着各人心上的醒觉/飞跃银汉/直向天心。”
吴大羽,留法归来的第一代油画家,曾参与创办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并任西画系主任。林风眠、潘天寿等历任校长,解放后被解聘在刘开渠校长任上的华东分院上海美术高等专科学校,刘校长的理由冠冕堂皇,“教员吴大羽,艺术表现趋向形式主义,作风特异,不合学校新教学方针之要求,亦未排课;吴且经常留居上海,不返校参加教职员学习生活,绝无求取进步之意愿”,其中中国画的本土纷争基本无甚,油画在国内流派挤轧,至今也没有停止过互相的不屑。
全国美展于美术界是个尴尬的话题,作为局外人唠叨两句,因为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固然是国家层面的权威性综合性大展,入选画家的水平无疑代表一定高度,但由于时代不同,每个阶段便有其固有的政治性和艺术流行性,为了参展迎合者比比皆是,画家急功近利不能免俗,作品可想而知了。
1961年,58岁的吴大羽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的作品《红花》被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982年北京北海公园画舫斋举行的上海油画展,算是第一代油画家劫后余生的第一次艺术展示,囊括了刘海粟、颜文梁、吴大羽、关良、周碧初等等的大部分作品,隔了一年,已经81岁的吴大羽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作品《色草》获美展荣誉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2
与同时代的徐悲鸿、林风眠、潘天寿相比,只言片语最终还是用拍卖会肯定了他的艺术,包括吴大羽自己的学生诸如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的知名度也远远高过他。吴冠中的回忆文字,“然而,在他逝世前多年,几十年,他早已被挤出熙攘人间,躲进小楼成一统...”
吴大羽留法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巴黎画坛流派纷呈的时候,除了受塞尚影响最多,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等等,往来无白丁,吴大羽每天往返于学校与画廊、博物馆之间。到研究室去画油画人体、风景、静物,也学雕塑。“我还经常到博物馆去看,博物馆就是‘先生’。我只是看看,不临摹。临摹只重技法,往往把感觉忽略了。大量看,也要看它如何制作的。还要看理论,重理论的学习。”晚年时的吴大羽曾经这样回忆。
吴大羽的画作个性强烈,色彩浓郁,既有中国画的诗韵,也融合了西洋油画厚重的手法,绚丽至极。吴冠中说那副国展的《色草》“是一种印象,是感受的捕获,是西方的抽象,是中国的意象...”,其实“当画面凝聚成为完美之整体结构时,那是形与色的拥抱与交融,其间没语言的余地。”
无题
慢慢地爬向千年
时间寂寂向迈远
我已无力旁观
于是收拾了一些名分
把先师们遗给我的冠冕
搁放在墓穴之前
期待来扫墓的过客
给以一分钟的默念
就是在这窟窿里面
埋没着未完成的章篇
画家的诗心难免会伤感脆弱,尤其游历中外,又大隐于市,或许那里有杜子美、苏东坡抑或韩退之也没有读懂的五柳先生,所以他的诗亦无题、画亦无名,就像他自己所言自己是不死的,“美在天上,有如云朵,落入心目,一经剪裁,著根成艺…”
“为什么埋着头
不看看满天星斗
上下宇宙
这中并没有
佚忘了你
你却不作介意
遗憾地自弃如敝屣
盲目于庄严
厕列人间
天天月月年年”
外在的世界如何变化,在吴大羽的内心,始终存在着一个超然的,诗性的世界。“但他不是基督教徒,不是佛教徒,也非老庄门下,他只是生命的宗教徒...他并不遁世于老庄儒释之中,他最终还保留他的童真...”到了晚年,吴大羽踏入自由境界,诗成了他人格的结晶和心声的吐露,而那些缤纷中国式的势象主义艺术一点不逊色地绽放在世界抽象主义绘画之林,神秘精深地微笑着。
【油画: 吴大羽 (中国)】
- The End -
【菩提之恶花】
公众微信号:zhl172901515,欢迎关注原创微信公共账号
个人微信号:ahzhanghl,欢迎添加交流
纯属个人呓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微词,微下便知,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关注,读书、看电影,让我们一起在路上用心灵旅行。